做一个微信公众号似乎越来越累。我从前只是简单从博客上将文本拷贝过来,后来发现大家都在各种花式排版,我的版面显得太单调,于是也试着用“秀米”之类的增加一点排版和字体元素。

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发布的时间就大大增加了,有时不知不觉就消耗掉2个小时。但看到其他的公众号,又有文字编辑,又有排版编辑,每次还发布音频、美图和赞美诗,各种吸引人的元素,就觉得有压力。有些基督徒名人的公号还打着广告召义工编辑,大概这种排版上的“军备竞赛”是得不断进行下去了。

我并不觉得花式排版可以提升内容的质量,但吸引更多的读者倒有可能性。不过这里面投入的资源和时间,我是比较心痛的,按照博弈论的解读,似乎又很难在多方复杂博弈中解决“囚徒困境”,只好随他去了,我这就算“复古”或“原生态”公号好了。


今日的二条涉及“megachurch”现象,同样是如此。美国50%的基督徒加入了10%的巨型教会,也是一个“军备竞赛”的问题。美国的基督徒数量不断在减少,但巨型教会的成员却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存在巨型教会的城市里小型教会正在迅速的消失,仿佛地球物种消失或者热带雨林面积减少一样。

推荐一篇没有翻译的文章(http://hirr.hartsem.edu/bookshelf/thumma_article2.html)。

根据研究,一个超过2000人的教会,几乎单凭着规模就能吸引许多人加入,自动地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天才型领袖退休或出事为止。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感于新晋旧约神学博士——Zion教会的王林牧师——昨日的“灵音【295】”,昨日出现在我的朋友圈。

其中的问题或许也涉及到网络聚会时代的“军备竞赛”。我不是要站立场,辩是非,只是提供一些观察和我的自己的事工原则:

  1. “七大领域”的特会,15个数百人的灵修群,自然是大型教会才能长期持续、做大做好的事工,也只有Zion这样的规模才有足够的人才、资源和网络联系,可以组织一流讲员来做这样的特会。
  2. 山东小城的几间教会,必定生存艰难。疫情和网络聚会所带来的“军备竞赛”,或许带给了他们更大的经济压力和知识压力,让他们在教导的权柄上受到挑战。
  3. 理解和同情王林牧师,其心可鉴,其情可怜。王牧的文字实在是网络上质量最佳的基督徒文字事工之一,服侍和帮助了许多人,多为他祷告吧。
  4. 即使在重庆这个“准一线”城市里,我也看到基督徒不断参加各种网络特会,主日参加远程”名牧“礼拜的情形,教会的牧养和管理在网络时代有着失控的风险,经济压力也在增加,持续下去会出现类似“灵音295”这样的问题,不仅伤害了小教会,也可能将压力和攻击引向大型教会和“名牧”。
  5. 不成系统的“优秀资源”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基督徒成长,还是让“消费主义”的自选教会模式变得普遍,让基督徒自由地比较和批评自己的传道人,这是值得普通基督徒思考的问题。
  6. 我坚持不发表自己的讲道稿和灵修短文,只提供教牧资源和牧会经验评论,不希望主动或被动卷入“军备竞赛”之中。
  7. 如果网络资源真的成为今后的标配,新媒体事工和在线聚会成为长期替代性方案,也许我们应当回归(类)天主教模式,每周参加“教皇”大人的弥撒,全球一体化好了,何须地方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