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在时过境迁之后,大抵是没有心情再写一遍了。晓天的公号不知为何受到微信追捧,猛烈的推荐之下,今天已经突破2万的阅读量。他给我留言说,一篇抵得上你1年吗?我回答说那是自然。我写了一篇若是超过300读者,就会被check,这一年至少3、4次洗粉,勉强苟活。只要可以顺利发表,我就算是成功了吧。所以我叫他赶紧带货,他说写作是情怀。于是我留了一句“情怀变现最容易”就把天聊死了。

曾经一度我几乎完全依赖公众号,通常是用一点微信排版平台写完文章,然后心里想着得空再搬运到自己的博客网站上。第一次连载“山友”,我为两位好友写了许多导语;后来连载“信任崩塌”,我又为另外两位好友写了很长而动情的导语。但在2年半以前的一次大面积“沙漠风暴”中一并损失,再也找不回来,也没有心情补写了。后来我才又恢复了先在博客上写文章,微信公众号只是随缘转发的习惯。


关于三颗胶囊的典故是这样的。三颗胶囊:让上层建筑重遇经济基础

话说有一句名言,是说的三个锦囊。但我觉得锦囊显胖,随身携带不便,所以按照自己的身材改为瘦版的三颗胶囊。算是一种easter egg式的致敬好了。

10年以前,在CIU隐居了3年之后,我开始有一点独立思考。那时正好跟着Dr. Luc做CIU中文项目的助理,业余翻译UAB一书,也在设想以后的事工方向。CIU的核心价值观是Authority of Scripture, Victorious Christian Living, World Evangelization, Prayer & Faith and Evangelical Unity. 所以,我想着规划出来三个工作坊,作为我将来主要的事工之一。

一个是HHW,释经和释经式讲道工作坊,主要是为了预备传道人的技能,也对应Authority of Scripture,为了传道人在自己的生活、服侍和牧养上可以稳定的依靠圣经。

第二个是LGL,赐予生命的领导力,目标是塑造传道人(广义的)的灵性,帮助他们在长期服侍中间不至于过快地消耗殆尽。

第三个是MMC,事工倍增循环,目标是宣教动员、事工策略与实施。

我自己的最大恩赐(自我意义上的横向比较,不是与名牧相比)大概是**“教师”**,并不是“先知”或“使徒”,所以这三个工作坊将会构成我很重要的事工比重。另一方面,一个教师如果教授太多的科目,对于学生来说不太有利,因为任何人的经验都有限,在传授的时候往往重复,也就是让学习的受益递减,曲线变得平缓。

这三个工作坊都不是哲学或理论讨论,也不是具体的方法论和事工模型,也不是XX365,而是借着一起讨论的时间来打磨一个人的事工原则、工具集与方法的“工作坊”。


2023年初的时候,HHW第5季刚刚做完释经的讨论。2022年底全家人先后阳了,所以暂停了3周。喵喵甚至一度担心我就此病遁,不再继续。这是当时要求大家分享的片段:

上完15節課,第一感受———基本符合我的期待:eddy師果然很犀利。與此同時也多了一點意外:eddy師其實很溫暖也很溫和。……最後三次課,是在聖誕節過後,新年開始。期間大家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中間停課三次。我甚至害怕老師不回來了,默默禱告祈福。後來收到老師信息說恢復課堂,非常開心。

嗯,我也非常开心。3月底结束HHW工作坊,我又得空做了一门新约概览(2)的密集课程,休息等待LGL开工。


LGL第1季从6月开始。我只计划了12次。第一次的时候有27个人上线,后来进进出出,大致维持在30人左右吧。我没有什么特定目标,就是希望分享一点经验,帮助参加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灵性。虽然是第一次做,但我很认真地预备了ppt。事后的反馈,普遍的反应还过得去吧:

平安,谢谢你在工作坊的付出,谢谢你分享了很多合乎处境的深刻洞见与经验,赋予人生命和夺取生命的两种不同领导力带给我很多思考。


为着要赶在安息年假期前将事工告一段落,在LGL结束之后,HHW第6季就开始了。国庆之后我们开始了第一次讨论,到年底做完了8次,余下的15次,要放到2024年完成了。途中不断有参加者推荐自己的同工参加,算是一点直观的果效指标吧。其他的留言可以见“2023:我最珍惜的留言(Merry Christmas)”。


这段时间也在做“救赎进程”的工作坊,但主要是我在讲,所以算为教导也行。我希望再有9次能够做完,有时间可以休息一下。

有点累了。明天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简单做个流水账吧,今年的工作坊一共做了7+12+8 = 27周,正好半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