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书信揭开了历代的奥秘

“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

——哥林多前书 1:30

上面提到的经文包含了整个书信集赖以成立的基本思想,并赋予其教义特征。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这一部分圣经与新约前面的部分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如果我们把这些书信视为神的话语,那么就必须考虑它们对教义进展之贡献,因为它们不可能只是简单地重复以前说过的话。它们或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或者对从前传授的内容加以解释、扩充和重新安排。为此,有必要通过几个重要的实例来加以说明。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知道福音书教导我们基督是如何向世人显现的,并为接下来的属灵生活预备了条件和材料。我们把随后的使徒行传看作历史性教义,让我们认识到使徒如何向世人传讲基督、总结基督显现的后果、依靠圣灵的见证来宣告基督,并把凡接受基督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教会,开始新的生活方式。接下来,我们发现书信加入了教导之中,作为圣灵对成为信徒、进入教会之人的教训。它们是为了教育那些已经开始属灵生活的人——他们已经在基督里蒙召、分别为圣。我们已经看到,基督呼召保罗作为书信的主要作者,本身就意味着这一部分圣经将要教导基督在天上的职分和事工,以及当他在地上的工作完成之后,圣灵在世间的职分和事工。因此,书信的实际教导内容必然与福音书或者使徒行传性质不同。正如基督的显现要为基督传讲的福音让路一样,在世人接受了基督传讲的福音之后,我们在基督里的生命将会向我们敞开大门。书信正是以新生命的存在为前提,这生命同时存在于共同体与个人身上,而书信的教导将培育和发展新的生命。因此,书信的每一页都表达了同样的基本思想,“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相信,他们彼此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属灵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从何而来?在基督耶稣里!

在基督耶稣里!这寥寥数语的宣告,具有重大意义和无穷后果。让我们试着说明它所表达的实在,因为这句话不是什么象征性言语。这是一个事实陈述,它在属灵意义上的实在性,与我们的身体在世上的存在一样真实。生动地意识到这种实在性,乃是书信无处不在的特征!基督已经显现、被人传扬和接受。那些接受他的人不仅仅奉他的名字被称为基督徒,学习他的教训,追随他的榜样,或者分享他的恩赐。他们甚至不仅仅是一群因他的死而得救赎、有份于他的荣耀之人。这些都是外在的联系,让我们这与神隔绝的生命与他建立关系,就像一个人因另一个人的教导、施舍或行动,于是二者之间产生了某种关系。但是书信的预设是,耶稣的信徒不再仅仅过着一种与他的圣洁生活平行的外在生活,而没有与他在生命上相交。如今他们是在基督耶稣里了,他也在他们的里面。
在基督活在世上的日子将尽时,他预言门徒将会在接下来的时代里获得一种明确的意识,乃是他从前与他们同在时,他们不曾知道的:“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 14:20)。书信是对这个应许的回应。它们的作者,是那些照此预言知道这事,并根据这种新认识来思考一切主题的人。作为基督的信徒,他们分享他所做的一切、拥有的一切和完整的存在。他们与他同死,与他一起复活,与他同住,在他里面与他一同坐在天上。当上帝注视他们时,他们的生命是藏在基督里的——在他里面的人,就不再定罪了。他们因他的义而称义,靠着他的爱来爱人。因他是上帝之子,他们也成为上帝的儿女,与他一同继承天上的基业,不久之后,将在他的荣耀中与他一同得荣耀。他们在基督里拥有这种地位,连同他们现在和未来蒙福的保障,都是出于上帝的永恒旨意,在创世之前就已经预定。

正如我们在书信的字里行间时常感受到信徒在基督里获得了新的地位,照样,基督住在信徒里面、与他们整个内在和外在生命同在的感觉,也渗透在书信的每一页里。除非他们是上帝的弃民(被上帝拒绝之人),否则他们一定知道耶稣基督在他们里面。他们现在活着,但不再是他们自己,乃是基督在他们里面活着(加 2:20)。他是他们的力量和诗歌。基督的内住是通过圣灵实现的,所以教导基督在我们里面的经文,同样可以说圣灵在我们里面(罗 8:9、10),或者圣灵在我们里面,我们是基督身体上的肢体(林前 6:15、19)。

因此,藉着两种不完全对等、但彼此交织的关系,“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人的生命成为在基督里的生命,并藉着圣父圣子联合这更高的奥秘,显明我们是在上帝里的生命:“到那日,你们要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当我们翻阅书信时,我们会看到这一天已经到来,认识到耶稣所预言的事成为了现实。这个观念构成了书信所有表述的基础,书信作者看待每一个主题的视角,基督徒评判所有品格和行为的标准。

尽管福音书已经事先为我们做好了准备,使徒行传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如今我们才真正进入了这个新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我们从未达到的教义高度。在福音书中,我们仿佛站在那里,看着一座宏伟大厦渐渐崛起,逐渐熟悉其外在轮廓和细节。在使徒行传中,我们看到大厦的门次第打开,人们蜂拥而至,进入自己的避难所,在其中安置家园。在书信中,我们仿佛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观看它内部的装潢,因为看见可供我们使用的器物是如此丰富,心中惊叹不已。我们是在基督耶稣里了。不久前矗立在我们眼前、吸引我们进入的大厦,如今成为我们站立的地板、呼吸的空气、赖以生活、动作、存留的日常事物。

教会在基督里;她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基督里。他们藏在基督里,在基督里得蒙保守。他们在基督里得拯救、成为圣洁。他们在基督里扎根、建立和完善。他们的道路就是在基督里的道路。他们的信心、盼望、爱、喜乐甚至整个生命都在基督里。他们的思想、言语和行动都在基督里。他们的劳苦,他们的忧愁与喜乐,他们的得胜征服,都在主里。他们在主里彼此接纳,彼此相爱。因着这包罗万象的共同纽带,人与人之间最疏远的距离被拉近了。受洗归入基督的人,就是穿戴了基督;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他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它的影响遍延至整个行动领域,因为上帝的子民无论做甚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藉着他感谢父神。他们所持有的真理就是在耶稣里的真理,引导他们的旨意就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对他们的旨意。最后,若有人去世,他们是在主里死去,在耶稣里沉睡——他们是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当他再来时,上帝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他们要在同一位耶稣基督的生命里,与他一起作王。

“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这不是一句教义陈述,而是对生命的总结。这是我们现在的生命吗?福音呼召我们活在基督里,在他里面享受我们拥有的一切,并实现我们将要成为的一切。教义在各个方面明显进展,无论是进入更深的层次,还是涉及更加广泛的领域,都带有这一基本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福音书里的拯救通常是病人的身体得了医治,但它们指向基督在属灵世界的类似工作。在有些情况下,人们的信心还在较低的层次上,所求之事不过是疾病得医治或从死里复活(这个词在这里不具终极性),但耶稣仍然宣告他的罪得赦免了。福音书也包含具体的邀请和断言:那实实在在对人说话的耶稣,也是要来拯救世界,寻找挽回失丧之人的基督;他呼召世人来就他,好因他的名得生命;信他的人不被定罪,永不灭亡,反得永生。福音书不时提到这样的话语,暗示了救恩的方法。例如,福音书会提到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他要像旷野中的蛇一样被举起,凡仰望的人就可以存活;他要献出生命,作为多人的赎价;他要用自己的血立一个新约,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然而,在阅读书信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为基督教义在整体上获得的确定性和发展所震撼。到这时,人们已经接受了伟大真理的第一方面,相信主耶稣会赦免罪孽。如今他们正继续不断地发现新的洞见,越发知道灵魂最初在福音中找到自己的安息与喜乐并非空泛的保证,而是有着值得探索的深度和广度。随着上帝之道不断地借着基督拣选差派的解读者(使徒)引导他们,他们越发清晰鲜活地看到自己的救恩是如何坚定在基督的工作上,知道自己的信心如何成为得救的不二法门。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一个关键问题上——罪人如何获得上帝的公义。书信的各种表述都肯定了基督赎罪工作的真实性,论证的每一环节都体现了这样的思路。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 3:25)。我们因上帝之子的死亡,得与上帝重归于好。我们因他的宝血称义。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弗 1:7)。我们这些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弗 2:13)。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 5:21)。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 3:13)。基督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 9:12)。基督既然一次被献,就担当了多人的罪(来 9:28)。他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来 9:26)。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彼前 2:24)。你们蒙赎,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 1:19)。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壹 1:7)。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约壹 2:2)。

当然,仍然有奥秘未曾解开。我们所领受的真理,与眼不能见的属灵生活有关。我只是观察到,当我们跨过福音书的门槛以后,救恩真理的核心部分将变得越发清晰具体;耶稣曾说,我们要在他里面找到救恩,如今在书信中,当我们与一群共同生活在基督里的人交往生活时,这应许得到了更充分的解释。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凡得救的,就成为上帝儿女的教义。“父”这个词是福音书教导的主要特征之一。耶稣以圣子身份出现在人间,他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挑明了自己对这种关系的清醒意识,“为甚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在我父的家里么?”上帝将基督介绍给世人时,也强调了这种关系:“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 3:17)。基督以天父儿子的身份来到世上。

基督也将这种关系应用在凡接受他的人身上;事实上,他教导的一切都以此为基础:“祷告你在暗中的父”(太 6:6);“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 6:4);“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太 6:32);“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 5:16);“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太 5:45);“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 5:48)。基督教导的整体安排,总是与他自己和上帝的关系、他和世人的关系交织在一起。最后,在他离开门徒之前,他告诉他们,“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 20:17)。

这种说法不仅仅是笼统地宣告上帝是世人之父。这是专门对基督门徒说的,对世人将要逼迫的这一小群羊说的——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路 12:32)。圣经继续宣告说,只有那些听到他话语的人才会意识到这一点,因为“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 11:27)。约翰福音教导说,凡领受福音、信他的人,就有权享受这种关系,并知道自己成为了上帝的儿女:“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 1:12-13)。

那么,书信如何发展这一教导?首先,它们以更完整的形式和更清楚的陈述,说明它是基督事工的基础,“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 4:4-5)。它也更加有力地说明我们将通过什么方式,获得上帝儿女的身份:“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约壹 5:1);“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神的儿子”(加 3:26)。然而,对教义的实质性补充,更多在于意识领域和内在生活体验。信徒是“在基督里”的,神的儿女也是如此;但是,在成为基督徒之后,他们发现基督也在他们里面,赐给他们儿子的想法,使他们感受到儿子的身份。“你们既为儿子,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我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加 4:6)。“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罗 8:16-17)。

我们不仅可以在那些明确讨论此教义的段落中看到这个启示,而且在使徒著作的所有部分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例如,书信中随处可见人对上帝的亲切敬拜、祷告和赞美。我们的主经常谈到这个主题,指示我们要暗暗地来到天父上帝面前(太 6:4、6),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他(约 4:24),经常祈祷,不可灰心(路 18:1),像需要上帝开恩怜悯的罪人一样祈祷(路 18:8-14),向儿女一样单纯地祈求,相信所求之事定蒙垂听,在信心中无论求何事,天父都要成就(太 7:7-12)。在基督最后的讲论中(约 14-16章),他似乎把整个主题转移到一个新的基础上:“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甚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在书信中,这些(当时)尚未实现的话语得到了解释和实现:基督徒活在基督耶稣里,因此他们借着他来到上帝面前。人们意识到,他们同享一位圣灵,藉着他进到父的面前,他们的全部敬拜和祷告都以此为依据、为特征。人们亲近上帝,以他为天父,因为他是主耶稣基督的父,而敬拜上帝的人就在基督里面。因此,我们的每一次敬拜都见证天父和基督的合一,我们的每一次祷告都会提到他们的名字。“我们又藉着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或者按照不久之后的表述),笃信不疑的来到神面前”(罗 5:2;弗 3:12)。进入恩典的权利得到了保障,获得恩典的手段也已经明确:我们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 10:19)。祭物已经摆上,隔墙已经拆毁,新生命的道路已经在我们面前敞开。此外,还有一位永远的大祭司,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主动负担起中保的工作,为凡藉着他来到上帝面前的人永远代求。通过圣子来到上帝面前的,也是通过同一位圣灵进入:凡在基督里的人,他就赐下圣灵作为他们与基督联合的后果,因此敬拜者的灵魂中总是有圣灵圣洁的同在。因此,在完美至高的意义上,基督徒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父,当他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圣灵要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 8:26)。借着这样的进展,祷告的教义达到了完美的形式。

新约的伦理教导是我将用来说明教义进展的最后一个例子。主在福音书中设立的品格标准和行为准则,乃是人类普遍敬重的道德共识,甚至非信徒也会真心地认同。他的讲论和完美榜样,体现了世人中间无处可寻的纯洁和崇高,特别在其他道德体系屡屡失败之处,基督的德性越发显得耀眼——他的内心纯粹无伪,他的谦卑显出威严、他的慈爱发出荣耀。我们是否可能按照上主在世时示范和教导的道德标准生活,甚至在此标准上更进一步?即或不能,当我们读到书信时,我们还是会意识到,即使这些书信援引的道德标准仍然是一样,也有某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变化在哪里呢?这种变化正在于,读者现在意识到自己与基督的关系,理解了影响自己生活的动机,掌握了本应属于自己的能力。鉴于我们的责任源于我们的关系,每一种新的关系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到我们所承担的责任。当我们仔细考察信徒与上主的属灵关系如何逐渐展开时,就会越发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真理。

首先,请观察主耶稣赋予那些领教福音之人何种地位,以及他提供了哪些合理动机,要求和鼓励他们行公义。他们是他的门徒,是天父的儿女。他们必须比其他人做得更多。作为他们的主人和朋友,他温柔地劝告他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榜样越发有力,到了最后,他以爱的行动(为门徒洗脚)劝勉他们:“我给你们做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约 13:15)。“你们要彼此相爱,象我爱你们一样”(约 15:12)。最后,他告诉他们说,若要结出果实,需得扎根在更深的关系之中:“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约 15:4)。

最后这句话在当时看来似乎是比喻,但他们很快就知道这是事实。当救赎完成,他被领回天家,他们发现自己与他的关系甚至更加亲密,合一更为深刻,比以前所能想象的更进了一步。从此以后,正是在与圣灵建立的这种新关系中,他们找到了自己担责的动机,掌握了履职的能力。

书信首先展现了我们在基督里获得的完全恩典,然后以神的慈悲劝我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我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 12:1)。书信的实践性教导建立在用基督宝血换来的救赎、与基督一起复活的事实以及基督之灵住在我们里面的意识之上。所有的良善、公义和真理都是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所结的果子。我们活在圣灵里,因此我们要顺着圣灵而行。我们已经接受了主基督耶稣,所以我们要行在他的里面。我们要逃避淫行,因为它会玷污基督的肢体。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因为它们会让圣灵忧伤,而我们原是受了圣灵的印记,要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弗 4:29-30)。我们要彼此饶恕,因为上帝为着基督的缘故已经饶恕了我们;我们要彼此接纳,因为基督已经接纳我们,使荣耀归与上帝。我们要奉献给别人,因为已经认识到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叫我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我们行事与说话要对得起那召我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上帝。我们要治死在地上的肢体,因为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候,我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 3:4-5)。

这种伦理教导特征在约翰书信的平和与娓娓道来中最为明显。约翰教导我们说,认识到我们与上帝相交,乃是行在光明中的基础:“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 2:6);“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象他洁净一样”(约 3:3);“主为我们捨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捨命”(约壹 3:16);彼此相爱的精神,在于我们要反映上帝之爱——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 4:10)。

因此,我们认识到伦理教义不仅在实践上有发展,更在于我们每时每刻意识到那位活在我们里面的基督所带来的伟大救恩,被他的品格所吸引,在生活原则、动机和行为上有了真实的改变。正确的伦理观是一种思维习惯,而耶稣的道德教训引导我们靠近这种习惯,却并没有帮助我们完全建立习惯;只有当他在地上的声音停止后,我们才完全进入了其中。这一发展的性质决定了使徒的伦理教义,就其独特的原则和动机而言,超越了他们主的伦理教义。在耶稣得荣耀之前,他与信徒的属灵关系无法完全展开。在完全把握这种关系之前,我们无法将救恩所生发的动机付诸实践,也无法清楚地显明得救所带来的新生命。

无论我们选择何种教义进行比较,福音书的教导与书信的教导都会呈现相似的差异性。我们总是会看到后来的教义与早期的教义不同,因为后来的补全了前面的教导,并且完全实现了之前的应许。正如上主在肉体生命结束之后才显明荣耀完美的救主形象,他的教义也是如此——然而,正如他仍然是同一位主一样,他的教义也仍然是同一个教义。只是,如今教义的定义更为明确,范围更加清楚,后果也显现出来。比喻和箴言变成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前以为是修辞性说法,现在成为了事实。对未来的暗示变成了对现实的断言。信徒实践福音的动机已经具备,能力得到保证,于是,从前被禁的事物如今可以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生活变得自然。

从前的教导,寄希望于有一天可以自由地告诉门徒许多他们在当时还无法理解承受的话。在后来的教导中,那一天真的到来了。起初,他们与耶稣在一起,接受他的教导,后来,他们却要在他里面受教。他们现在知道他在父里面,他们在他里面,他也在他们里面。具备了这种意识,他们就拥有了新的支点,可以展望一个新的思想境界。作为他亲自拣选的教师,使徒们向我们传播了基督无穷无尽的丰富。他们对我们说,“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并且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状态所带来的能力、财富、责任、义务、命运、与上帝或世人的关系、以及信徒与地上或天上事物的联系,澄清了这些概念的含义。他们告诉我们,圣言的传讲、圣礼的设立施行、事工的安排、教会的生活和秩序——事实上,上帝对世界和人类历史的神圣治理——全都是为着我们可以完全活在基督里。“凡事都是为你们”(林后 4:15);“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现今的事,或将来的事,全是你们的;并且你们是属基督的,基督又是属神的”(林前 3:22-23)。

因此,神圣教导在使徒书信中达到了自己的最高阶段。它从前曾经慢慢地通过以色列祖先虔诚单纯的想法、律法和圣约制度、先知们更高的灵性来表达,当上帝在他的儿子里对我们说话时,这教导突然上升到崇高的地步,然而,当神子升天得荣耀,降下圣灵来完成他未竟的话语,向我们打开那向着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时,这教导的程度甚至比神子在世时更提高了一步。每个阶段的进展,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启示的事实和教训基础上。律法是赐给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子孙的;先知对那些活在律法之下的人说话;耶稣基督来,进入那些受过先知教导的人中间,而圣灵要教导那些接受基督的人:“信神儿子的,就有这见证在他心里”(约壹 5:10)。

当父怀里唯一的独生子降临在世间,带领我们进入他的里面,又得回荣耀,让我们与上帝联合,就此,一切先前的预备工作就达到了伟大的顶点。“我们也知道,神的儿子已经来到,且将智慧赐给我们,使我们认识那位真实的,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这是真神,也是永生”(约壹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