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马太福音 1:23


一、

看过美剧的人都知道,当人惊奇的时候,他们的口头禅常常是“Oh, Holy Shit”,翻出来就是“何西阿”。这个词并不骂人,与十诫也没有关系。只是表示惊奇意外而已。

论到口头禅,我读大学的时候忝任体育委员,在遭遇柯氏骨折之前,曾是水电系(现在大概是一个上千学生的大学院)足球队的正选门将。队里有几个特招的东北汉子,后来跟着他们学了一些三字经。有一次去食堂买饭,正好排在前面是一位兄弟,于是自然地打招呼说“XXX,还不快点!”,结果这位老兄正好走了,余下我面对厨房大师傅的解腕尖刀,以及一声怒吼,“你XX说的谁?”

经此生死之际,我就痛改前非,找机会在研究生联赛阶段让猪队友撞断了自己的手腕,从此退出了球界,和H姓的著名球员一样了。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二、

加入了一个校友创建,校友做群主管理的“牧者”群,姑隐其名。因为下面将要提到的原因,退出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因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为了围观一次激烈的、自说自话却配合得天衣无缝的神学辩(chao)论(架),让Fiona把我再次拉进去了。


三、

我一向以为,微信这种大而全的封闭系统,是需要认真理清楚使用方式的(“认真-理清楚”,不是“认-真理-清楚”)。

公众号用来写文章,针对现实生活中大多未曾谋面(但多少曾经蒙面)的朋友,或为了自己的兴趣,或为了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我不追求订阅者众,除了研究释经学和讲道稿的兴趣之外,也不太订阅其他的公众号。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热门信息不能从朋友圈的推送中看到。

朋友圈则是面对自己认识的朋友,随意分享和推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晒娃,或者亮菜,或者暴露三观,抗美援朝,封疆裂土,或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几乎屏蔽了所有一天发三次广告的好友,只保留了部分有真正原创或常常推送有趣信息的好友,或者在分享的按语中有自己洞见(或阴阳怪气,发人深省)的朋友。

而对我来说,微信群最好是几个人临时搭建,用来沟通具体问题的方式,从功能上应当等价于一对一聊天。

在前面提到的群里,最近两天的信息如下,而且别无其他信息:

一共21条推送,分别是灵修,讲道,释经,心语,查经,公开课,格言,每日祷告……

我觉得这样的内容,在群里分享一次(或者一年两次),大力推荐,说明这些内容的好处就足够了。如果有哪位繁忙的胸怀普世的牧者真的觉得有价值,最好指引他/她订阅发布这些信息的公众号。在这个意义上,推送一点网络研讨会的广告,或许也要更有趣一点,虽然广告也以分享在自己的公众号和朋友圈里为佳,或者定点发送给可能感兴趣或可能得着帮助的朋友吧。

我的朋友若水漫海写过一篇《评级·军备竞赛》,不知道要说什么。

诗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