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一部分的字数是5264字。第3章结束。昨晚做到零点30分,赶紧睡去了。翻译的难处在于立项,如果没有经费,书是出不来的,或者,译者是在过程中就凋谢了。雅努斯资助计划的第二届入围短名单中,几乎全都是高校工作的博士和教授们,偶尔有两位出版大社的编辑。我曾经试着参加过第1届,后来一看是“河南建业俱乐部”获奖,就不再有任何想法。算了,我还是赶工手中这本书吧……and per se and …


3b 抽离的益处

祷告蒙悦纳、回应的教义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上主曾经最为恳切而有力谈论的主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保证——凡真诚、严肃而一心一意的敬拜者,对天父定意将美物善事赐给求告他的人怀着普遍的信心,其祷告必蒙应允。事实上,人们可以从他的教诲中得出结论,将祷告之事归纳如下:“摒弃所有异教徒和法利赛人在这问题的观念。一心单纯地向天父我们的上帝恳求。祈求,你们就必得着。”

然而,在他教导的紧要之处,基督又补充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 14:6),“你们若奉我的名求甚么,我必成就”(约 14:14;另见16:23-24)。这是一个巨大的启示,若被人完全理解,必将影响到整个基督教义以及基督徒祷告的习惯。然而,直到后来的神圣教导阶段,通过基督为我们献出生命这一全新生命之路,通过他担当上帝之殿至高大祭司的职分,使得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天父面前,那些在祷告中靠近上帝之人才承认基督所暗示的话语,乃是信心得着完全确据的真正基础。

我们的论点如下:福音书的教义中包含了特殊启示,构成人类道德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但这些启示主要是对尚未发生之事的预示。因此,这样的教义尚不具有最终完成的性质。我们目前正处于神圣教导的启蒙阶段,后面还有许多内容等待我们发现。

福音书本身也如此宣称。上主亲自教导的内容是一个显然在向前进展的系统,当它达到最高点时,它宣布了自己的不完整,并将我们引向另一个阶段的教导。把马太福音的第一段话语和约翰福音的最后一段话语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上主的个人教导是这样一个逐渐推进的系统。基督事工开始时的“登山宝训”和结束时“楼上房间的讲论”不仅是处境与感觉有异,而且暗示着对真理认识之完全不同阶段。这两篇讲论之间的差异,甚至比全部福音书的教导与书信的教导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第一段讲论澄清并证实了旧约时期上帝所赐的神圣教导。耶稣基督采用旧约的概念并加以解释,祝福、律法和应许之类都建立在这种语言基础上。他与过去保持一致,同时向前迈出了明确的一步。他给出的与其说是新的律法,不如说是旧律法的新版本。他以原初赐下律法之人的权威说话,澄清自己的立法意图,不许人随意曲解。

然而,正如第一篇讲论与过去联系,耶稣最后的讲论也同样明显地延伸到未来。它引人翘首以盼,迎接一位新的教师到来,传授目前尚不明朗的知识。在前一篇讲论到后一篇的过渡中间,我们抛弃了旧约的语言和联系。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思想境界,听到一种新的语言——它是为着一件紧迫之事而创造的。

是什么让思想和语言更新?一个事实,就是主耶稣与其子民属灵生活的真正关系,如见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出来了。“你们信神,也当信我”(约 14:1)。这是整篇讲论的基调,接下来的张力仍然扣人心弦:“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甚么”。若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出这样的话,会是多么奇怪啊!到这个时候,我们并非毫无准备,尽管即使如此,它们的意义也超出了人们所能理解的程度。

在这最后的讲论中中,整个教义,无论是信仰、祷告、爱、服侍、盼望还是生命,都带着独特的基督教特征:它们都是在基督耶稣里的概念。信心要固定在他身上,并通过他稳固在天父身上。祷告是奉他的名祷告。爱是对他首先爱我们的回应。服侍是与他联合所结的果实。盼望是去他要去的地方,与他同在。常在在他里面,是保全生命、安稳、多结果子和喜乐的秘诀。圣灵是保惠师…把这些观念与最早的福音教导相比较,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从福音的起头走出了多远。你们可以认识到,在基督的渐进启示和他逐渐推进的教导中,必须经过多少台阶,才能达到这样的教义阶段。

许多事情要穿插其中。为了说明我们需要多么深入地追溯福音记录,以理解救恩如何从主起初的传讲发展至今,上主及其门徒是如何成为救主和信徒,外在的聆听和跟随是如何转变为一种内在的、属灵联合的奥秘关系,我们需要认识这些事。只要回想一下,福音如何通过耶稣一切怜悯事工、纠正错误和公义的指示,转化为更深刻的教训,深入门徒的脑海:他站在他们面前,成为信仰必须紧紧抓住的唯一对象、在地上有能力赦免罪孽之人、来寻找和拯救失丧之人的;凡担劳苦重担之人可以在他里面得安息,他是永生的赐予者,按自己的意愿复活死人,乃是从天降下的粮,凡吃喝他的就永远不死;他为世人贡献自己的血肉, 他的生命成为多人的赎价,他的血为我们立定新约,多多人流出,使罪得赦免……随着我们的阅读推进,这样的见证越来越多。虽然上主在自己平常的教导中履行了他作为律法阐释者和预言上帝国度来临之先知使命,但同时他也在这些零散的话语中揭示了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基本的关系,超越作为整体的上帝国度与其所有成员的大致关系。

然而,正当这样的启示仍在披露中,却突然切断了。时候将至,耶稣的事工必须结束。我们进入楼上的房间,参观上主最后的演讲——他在地上事工的结束和成全。我们来到上帝之道的这一部分,从约翰福音14章的开头一直延伸到第17章的结尾。在那里,耶稣使用最简单但又深不可测的话语,先是对人讲说,然后对上帝祈祷,其中流淌着属于那个悲伤时刻的高贵庄重,充溢着生命最后时刻的神圣伤悲!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上帝真正教导是否在这里已经结束,或者将会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继续。

此事没有任何不确定性;回答这个问题是主这一篇讲论的主要目的,他借此阐明自己的教导已经到达了哪个阶段,告诉门徒现在结束的事情和即将开始的事情之间的关系。

只要略微注意就能看出,这篇讲论带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正如登山宝训将基督个人的教导联系着律法和上主之前的先知,,耶稣最后的讲论也把这一阶段的教导与圣灵降临的时期联系起来。前一篇讲论的基础在于,上帝此人律法,作为公义的指南。后一篇讲论依据的事实是,耶稣本人被预定为信仰的对象。正如前一篇讲论暗示公义的教训尚未完成,将由耶稣亲自成全一样,后一篇讲论也暗示信心的教训尚未完成,并将由他差遣来的圣灵加以完善。

首先,约翰福音的叙事向我们表明,信心的教训尚未学习完全。听众是主亲自拣选训练的门徒,曾经近距离密切观察他在世人中服侍的整个过程。然而,当他打算继续拓展教义时,我们听到他们说些什么?“主阿,我们不知道你往那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约 14:5)“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约 14:8)。“主阿,为甚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约 14:22)“我们不明白他所说的话”(约 16:18)。通过这种微弱的、多少有些忧虑困惑的声音,我们了解到过去的教导在讲论所涉及的真理方面已经前进了多远。

也许上帝的教导过程已经完成,只等必要的事件发生,使人藉着对历史的反思就足以打开其全部意义。但上主并不是这么说的。他悲伤地想到,他已经和他们同在一起那么久,他们还是不认识他,于是他安慰保证说,他们在真理上的教导还没有结束。其中一部分已经结束,这一部分既有阻碍,也有帮助——但只是一部分而已。基督在肉身中的同在对他们已经学到的事物有所帮助,但对于接下来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却成为障碍。当他肉身与他们同在时,他们很难理解属灵联合的奥秘。这个障碍必要除去:“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约 16:7)。

他给他们的教导就要告一段落,但另一个教导会继续推进。这将适合于他进入荣耀状态之后,他们将要面对的新关系。“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约 16:7)。 这句话之后就是关于圣灵降临、职分和工作的宝贵应许,很快将在整个教会和所有时代大面积成就。

很明显,虽然耶稣最后的讲论可以引申推论出更广泛的应用,但它们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危机,一个最初听见这些话的门徒将要遇见的危机。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 14:16-18)。

“那日,你们要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约 14:20)。

“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约 14:2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约 15:26)。

“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为罪,是因他们不信我;为义,是因我往父那里去,你们就不再见我; 为审判,是因这世界的王受了审判。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 16:8-14)。

对于这群日后要把福音传遍世界的教师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保证了:他们所有的教育还没有到头,现在只是在受教的某个阶段,还有某些教义没有传授,其内容将会延续,并超越他们已经接受的教义。即使他们已经从上主那里亲耳听到了真理,圣灵也会帮助他们回忆起自己曾经听见的,作为进一步认识展开的文本和材质:“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然而,事情远不止于此:即使耶稣的教导中隐含了所有的真理,它们也尚未全部打开。圣灵在业已交付的内容上补充教导,并帮助门徒回忆起耶稣说过的话。在知识的深度上,基督与他们同在时所说的话,与圣灵后来教导他们的话之间存在明显的对比。

基督用最直白的语言告诉门徒,还有未说之事,他们将来会知道。其中会有很多新的信息(“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而且这些事极其重要(“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这些事情将要变成他们沉重不堪的精神负担,因为它们超过了他们目前的属灵理解能力。然而,他们终究要得知这许多重要之事:“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圣灵会通过连续的步骤和持续的指导,引导他们进入上主起头传授的全部真理,特别是进入它最高核心的部分。基督清楚地告诉他们,圣灵的光照会倾泻在什么主题上面,圣灵将引导他们明白何等奥秘: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换言之,圣灵的光照和见证不仅涉及教会秩序的细节或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关系等次要问题(尽管上帝的指引也延伸到这些问题上面),更是与耶稣基督的本性、事工和职分等敬虔生活必须的伟大核心奥秘有关:他在天父和教会之间作中保的关系,他用自己的宝血赎买世人,用生命拯救人类。上主显然没有打算把福音书所赐的伟大救恩启示视为最终完全的启示。它不仅在形式上没有终结,而且基督明确地宣布它不是最终的答案。在这一阶段的教导结束后,接下来会有上帝的新见证,告诉我们许多从前没有说过的事情。

我们在使徒著作中可以读到这一新见证的永久记录。在这些书信之中,我们可以找到福音书提出之期望的实现,认识到福音书赐下之所应许的成就。如果我们没有使徒书信,那么主从起初告诉我们的那些救恩话语,就永远不会完成。在那种情况下,不仅结局匮乏,而且开始也会变得模糊不清。那些关于圣洁的教训仍然会发出自己纯洁的光芒,对人类错误的谴责也照样会严厉地凸现出来,但那些充满期待、暗示伟大救恩之奥秘将会为我们开启的话语,只会使我们眼花缭乱,困惑不解。我们很可能会把自己在福音书中读到的这些话语看作没有实质内容的异象,或者无法解释的谜团。

那些孤立地对待耶稣基督个人教导的人认为,后来的使徒著作只是彼得、保罗或亚历山大版本的基督教义,不过是个人或某个学派对耶稣起初所传授之救恩的有趣个人观点,他们心里不尊重圣灵后来的见证。这样孤立我们主的话语(正如这些人自以为是的做法),并不是尊重耶稣的教导,因为正是这种孤立将它们与其他同属他亲自教导的话语区分开来;后者是他他不再用箴言比喻,清楚地向自己的的仆人显明天父的日子里所说明的。如果任由迷雾黑暗零碎后来而教导,遮挡它们反射出的福音光辉,上主从前简短阐述的救恩之道必失去一半的荣耀。

我们的思想如今成熟到这样的地步,上帝不再使用箴言比喻,而是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沟通教导我们。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因为无论这种变化可能涉及什么样的进展,我们对日益充实教义的满足,取决于教师仍旧是同样一位的保证。请注意,基督亲自向我们提出确据,小心翼翼地将保证的种子放在我们心里。他用活生生的、不可分割的纽带把他的书面启示编织在一起,使其相互依存的各个部分在完善伟大救恩的见证上发挥各自功效。

既然如此,人们就应该对神圣著作的形式、计划和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这兴趣不应该只是出于文学偏好或知识欲。它应该是由这些作品所诉诸的理性激发的兴趣。圣经本身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目的,比如约翰福音20章31节告诉我们:“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 20:31)。换句话说,研读见证是一回事,有份于救恩是另一回事。福音书作者记录耶稣之言行,只在那些相信他、因他的名得生命之人的身上才会成就自己的目的。

【第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