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不太发表自己的讲章。是为藏拙。但传道人以话语为服侍工具,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至少需要意识到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必要性。近来读一些(相对)年轻的传道人、译者和神学生的文字,颇觉不安。
作为一位常年编辑大量译文的非高级编审,我也接触过许多有同感的编辑和资深译者。本文亦作为“神学翻译杂谈”的一篇吧。不另开副本了。


一本正式出版的、有编委会和匿名审稿机制、有定价、有ISBN书号和ISSN刊号的学术杂志,《福音与当地中国》季刊第15期(2022年春季刊),发表了一篇名叫《浅谈“流奶与蜜之地”一词的内涵以及神学意义》的文章(链接到杂志网站)。

撇开观点不论,从这篇文章的文字来看,作者缺乏基本的汉语表达能力,行文语法混乱,逻辑不清。兹随手引用一段:


当上帝与亚伯拉罕约定的400年的时间日期满了之后。摩西作为上帝所选召的领袖,背负带领以色列人进入“流奶与蜜之地”。但上帝在旷野中向以色列民启示了进入应许之地的要求。摩西在西奈山所领受并颁布的律法,是作为以色列人在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土地上的生活准则。这准则是为了以色列人可以按上帝的心意进去,因在《创世记》15章16节:“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
——李天禄。《浅谈“流奶与蜜之地”一词的内涵以及神学意义》。《福音与当代中国》季刊第15期(2022年春季刊)41页。

这段引文的第一句,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严格地说,只是一个片语:“当上帝与亚伯拉罕约定的400年的时间日期满了之后。”这个句号用得毫无语法根据。

第二个句子,*摩西作为上帝所选召的领袖,背负带领以色列人进入“流奶与蜜之地”。*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背负”这个动词无法接续“带领以色列人进入“流奶与蜜之地”

第三个句子,“但”字引起转折或对比,但不知道作者要对比的成分是什么。

第四个句子,“是作为”,冗余了。“是”,“为”,“在”等系动词,一般不这样连用。

第五个句子,*这准则是为了以色列人可以按上帝的心意进去,因在《创世记》15章16节:“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逻辑不通顺,看不出来后面的引文和前面的四句话有什么逻辑上的因果联系,也看不出这准则为何是为了以色列人可以“进去”(而不是前文所谓“在土地上的生活”)。


我不讨论这篇文章的神学或圣经研究结论,单从文字上看,我不认为这是一篇合格的文章。这篇文章通篇是破碎的句子,混乱的语法和逻辑。再举一例,此文的结论部分第一句话(应当是全文最重要的一句话):

当再一次回到上帝赐予以色列“流奶与蜜之地”这件事情上,从环境、到土地、从方法、到条件,上帝对以色列民族特别的,是人所不能想象的带领。

看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主要的动词是什么。“带领”显然不是动词,“上帝对以色列民族特别的[]”,这个逗号不知所云。


我认为,编辑应当有责任拒绝这样的文章发表(或者帮助作者将文章修改通顺),否则将极大地降低这本杂志的学术水平。

我们有很多传道人的讲章,在文字上似乎也是这样的状态。事实上,口语表达的要求还要更高一些,因为无论是讲章的要点还是结论,都不像文字这样可以反复阅读理解猜测分析。

这一期杂志上还有我几个朋友的文章,甚至还有我儿子张之陶翻译的一篇文章,《李提摩太:福音使命的变化与永恒》。但很遗憾,无论是正式出版的杂志还是网站上的文章,仅署了原作者的名字,没有署译者的名字。对于杂志的编辑工作而言,这是不应该的失误。


**慎重声明:**我和《福音与当代中国》杂志的许多编辑和同工也是好友。我乐于看到杂志的编辑水平能够提高,发表更多高水平文章,发挥出更大的属灵影响力。为此,我无保留地支持这份杂志,并且已经两次应邀在其平台上做公开讲座——下月应该还会再做一次吧。

但既然是一份公开发表的杂志,我仍然对其编辑工作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下一期杂志无论在学术水平还是在编辑水平上,都能有所提高,更加有助于我们在汉语处境下的神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