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

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的多。

耶稣见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

——马可福音12:32-34

按照汉锋的建议,重新整理了一下“跨文翻译”的官网,

https://kuawentrans.com

采用了hugo静态页面生成器,用github管理代码,采用极简风格的tokiwa模板,随手做了一个安静的网站。

这几天抽空修改了一下界面,增加了图标和站内搜索,注册了google analytics流量分析和disqus留言板。忍痛用了300M的硬盘空间,安装了asciidoc,方便更好地写作。

至少,有人好奇跨文翻译的官网在哪里,现在暂时有个去处,能看到典型的Eddy风格短文或者目前的神学翻译事工进度介绍。
主日来不及翻译太多,今天就暂时不发“平衡的讲道”。仍然在赶工,但这一章还有100多句,无论如何也做不完。

明天照例是“释经讲道工作坊”,但最近我自己对于讲道似乎缺乏兴致。天气转冷,孩子们常常生病,今天我说最重要的灵修是“睡眠”(参见事工哲学(20)——睡觉是最好的灵修(如果你早晨5点起不来)),至少对于目前的我来看,的确如此。

睡眠不够,事情繁杂,祷告时间也不够,我的生活陷入一团乱麻。所以,有朋友问我,

这几天还好吧?我看你的文章写到自己最近对讲道研经失去兴趣,我自己也会时而有这样的状况,通常你会怎么处理?该干嘛干嘛吗?我简单地回答是,状态确实有起伏,每周讲道也确实很难保证随时在最好的状态下——我要能睡足了,不得抑郁症,就已经算是蒙神的恩典了。

但正是因为人的状态信不过,我们才需要学习和训练使用释经的框架和讲道的结构,使得自己即使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能按照神的话语讲道和教导,在软弱之中将荣耀归给神。

是啊,不依据自己那靠不住的状态,单单依靠上帝的话语,这是传道者的必要觉悟。这点也一直在激励我。我对他说:其实我还好,没思路,主要是没有illustrations,祷告花不少时间。和释经或者讲道大纲关系不大……

于是话题转移到传道人的输入和输出功率是否匹配上来。

嗯,我有一个与这个相关的问题,关于输入和输出的问题。换言之,传道人的阅读,比方说每周讲道,其实输出还是蛮大的,我只做基础的释经和讲道大纲,讲出来还是挺干涩的,可以选择的素材相当匮乏。你也挺忙的,在有限的精力下这个问题你怎么解决?我自己的做法,也是我给许多人的建议都是,将神学学习时间放长,每学期听一门课,坚持终生学习。我的其他输入包括每天早晨刷twitter了解新闻;日常的反思和写作;维持和朋友,特别是职场人士的交往;大量的神学翻译 = 深度学习和灵修;每个月一次旅行(如果条件允许……);以及设定好的休假与安息年。
对我来说,几乎不可能每周讲道而不枯竭。我的讲道方式追求“此时此地”感(参见:事工哲学(1)—讲道。算是对我讲道理念的一个比较全面的讨论),因此在寻找示例上面需要特别花费时间(参见:释经工作坊|示例是最好的应用)。

于是我去研究加尔文的讲道。查了一下资料,加尔文一年讲170篇道,写了所有圣经书卷的注释,完成了基督教要义,和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结婚,参与日内瓦议会,连书信都可以出版好几卷……

加尔文这种产出速率是几乎无人可比的,但推想一下加尔文的“输入”从何而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所以我就去youtube上看了一个段视频,“为什么我们应该读加尔文的讲章?”

这位著名神学家说,除了加尔文=“神学正确”之外,读加尔文讲章的理由有二:

1. 加尔文的讲章比加尔文的注释好懂,是写给平信徒的;

2. 加尔文的讲章里几乎没有任何示例(!!!),因此即使今天读来,也不过时!!!

于是乎恍然,于是乎恍尔忽兮……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常常见到这么多的“加尔文”式讲道,原来所有人都盼望着永恒。按照C.S.Lewis的说法: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有一个渴望,不是这世间所能满足的,最可能的解释是,我们的存在是为了另一世界;其次可能的解释是,我们希望像加尔文一样讲道。
或者,许多在微信群里推广自己讲道的牧师们,都是存着永恒的盼望,希望自己的讲道稿可以没有任何处境化示例,甚至没有任何处境化的特征,于是可以永不过时,放之四海而属灵吧。

这种实践上的困难很容易推断出来,但一些教会和传道人好像还没有这意识,我这一两年跟您学习才开始注意到这种危险,也从自己实际的经验感到威胁。我只是从一个月一次讲道调整到两周一次就感到力不从心。许多方面正在探寻,找到一个适合我处境下的实践。

这是我的朋友,针对我所谓“功率不匹配”可能造成的困难,以及建议的增加“输入”功率的方式,给予的回应。他说的不错,世上本没有热力学第二定理,也没有能量守恒定理,起初神造天地,于是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