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情,第一眼看上去不成章法,但坚持下去,就成为“行为艺术”了。回头看过去,还是不成章法,只能一笑置之。


你们白白的得来,也要白白的捨去。(马太福音 10:8B)

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纔用得着。(马太福音 9:12B)

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马太福音 7:6B)

[耶稣用的比喻和他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有关。有的时候,听到他说什么不义的管家,不义的法官,主的再来像贼一样,心里确实不知道怎么想。然后我就理解约翰福音里一大群人听见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嘿嘿,原文是‘我是生命的面包’,是不是更难受一点),然后转身就离开不再听他唠叨了。]


忙着各种事情,David升到3年级,这周刚开学。Lisa升入1年级,Angela进入Pre-K。

Emma问我是不是要去书房闭关,我说在家的时间上午还是我来教David吧。

所以前一阵子有美国的朋友要求我介绍一下CAT,也没有时间,只好推掉。后来又有一个机构的朋友提起这事,再加上第三个翻译团队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同意做一次Zoom会议的工作坊。

但我仍然按照自己的原则,绝不在任何群里推送广告,只在公众号上提了一句,然后转贴在朋友圈。我一向认为微信的聊天群、公众号和朋友圈是各有分工的,聊天群用来讨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公众号用来面向不熟悉的大众,朋友圈则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当然,若有可能,我是一个也不想用,即使要用,也不要给太多的人造成麻烦为好。

我就想做一个小众的工作坊,应朋友要求介绍一下自己使用CAT工具的一点经验或常识而已。


设定了Signal和电子邮件报名,也算是长期计划之一——尽量推动少用微信来通讯。人数虽然不多,但渐渐也有一个相熟的或不太熟的朋友发来邮件,希望参加。

限于时差问题,美洲、欧洲、亚洲都有人要加入,最后只好定在了晚上。

当天下午,在带着孩子们出门活动放风之前,随手整理了一下提纲,把想要讲到的各个概念和技术草草地列在PPT上。

临到要开始会议,有位朋友问,”要不要也在……群里广而告之一下,挺好的一个培训?“

”不用了吧。我不喜欢在群里推销自己的东西。能看到的自然会看到,“我随口回了一句,赶紧烧水泡茶去了。


开始的时候一切顺利。大家介绍完了自己,开始分享屏幕,我的声音就消失了。

换了各种方式、重启了计算机、改变了机位以增强wifi的信号,都没有用处。但我还能听到其他人的说话声。这种情况难道是被无人机定点清除了?只好换成手机登上去,一边分享屏幕,一边用手机来解说,除了打字不太方便,勉强滔滔不绝地说了2个半小时。


今天,一位长期合作的小朋友,今年差不多可以自己单飞了,于是真的远嫁爱尔兰的小女生这样说:

谢谢昨天的课,学到很多,也给我很多视野上的启发。会结束后捣鼓了半天,终于加上了TM,这样可以质控啦,保持术语一致-原来这些细节你之前已经花时间弄过了。也不再选择“免费翻译”的选项-之前没有意识到“交换信息”的事实-谢谢提醒……

感觉原来很多学问,每一个细节都有其原理和原因,许多讲究。也觉得确实需要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不然“混不开”……

我感觉之前是搭着你的顺风车走了一趟捷径-原来用聪明猫在这个环境是一件那么新奇的事情……谢谢你那么探索,发现和检验了好东西。昨天开完会简直太开心啦……我也受到你“企业思维”的启发,之后会组成一个公司哈哈,有气派地做事情,吓唬别人……


另一位发来邮件报名介绍自己才认识的译者说:

昨天的讲座很受益,十分感谢。虽然我已经有CAT的使用经验,收获依然很多。


好吧,至少没冷场,也不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无论有没有经验,多少经过交流,也了解一点我的翻译实践和背后的各种考量。

我还是一贯的看法,无论是翻译还是讲道,天赋(呼召)、知识、态度、技巧、工具、工作流程设计,各种东西都不能少。工作坊或许能覆盖工具、技巧与流程,但呼召、知识的积累和应付事工的态度,总是需要从别的地方来想办法了。

睡前随意记录一下,聊备日后整理资料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