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降雨给义人……

For he makes his sun rise ……on the good, and sends rain on the just……

马太福音5:45 (一句和合本没有译出“交叉配列”的句子

写过一篇《大数据时代的教牧时间安排》,对于我很少网上聊天的原故略加说明。

时间是这世上最宝贵、最公平、不可储蓄的资源。当然,每个人的时间效用函数不一样,聊天或许也算一种不错的消磨。

我不太喜欢网络闲聊,特别是没什么目的的闲聊,或者不断征求意见,却不打算听从的讨论。

我也不喜欢回答不熟悉的朋友提出的没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Eddy老师,您用什么输入法?”“请问你相信进化论吗?”“你用什么教材做在家教育?”

许多知识性的问题或常识性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首先穷尽自己的搜索引擎——许多时候,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也需要google一下,这样一来,无疑是浪费了两个人的时间。

从翻译的角度讲,在群里发问一句话如何翻译的,按照惯例应当首先给出自己的译文,疑惑和思考分析的简单说明,再来请教和讨论。询问一段程序代码bug或功能障碍的,也需要首先将自己试验的方案和结果拿出来,大家才乐于帮助解释,也因为有足够的数据,比较容易解释。

同样,询问神学立场和解经意见,也最好先独立思考,查询注释书和参考书,与自己教会的牧者传道人长老执事教师同工神学生讨论之后,再拿到网络上来求问。

实际上,我不自觉地会用一个人在网络上的提问与应答风格,幻想一个人是否适合成为宣教士。也许不耻下问是一件好事,能让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很好地适应和结交朋友。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手段解决问题,很难成为带领者。

说到语音聊天,我是一个视觉记忆者,更习惯看文字。

语音从信息密度上大大低于文字,因为说话的时候常有停顿和冗余的口头禅,一眼看完的文字,用语音要10多秒,还需要调动短期记忆,重要信息还需要重放若干遍。而文字的重新阅读要省事许多,不重要的内容可以迅速略过,这在语音上很难处理。

另一方面,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方便放出语音来,或者说,像我这样的在家工作者,身边有3个幼童随时好奇地听着,我几乎24小时都不方便用语音聊天。通话是另一回事,我可以设定时间,到书房里对话,但这是需要事先约定时间才行。

再者,语音并不安全。微信随时可以将语音转为文字,进行关键字识别,不然众多直播节目就不会被封号了。

但基本的问题是,许多没有职场经验的传道人不太知道如何使用最高效的沟通方式,比如电子邮件与人沟通。我从前的牧师喜欢用短信,而且要求同工必须5分钟之内回复。这当然不好——有的时候,韩国牧师并不像牧师,而更像教皇,希望所有人都围着他转。他那种毫不尊重地浪费同工时间和资源的方式,即使过了多年想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平。

或许这是我不喜欢语音留言聊天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