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翻译的崇高感

俗话说,控制了基督徒的胃,就控制了基督徒的心。

或者说,你的胃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

而目前的中国神学,尚在苍茫的起步阶段。于是,许多补胃的属灵食物,都是从翻译而来。

我一向呼吁教会重视神学翻译,因为一个教会投入在神学翻译上的资源,往往可以决定往后百年这间教会的神学走向和存留,甚至影响到福音在中国传播的大格局。

有些人一生本来籍籍无名,但因为译事而深刻地影响到数百年文化走势。比如哲罗姆翻译“武加大译本”,影响了千年的拉丁文化,路德的白话德文圣经以及圣诗,亦影响了数百年的德语,使其成为哲学表述最精确的语言之一。

是为神学翻译的崇高感。


有位弟兄曾经联系我,说到希望开发一些自动化翻译的工具,帮助提高神学翻译的效率。他甚至已经找到一位做程序员的基督徒联手,预备对中文圣经译本做一个术语扫描分析。

他就此请教自己的牧者,是否有必要深入在这个事工上,牧者的意见是,从事汉语神学翻译的活跃译者不超过200人,似乎不值得投入此项目,因为最终受益的人不多。

但神学翻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工具;译者本身无所谓受益,只是沟通的手段;神学翻译的真正读者,若是所有汉语文化圈内几代的基督徒,自然可能受益者众。


神学翻译的优美感

新年开始不过2周,已经接触了三个潜在项目。

一个国内出版社希望翻译一本祈克果的最新传记,大约10万字。我很少和出版社打交道,所以问了一下酬金范围,仍旧是“80-100”元千字。

第二个项目是众筹的“汉译英”项目,不在我的“语言对”之内,没有询问细节。

第三个项目是一家国外的出版社想要寻找神学翻译,简单介绍情况之后,开门见山说翻译的酬金100元千字,其他工作人员都是义务劳动,连酬金也没有。我只能回复,抱歉无法参加。

是为神学翻译工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人合一的优美感。


“用爱发电”:一句兼具崇高与优美的格言

我仍然希望唤起教会对神学翻译的译者收入问题之重视,但我更希望从事翻译项目规划、管理和募款的人,比如出版社的编辑们或者扛着大旗的名牧们、神学院的教授们,能够好好体谅一下从事神学翻译的译者之辛苦。

近来有位相当不错的译者联系了我。他有海外学习神学的经历和海外牧会的经历,已经翻译过几本质量上层的书,也与一家著名主内出版机构有过合作。

我照例请他自己评估三个数据:

  • 一个月养活一家人需要多少钱花销
  • 按照出版社要求的质量翻译交稿,1小时能够产出多少字
  • 出版社支付的稿酬——税前、往往要拖延到出版之后才支付的稿酬是多少

我的译者朋友回答说,翻译一本艰难的神学著作,一小时不过250字而已。他的愿望是将速度提高一倍,到一小时500个字,然后就愿意以100元千字的价格从事神学翻译一辈子。

但我不相信“用爱发电”这种崇高而优美的说辞。我希望他能够拿到一个专业人士正常的收入水平,比如律师的小时咨询费,心理咨询师的小时咨询费,或者医生的时薪。


理直气壮的价格洼地 vs. 崇高的拒绝

我的编辑对我说,出版社的价格一般是“80-100”,但您是可靠朋友推荐的,拿到“100”应该绝无问题。

我知道这是出版社的政策,与责任编辑并无关系。但若出版社觉得翻译就只能拿到这样的酬金水平,我只能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商业报价比这个高5-6倍,神学翻译项目一般我友情打5折,大概也要在200-300元千字的水平上。而这已经是我为了养活一家人所设定的最低报价,也是“跨文翻译”团队承担神学翻译项目的最低报价了。

通常在回复编辑之后,我也会给推荐我的朋友回复一下结果,感谢一下他们的推荐。

这么说吧,我不缺少项目——如果我愿意接下100元千字的项目,大概每天都可以满负荷地工作10小时,项目还会排期到几年之后去。但这样做的结果,不过是让其他的译者陷入到同样的价格洼地之中,而这终究是一件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的事情:读者看不到高水平的书籍,译者无法持续地从事翻译,出版社未必能够挣钱,而教会则无法获得“翻译正确”的神学资源。

所以,我仍然要保持在某个相对较高的报价上,至少希望那些和我有过交道的机构和出版社能够知道我的立场和这样报价的出发点。100元千字无法让任何一个译者单凭翻译活下去,所以在80-100的区间内给出100元“上限”的出版社并非给了译者一点恩典,而是对神学翻译的崇高感和优美感的深刻剥削。


艰难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