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把PRTS的221做完,但一天过去,只做了3课。最近项目拖延得厉害,各种进度不畅。焦虑过一阵子,但慢慢就想过去了。我没有浪费时间,总是在兢兢业业地做手中的事。项目实在赶不上,也没有什么法子。无非是暂时不接什么新的项目,慢慢把手头的事做完。今年唯一遗憾的事情是没有时间去各地访问一下,在项目筹款上有些滞碍。

那天偶然提到“海草缠绕我的头……”,恩琪对我说,ESV是“weeds were wrapped about my head……”。

今天在校对文字,

Notice the contrast with Ahaz; Ahaz was the Davidite of Isaiah 7, which Matthew 1 quotes, David’s son there, Ahaz, was unbelieving, he wouldn’t ask for a sign, and he had to be given the sign unilaterally by Isaiah by God. 请注意这与亚哈斯的对比。亚哈斯在《以赛亚》第7章中也是大卫家的人,而《马太福音》第1章引用了这一章的内容。大卫的子孙亚哈斯是不信的,他不愿求一个兆头,他不得不被上帝单方面地藉着以赛亚赐给他一个兆头。

大概值得简单说一下和合本对被动语态的处理。古人的汉语似乎以简单为要。和合本对于被动语态的处理有一个隐含的原则,几乎没有例外。这个原则是:如果动作的主体是无生命的物(或者死人),那么就在翻译的时候省略“被”字。

简单地说,he is risen, 总是翻译为“他复活了”,而不是“他被复活了”,因为既然是死人,总不会自己采取什么主动,让自己活过来。于是,“他复活了”,总归是有什么隐含的主体发挥作用,使得他复活。

“更新”也是一样。“be renewed”总是译为“更新”,而不是“被更新”,因为人没有办法对自己施加什么力量,主动更新自己的生命。就像我们说一个人最近做了脑手术,这总是表示被动的,不必说“他被做了一个脑手术”。

在翻译的时候,若有可能(主语没有歧义),大多数时候将被动调整为主动,或者在动作承受者是无生命之物时,采用隐含被动为好。我在许多译者的文字中,修改最多的就是这个语法了。

汉语里的“被”,一般表示不情愿或无法抗拒的后果。比如“被捕”,“被害”,“被污”,“被贬”……,“蒙冤”之类。“我被列车延误,来晚了”,也可以修改为“列车延误,我来晚了”,因为列车是无生命的,就有了隐含被动之意。

所以,无论是否是神迹(于是,动作的行为者是超越的存在),“海草缠绕我的头……”,都是比“海草被缠绕在我的头上……”更有中文意趣的翻译。

在我编辑的书籍中,大概15%的修改工作量是在调整被动语态或者在紧张地扫描被动语态。Do not be conformed to this world, but be transformed by the renewal of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