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有些厌烦这样的强辩。时空错置的讨论问题,并没有任何益处。或许这一章在微信上发布不出来。

在家教育25问——目录

0. 前言

  1. 合法性
  2. 胜任性
  3. 经济性
  4. 多样性……
  5. 执行性
  6. 社会性……
  7. 安全性……
  8. 使命性……

第8章 在公立学校做光做盐?

福音派人士中很盛行的一种观点是,要把孩子送到公里学校,让他们在那里“做光,做盐。”在我的《教育》(Education: Does God Have an Opinion? A Biblical Apologetic for Christian Education & Homeschooling)一书中,我曾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关于这一主题更为系统的讨论,可以参见书中“公立学校是怎样的?(What about Government Schooling?)”这一章。

耶稣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

没有证据显示耶稣曾在家庭之外接受过教育。耶稣第一次以健谈而理性的年轻人面目出现在公众场合时,年仅12岁。当时,他和家人一起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后来他径直去了圣殿,跟拉比们理论。“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路加福音2:46)。父母既找到了他,他就听他们的话,与他们一道回家去了。

路加福音第2章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首先,我们发现父母并没有压制耶稣好学的愿望。机构教育常常使人对学习和探索失去兴趣,而这兴趣很难复燃。至少到那个时候,耶稣对教育的感受似乎还是积极正面的。

其次,我们发现耶稣知道如何思考,如何提出好的问题。他不是一位被动学习者。他知道如何学习,知道去哪里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再次,他显然爱慕神的话语。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这并不多见。我相信这说明他的父母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耶稣去过学校吗?

有人说耶稣那个时代的希伯来男孩会去希伯来学校上学。从圣经中我们找不到这方面的内容,我觉得支持这一观点的历史证据尚有不足。

我们的确知道犹太大祭司——迦玛列的儿子耶书亚.本.迦玛拉,又叫约书亚,在公元64年曾提倡让男孩接受正规教育。从《塔木德》我们得知:“教导孩童起初都是父亲的责任。后来在耶路撒冷开办了一所很大的学校。再后来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学校。起初上学的都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但是约书亚.本.迦玛拉开创了让六七岁孩童都上学的传统,同时就公立学校的校址、每班容纳的学生数量等都附加了有趣的规定。”1

不久之后,公元70年,耶路撒冷就被毁了。因此,在我看来,这一做法并不长命。约书亚并非扫罗年轻时的老师——法利赛人迦玛列的儿子。我并未找到可靠的证据,能支持耶稣那个时代大部分16岁以下的男孩以某种主流文化的方式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说法。

然而,即便有,那也不能证明耶稣就接受了那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即使耶稣确实接受了这样的学校教育,(我非常怀疑这一说法,因为如果有的话,圣经一定会提到的)学习的主要内容也会是塔纳赫,(希伯来旧约圣经),而非希腊罗马神话和哲学。

耶稣的父母显然没有送他去外邦人的学校,学习异教徒的信仰和习俗。如果这是神儿女的目标,难道你不觉得耶稣的家庭早就为了耶稣的益处,选择了这最好的方式吗?要说有哪个孩子有能力直面错误、勇于对抗当时的谬论,那一定非耶稣莫属了!然而, 他们不是送耶稣去异教徒(或者“世俗”)的学校,而是为他选择了以圣经为核心学习内容的教育方式。

耶稣直到30岁才开始公开侍奉,在公共场合驳斥谬论,捍卫真理。这显然对我们也很有指导意义。小孩子受的装备还不足以对抗大人们提出的错误想法(而且,人们教导他们要尊重成年人,向成年人学习)以及同龄人给他们的压力。

耶稣时代的异教徒世界

耶稣时代有个对犹太文化颇有研究的史学家,阿尔弗雷德.艾德希姆(Edersheim),曾经如此评论以色列之外的文化:

也许听起来有些奇怪,但这的确是事实——在以色列以外,人们甚至不可能以我们所理解的方式来谈论家庭生活的规则秩序,甚至谈论家庭本身。罗马史学家塔西佗把“杀害自己的孩子乃是犯罪!”列为犹太人特有的传统——只有他们和野蛮的德国人才有这种想法,无疑是一种引人注目的说法。

在这里不便多讲孩子有多么不幸,或者希腊和罗马人在他们文化的鼎盛时期如何消灭那些他们认为多余的人口等种种罪行。那些对古典时代赞赏有加的人中,鲜有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任何阶段有完全的了解——不论是女性的地位、性别关系、奴隶的生活、儿童教育、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或是公众的道德水平,他们都所知甚少。2

耶稣时代的世俗文化与我们的一样堕落(甚至比我们的更糟!)。那个时代的外邦人显然需要听见福音。然而,约瑟和玛利亚并没有为他们的儿子选择外邦人的教育方式。相对于非基督化教育,听听艾德希姆如何描述一个敬畏神的犹太家庭的教育理念:

当我们从异教世界进入以色列人的家庭,即便是他们极度的排他性也让人有顷刻的放松。就如同从那让人昏昏欲睡的热带酷热中进入了暗室一般,惬意的凉爽让我们一时间忘记了那里极度的昏暗,也隔绝了外面炎热的影响。这种排他性把其它一切都排除在外,使得他们的宗教、社会、家庭生活,甚至是知识都不受外界影响。在耶稣的时代,敬虔的犹太人并没有其它的知识。对此他们并不在乎,也不追求。事实上,除了上帝的律法,其它东西他们都不认可。首先,我们需要牢记,在异教的世界里,神学甚至神话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并无影响——只是淹没在他们生活的洪流之中。对敬虔的犹太人来说,认识上帝就是他们的一切;他们教育的唯一目标就是把对上帝的认识传递给孩子。这就是他生命的精髓——这才是更好,更真实的生活,其它的一切,甚至肉体的生命都是次要的,因为这一切都要过去。3

难道我们的心态不应该像耶稣父母那样,把寻求认识上帝当做我们的焦点吗?当然不会有人认为耶稣的父母对他太过保护,以至他不能影响世界。也不会有人因他父母按圣经教导他而加以批评。更不会有人因为他们没有让耶稣了解“真正的世界”而指责他们失职。

语境中的福音

犹太教育模式不止关注学习,也关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谈到耶稣可能受到的教育,圣经学者埃米尔.舒勒(Emil Schürer)如此说:

知识和律法都是必须学习的。约瑟夫自豪地称犹太教育为犹太民族最优秀的部分,因为知识和律法齐头并进。斯巴达式的教育靠的是传统,既不重视教导,也不在乎实践。“然而那赐予律法的大能者很巧妙地将两者结合了起来。因为他既没有对道德置之不理,也不忽视律法的教导。”4

耶稣说我们是世界的光和盐(太5:1314)。耶稣就是那“世界的光”(约翰福音8:12)。他是我们要效法的榜样。耶稣之所以服侍如此有果效,是因为他把自己与黑暗分开。他不与黑暗为伍。当耶稣30岁开始公开传道时,他已经预备好了。他既得了装备,又做好了预备。他虽然12岁就明白了自己的呼召,但那时候他还没做好准备。他还需要更多时间,继续预备。这对于希望教养孩童跟随耶稣脚踪的我们,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尾注

1. Baba Batra 21a, “The Last Gate,” http://jewishencyclopedia.com/articles/2274bababatra.

2. 艾尔弗雷德.艾德希姆, 耶稣时代犹太社会生活简介, 第8章 (1876):“研究主题以色列的家庭教育;女性教育小学,小学校长,学校安排,……

”http://biblehub.com/library/edersheim/sketches_of_jewish_social_life/chapter_8_subjects_of_study.htm.

3. Ibid.

4. 约瑟夫 (古犹太史学家), 反阿皮安, ii, 16–17; 埃米尔.舒勒, D.D., M.A., 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历史, 第二版, Vol.II (Peabody, MA:Hendrickson Publishers.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 & T Clark:Edinburgh, 1890), p.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