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据说有四种观点。


春节源于腊祭说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段宝林认为 [](http://scholar.pku.edu.cn/blduan/publications/%E6%98%A5%E8%8A%82%E7%9A%84%E8%B5%B7%E6%BA%90):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大的节日,它主要承载着三种核心价值:

首先,春节源于上古的腊祭,已经有了三四千年的历史。早在尧舜甚至更古老的时代,就有了腊祭。这是年终腊月里的祭祀。要祭祀百神,感谢他们的保佑,使我们获得了丰收,所以要用最好的祭品来祭祀百神,这就要去打猎,用野味来做祭品。“猎”与“腊”通义,腊祭也就是打猎祭祀之意。这百神包括天神、土地神、农神,还包括猫神(因猫吃田鼠保卫了庄稼),还祭虎神(虎赶野猪,使田地免受糟蹋)。在古代祭祀的对象是很多的,现在流传下来的还有祭祀祖先啊,祭祀天神、灶神、财神啊等等,其他的随着社会变迁都已经消失了。但是通过春节期间来表达感恩与祈祷的功能还是存在的。

其次是休养生息。我们都知道农业是很辛苦的工作,一年下来需要很好的休息。而春节正好是农闲的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息。关于春节的很多民俗就是用来休息的,把最好玩的最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比如说社火,就是在春节庙会上演出的各种各样的文艺节目。它一般是在祭神的时候演出,使得神高兴,同时娱乐大家,起到娱神娱人的作用。还有傩舞,人们带上面具,装扮成非常威武的神像跳舞,拿着武器来驱鬼,赶走凶神,病神等坏家伙,现在南方的不少地方,还有傩戏、傩舞,最近还去台湾进行了交流演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起敲锣打鼓放鞭炮、演戏、舞蹈,尽情娱乐,进行各种狂欢的活动。不管农村还是城市,春节都是最欢乐的时候。

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观看老百姓的腊祭、傩舞,弟子子贡就发问:“一国之人皆若狂,吾不知其乐也。”(全国人都像疯了一样地欢乐,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孔子说“百日之腊,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一年工干下来,只有今天这么欢乐,你是不理解的呀。)下面孔子讲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很深刻很有启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不为也。”(文武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紧张的、辛苦的劳作;也要有松弛、欢乐的休息。如果只有紧张而没有休息,文武各事都不能搞好,不能持续发展。)说明春节是为了痛痛快快地休息,为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做准备,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春节更重要的价值就是大团圆。一年了,大家来共欢乐。不光有亲戚、朋友、乡亲,还有自己的祖先,天上的神仙。人、神、亲友大团圆,这一点就充分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你看春运就这么紧张,不管多远的路都要想尽办法回家团圆,和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个团圆饭。过年期间还要走出家门拜年,亲友互相访问。这也是加强团结、大团圆的一个重要的动作。

所以春节核心价值是永恒的:一个是感恩,一个是大团圆养精蓄锐,还有就是痛痛快快地休息、为新年的大丰收做准备。


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

王娟,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博士,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民俗學碩士。現為北京大學民間文學、民俗學專業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民俗文化》《民俗學概論》《中國古代歌謠:整理與研究》等。

王娟在《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二集《中国的春节》一文中指出:

“从春节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看,春节应该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是古代原始信仰之一——巫术的具体表现。所谓巫术仪式,就是原始人相信,通过人本身的意志和力量可以调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发展。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例如:饮食、祭祀、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期间的种种禁忌,包括语言、行为、饮食等禁忌,都是围绕着辟邪祈吉而展开的。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表演等来驱赶或避开邪恶,并得到平安和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逐渐失去了其巫术的内涵而演变成一种庆祝活动。”

在接受中国金币网的采访中,王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谈了春节的各种文化含义。这是很有意思的文章,不过太长了,无法引用。


春节源于鬼节说

徐华龙:春节源于鬼节考 《浙江学刊》1997年03期,全文载于

民俗学家徐华龙很详细地考据了这种观点:

据记载,春节最早起源于古代腊祭。所谓腊祭,原是神农氏(一说伊耆氏)时代的“索鬼神而祭祀”,“岁终出祭”[(1)]。

到了后来,春节的祭鬼活动变成了驱鬼的仪式。……不过,在史书中记载最多的还是春节期间祭祀祖先的事。……人们不仅在家中祭祖,而且还要上坟祭扫,这又是春节期间的一大景观。

徐的文章论述了祭拜祖先鬼的各种情况和演变。


民间传说的“年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4%E7%8D%B8)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頭如獅子,並有犀牛角的兇惡怪獸叫「年」,人稱「年獸」。「年獸」一年四季都在深山之中(或說深海),但逢新舊歲之交,動物冬眠,缺乏食物,「年獸」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年「年獸」跑到一村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色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村,又被燈光嚇走。到了另一處,也被打掃的人嚇跑了,於是人們知道「年獸」的弱點,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也不喜歡整潔的環境。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大掃除、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裡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把「年獸」嚇得逃走,不再危害人們。人們慶幸打敗「年獸」,於是敲鑼打鼓,互稱「恭喜」,便是「過年」的由來。

也有另一種說法,牽涉一位收服年獸的乞討老人。有說老人為鴻元老祖,後來收伏了年獸成其坐騎。

按照现代学者的考证,“年兽”一说,很可能是今人附会。即使简单读读也知道,这个故事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既不优美,也不有趣,而且毫无逻辑。维基百科引用了两篇专业文章,得出的结论是:

實際上「年獸」一說並不存在於古代典籍,出處來源難以考證,近代才出現在民間故事及各種媒體中,並廣泛流傳。《爾雅·釋天》記述:「曰歲,曰祀,周曰年。」這說明「年」字是從周朝開始。以文字學角度來看,年的造字以「禾」及「千」兩個字組成的,與動物無關。《說文·禾部》:「年,穀熟也。從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年。」這裡的「年」有豐收的意思。

由於找不到確切文獻記載,因此推論年獸有可能只是現代中國文化作者結合除夕放鞭炮驅邪的風俗望文生義編造出的一個所謂上古傳說;另一種可能為:這些神話是某地的鄉土傳說,所以在正式的古代文獻找不到,不過之後被文人的生花妙筆所傳播。

我小时候过年,从来没有听说过年兽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最近二十年才出现的。


关于春节和逾越节的相似,网上最早出自远志明的博客:

时间是2012-01-22。

后来,就可以找到很多篇春节讲道稿,谈这个事情。例如,

2013.02.03 中國人過年與猶太人逾越節 講員:洪雅蕙牧師
讀經:《出埃及記12章》

2016年2月7日 主日(除夕 )于上海(讲道整理)

这样的文章每年春节前后就会出来。在知乎和各个论坛上被人各种嘲讽

按照这些文章的说法,“惊人”的相似之处有(我的评论在括号里):

1、 春节在门框和门楣上贴红色的春联,逾越节在门框和门楣上涂上羔羊的鲜血。 (除了第一次逾越节——那个时候神还没有要求以色列人过节——需要把血涂在门上,以后过节的时候需要这样做吗?申命记16:2-6规定,逾越节的羔羊要在会幕中献上,不可在个人的城中自献。因此,没有再要求把血涂抹在门框上。姑且不说贴春联和血具体有什么联系,即使是仪式上差别也很大。)

2、 中国把过年叫做“过”年,犹太人把逾越节叫做“逾越(Passover)”节。 (“过”是度过一段时间的意思,而“逾越”在这里是个空间概念,指的是神的天使越过、不进入以色列的家。主体也不同,中国人过年是我们自己“过”,不是等待神的天使或者“年兽”逾越。)

3、 中国人吃饺子,无酵面皮、菜和肉混合成的饺子馅,犹太人在逾越节把无酵饼、苦菜、肉同吃。 (对不起,我们除夕吃年夜饭,新年早上吃汤圆。一根骨头都不折断的羔羊在哪里?)

4、 中国人过年要守夜,犹太人过逾越节也要守夜。(So what?)

5、 中国人过年的头一天叫做“除夕”,要除尘、除陈;犹太人的逾越节头一天要除去家中发酵的东西、老酵,要除陈酵。 (“除夕”的‘除’是什么意思:《广韵·御韵》:“除,去也,见《诗》。” 《集韵·御韵》:“除,去也。《诗》‘日月其除。’” 《学林》:“岁除谓之除者,一岁至此而尽也。” 这个“除”字,《广韵》迟倨切,《集韵》迟据切,与“箸”同音,普通话当念zhù。又按:《康熙字典》:“又易也。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俗云除夕。【孟浩然诗】靑阳逼岁除。”说法不同,未知孰是。犹太人除酵是非常严谨的,要准备几个星期,提前将家里的酵卖掉。The process of cleaning the home of all chametz in preparation for Pesach is an enormous task. To do it right, you must prepare for several weeks and spend several days scrubbing everything down, going over the edges of your stove and fridge with a toothpick and a Q-Tip, covering all surfaces that come in contact with food with foil or shelf-liner, etc., etc., etc. After the cleaning is completed, the morning before the seder, a formal search of the house for chametz is undertaken, and any remaining chametz is burned. 参见http://www.jewfaq.org/holidaya.htm)

6、 中国过年要放炮仗,炮仗 一词可能来自“炮杖”,因为我国有的少数民族过年时有手拿“竹杖”的习俗,所以我们现在的鞭炮叫做炮仗和爆竹。犹太人逾越节要手拿杖。 (理由同上,出埃及以后,犹太人过逾越节还要拿杖吗?其次,请考察这句话的神逻辑。“因为我国有的少数民族过年时有手拿“竹杖”的习俗,所以我们现在的鞭炮叫做炮仗和爆竹”。爆竹是这样来的吗?)

7、 中国除夕有年兽伤小孩子和牲畜的说法,犹太人的逾越节有天使击杀长子和头生的牲畜的记载。 (我觉得中国人和埃及人比较像,都是被年兽或者天使击杀的。)

8、 中国过年从初一开始,十五庆祝结束;逾越节也是如此,只不过从十五庆祝结束要一周。(只不过多一周而已,惊人的相似。)


从神学上看,春节和逾越节的意义有任何相似之处吗?兹引王娟教授的解释:

春节,是旧年过去,也是新年来临。但是中国农历的一年又是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到腊月三十,所以整个春节通常是被分两部分开计算的,春节我们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前一半是小年到除夕,后一半是春节到元宵节,一个是表示辞旧,另外一个就是迎新。

这期间“通过”的概念最重要,就是从旧的一年进入新的一年里,所以这是人的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叫年关。过年的时候贴春联,这是有象征含义的,春联又叫封门,把门封上了,外人不许进来了。封在家里得人则要“模拟死亡”,旧的一年死去了,所以要一家人在一起,然后在正月初一那一天要放鞭炮,要出去拜年,然后就顺利地完成了这种转换。

时间的变化带有哲学性,实际上自然的时间是无限的,没有头、没有尾。如果时间没头没尾,人类就控制不了。没有时间,人类就是这个时间轴上那么一瞬间的事情,对什么都是无可奈何。但是世界各地的民族都会有节日,这是文化,人类会把自然时间转变成一个文化时间,这样人是不是就可以控制它了?这就是对时间的掌握。人类需要神话,神话可以确立一个起点,宇宙在这个时刻被创造出来了;神话有时候还给我们一个终点,这也是宇宙的终结。历法只要确立,时间就是人来控制的了。

文化时间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它可以反复,可以轮回。今年的事做不完,明年再做,所以这个时间完全在于人的控制。我们经常说要抓住时间,要掌握时间,人类要是没有这种历法,不设立这种关系,人类永远对时间没有办法。所以有了文化时间之后,人们就要控制时间,人类就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了,所以旧的一年过去就表示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除夕要关在家里,不能跟外人见面也不许外出,要在家守岁,一直要守到子夜十分,钟声鞭炮象征一个新的开始。

过年的很多行为,像我们放鞭炮、贴春联、贴门神、剪窗花、贴年画、点年灯都是在净化空间;内外穿新衣服,就像人的重生一样,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准备好进入到一个新的一年当中。所有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叫“万象更新”,人类很多行为在这个时候重新体验宇宙,被开辟、被创造,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时代,从无到有。所以为什么出门之后大家要说恭喜恭喜,就是旧的一年可算过来了,终于有机会重新开始了。

春节是由一连串的活动组成的。包括送神上天,把灶王爷送到天上,人间就没神管了,所以我们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一直做饭,特别奢侈,恨不得把一年的饭都做出来了,干什么事都没事。原先干什么事还得挑日子,现在根本不用挑了。此外,所有一切行动都是按照农历安排,包括哪天祭祖,哪天上坟。

贺岁的意义是把所有旧的不好的东西全都扔掉,进入一个崭新的开始。所以这个仪式是一个很严肃的仪式,而且是很隆重的。到了春节这一天,大家必须把全神的图挂上,送走的灶王爷也必须接回来,开始监视所有的一切。所以春节往后,人都可规矩了,说话不能乱说,也不能乱摔东西。这个时间从旧年到新年,重新的设置,重新的秩序。所以,我们所谓的贺岁就是必须保证很平安、很安全地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状态。

红色有好几种含义。一是红色跟血液的颜色相同,跟生命有关系,跟太阳有关系,也象征着生命和白天。另外,如果按五行来讲,南方属火,跟食物也有关系,所有跟维持生命有关的都是红色。红色作为喜庆的颜色,另一个意义也是辟邪。


对于这种相似性,还有关于道德经和某些汉字的圣经含义,例如“义”是羊为了我们牺牲,“船”是挪亚的八口人在船上之类,我确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已经成了很多人传福音的基本工具之一,也许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宣教神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