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学翻译杂谈(15)|每个句子有且只有一个主语,不是0/2
文字翻译是一种历时性工作。译者的表述会持久地存留,等待另一个时刻的读者。 面对面的口语,是可以随意的,片段的,许多语法要素都经过表情或语境很好地表达,甚至通过对话之人共享的“隐秘知识”来表达。但书面翻译没有这样的同时性,需要很好地顾及历时性的表达。 ...
文字翻译是一种历时性工作。译者的表述会持久地存留,等待另一个时刻的读者。 面对面的口语,是可以随意的,片段的,许多语法要素都经过表情或语境很好地表达,甚至通过对话之人共享的“隐秘知识”来表达。但书面翻译没有这样的同时性,需要很好地顾及历时性的表达。 ...
邓宁-克鲁格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英语:Dunning-Kruger effect),或简称邓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反之,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1]但能力欠佳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不比能力较佳的人高。[2]邓宁和克鲁格于1999年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此认识偏差,他们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
时间管理好的人会比较安全,但主要的安全因素是”never be caught“。 最近退出了微信里几乎所有的群,留下了一个作为”思想资源“——一个不准使用惊叹号,不准帖经文的群。 ...
继续设置《威敏神学》的体例。参见昨天的《威敏神学》、橡树体例和微软通配符。 所谓学术类书籍,若带有主题索引(包括关键字索引与经文索引),大抵在编辑上会比较费心,因为译本和原本在页码上对不上号,需要重新整理一遍,往往耗时巨大。 ...
释经工作坊的讨论中,有很多问题涉及“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虽然我们还在释经学的讨论阶段,离开讲道学还早。 ...
晚间的讨论歪楼了。大家热情地讨论”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我发表了一点看法。得到了一点反馈: 老师,刚才后面说到的这个改革宗问题,对我这么多年接触的神学好像有点冲击。因为我这几年来看的书都是改革宗的书,所以关于讲道,我们班有同学认为如果在一篇讲道中没有提到“耶稣”就不可以,就不是讲道。甚至到了就是无论讲什么都要提到耶稣。还有麦种最近几年出的一系列书籍,《从创世记传讲基督》《从传道书传讲基督》等等,这些书都是这种机械教义吗? ...
洛下日初长,江南春欲半。 时光共抛掷,人事堪嗟叹。 ——白居易 (以下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无需介意)。 ...
我若未忘世,虽闲心亦忙。世若未忘我,虽退身难藏。 ——白居易 刚赶着完成了一份文稿的翻译。本来打算去西安玩两天,结果遇见“千年不遇”,数百趟列车停运,早晨起来收到短信,要求退票。忙碌地查询其他交通方案,终究废然而退。 ...
周一和几个朋友在南山住了一晚。天气较热,信号不好,晚上的工作坊因为手机过热而反复掉线。 结束之后,朋友们又聊天到深夜。 ...
第一次的Ministry Multiplication Cycle工作坊昨天最后一次讨论。 和计划的不太一样,本来打算弄成读书分享会,结果第一次讨论就没有收住引言,变成了“Four Types of Church”的分析,以及接下来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