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工哲学(167)| 关于“骆传道”的杂感
“京口瓜州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对于这样一件事情,无论如何讨论,大概下周就凉了。一个人若是厚着脸皮不理不睬,也没有什么兴趣持续地谈论下去。趁着我自己还有些兴趣,略微记录一下感想。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事件本身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 ...
“京口瓜州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对于这样一件事情,无论如何讨论,大概下周就凉了。一个人若是厚着脸皮不理不睬,也没有什么兴趣持续地谈论下去。趁着我自己还有些兴趣,略微记录一下感想。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事件本身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 ...
有一天,我们讨论到以利的孩子行恶,撒母耳的孩子也同样行恶。偶然之间,有人提到那个基督徒们常常引以为傲的200年案例——“尤克斯家族”与“爱德华兹家族”,问我的意见。 ...
公孙杵臼曰:“立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
昨天在高铁上,临到重庆北站的时候,艾莉给我发来信息,首先是“新约教义进展”的修改稿,然后是几点说明: 你老人家确实是资深译者,文字行云流水,天花不乱坠。佩服…… 我的做法是,前33页中英对照看,后面只看了中文。为了进度,也是放心你的翻译,也是为了对照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唯一的遗憾是,这个稿子竟然跨年了。 我对着屏幕理解了半天,回她说,“好紧张呀。刚下火车,差点心肌梗塞。看来这是夸我呀。” ...
2023年,40次讲道。有几篇想不起来是讲什么了。最近正在“失忆症”中。可能还有两次长时间讲座,都是4小时规模的。在不同的教会讲同一段经文,并不是为了节约时间,而是正好那时对某一段经文有了更多的想法。重复讲过的经文,一般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比如诗篇13,19,119,马太 28,罗马书 4,以西结 34,哥林多 1,创世纪 3。多讲几次,就“内化”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些讲道对于几个相似的会众群体而言,在当下都是切适的(除了以西结书在恩约受到一点“听不懂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的反馈)。每一次的重复,也会随着情绪的不同,有所变化吧,至少在时间上是很不相同的,对于改革宗偏好的教会而言,因为敬拜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讲道就会占据更多的时间。 ...
“每逢七年的末了,你要施行豁免。豁免的方式乃是这样:凡债主要松手把所借给邻舍的豁免了;不可向邻舍或弟兄索讨,因为上主的豁免已经宣告了。向外邦人,你可以索讨;但你弟兄欠你的,无论是甚么,你都要松手豁免。”(申命记15:1-3节) ...
2023年没有读完一本完整的书(除了翻译的几本以外)。 几乎所有的书(一共两本)都是在飞机上读的。一本是在来回埃塞的路上阅读《革命-后革命》。另一本也是革命书籍,在国内飞行时阅读的《The Day the Revolution Began》。余兴阅读,或许是那篇讨论反革命的旧文——“词汇量决定论”。 ...
在“自我关顾”的服侍中,celibration,或者在各种里程碑时点上自己给自己一点鼓励,是维持动力、疏导属灵压力、帮助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方式之一。陷入在事工之中,有时会觉得十分纠结。但回过头来,或者缓过气来,看看一年的果效,还是颇为有趣。这是第三篇为自己而书写的“水文”。 ...
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来整理财务。微信和支付宝的每一笔明细,银行卡上的每一分利息收入都记录在案,这一年大概买过1,600次,平均每天5次,数据明细打出来有62页。绝大部分隐形工作都是Emma承担。她每天要构思做什么菜,如何有营养,然后在不同的商店下单,收拾和做饭,而我大概就是承担了洗14,000个碗的工作。即使是我买什么,也几乎是Emma吩咐安排。 ...
这一年写得不多,不算重复发表,大概只有100篇吧。 作为圣诞礼物,连载了一本书,《新约教义进展》,算是最后两个月专注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