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经辅导运动:起源和哲学
圣经辅导运动:起源和哲学 Posted on December 5, 2014 by April Translate by Eddy 劝诫辅导之父,亚当斯 本系列的第2篇。阅读第一篇,请点击这里。 在我深入研究圣经辅导运动的组织和神学之前,先简单介绍这个运动的历史。 ...
圣经辅导运动:起源和哲学 Posted on December 5, 2014 by April Translate by Eddy 劝诫辅导之父,亚当斯 本系列的第2篇。阅读第一篇,请点击这里。 在我深入研究圣经辅导运动的组织和神学之前,先简单介绍这个运动的历史。 ...
继续设置《威敏神学》的体例。参见昨天的《威敏神学》、橡树体例和微软通配符。 所谓学术类书籍,若带有主题索引(包括关键字索引与经文索引),大抵在编辑上会比较费心,因为译本和原本在页码上对不上号,需要重新整理一遍,往往耗时巨大。 ...
虹莹发来《威敏神学》的修订版,按照“橡树”的体例进行了修正。 “橡树”的要求里有一条和我从前所想的不同,就是所有圣经书卷都需得加上书名号。我对虹莹说,不要自己做了,弄一个全局搜索替换,遍历66卷就解决问题。但虹莹还是自己手工做了一遍。 ...
释经工作坊的讨论中,有很多问题涉及“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虽然我们还在释经学的讨论阶段,离开讲道学还早。 ...
晚间的讨论歪楼了。大家热情地讨论”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我发表了一点看法。得到了一点反馈: 老师,刚才后面说到的这个改革宗问题,对我这么多年接触的神学好像有点冲击。因为我这几年来看的书都是改革宗的书,所以关于讲道,我们班有同学认为如果在一篇讲道中没有提到“耶稣”就不可以,就不是讲道。甚至到了就是无论讲什么都要提到耶稣。还有麦种最近几年出的一系列书籍,《从创世记传讲基督》《从传道书传讲基督》等等,这些书都是这种机械教义吗? ...
周一和几个朋友在南山住了一晚。天气较热,信号不好,晚上的工作坊因为手机过热而反复掉线。 结束之后,朋友们又聊天到深夜。 ...
第一次的Ministry Multiplication Cycle工作坊昨天最后一次讨论。 和计划的不太一样,本来打算弄成读书分享会,结果第一次讨论就没有收住引言,变成了“Four Types of Church”的分析,以及接下来的讨论。 ...
俗话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唉,不说也罢。单单讨论大数据,还是满有趣味的。 如果我对家长们说,从小教导孩子相信“YEC”的,将来孩子进入大学会面临更多的信仰挑战——按照Pew Research的数据,2/3的信二代孩子在大学阶段会丢失信仰;或者,按照人口数据统计,中国基督徒里90%都没有大专学位,因此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道学硕士”项目,更需要补充圣经本科甚至专科项目;或者正统长老会(OPC)一共只有270个教会,大约3万会员,领餐会员不超过2万3千,而我在南卡的哥伦比亚常常经过的NewSpring Church(美南浸信会)买下了一个关门的Shoping Male,日常聚会的人数超过2万7千…… ...
已经有一些人报名工作坊了。大家的问题都是,那里去找UAB和PWB两本书。 这里揭晓答案。 UAB一书,请访问我的长期翻译出版伙伴“研经工具”——按照天才学霸Jason先生的说法,这是汉语环境下最接近开放式神学图书馆的网站了。我的贡献也不大,从2015年开始,每年贡献一本圣经注释在这个网站上。 ...
按:本来不打算重发《信任崩塌》一书,因为另一位小朋友愿意用他的公众号来发表(他的号可以留言)。 不过几天前他说,“我今天发信任崩塌,已经发不出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