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学、经验与现实纠缠
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经验就像一个孤岛,借着与他人的经验连接而拓展充实。 但是总有一些经验不足为外人道,或者那些有着同样经验的人无法(无意)用文本表达自己的经验。 ...
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经验就像一个孤岛,借着与他人的经验连接而拓展充实。 但是总有一些经验不足为外人道,或者那些有着同样经验的人无法(无意)用文本表达自己的经验。 ...
一个简单的判断原则:如果哪个语言课程(无论是外语还是计算机语言),告诉你可以速成,可以直接贴标签“韭有凌云志”。 ...
作为16世纪新教改革以来,18世纪新教入华以降,第一个以创新方式进行中文神学翻译,扎根中国重庆的文化重镇沙坪垻边上不远处宝圣湖,以在家办公和互联网协作联络多位译者的翻译机构,跨文翻译开创了汉语神学翻译的新局面,引起了某树,某倒啦,某某工具,某读书城,某道,某某等多家主内机构的关注…… ...
Now, with the revolution failing, came the final straw for my Dad. On one of his trips out to secure some bread, a hand grenade landed next to him but, miraculously, it did not go off. The spark that should have set off that grenade set off my father instead. He came home and announced to my mother that that was it. He said he was going to leave the country whether she would come or not. Mom said, “O.K., William. We will come if Peter agrees. Ask Peter.” ...
广告一枚,存档。 【存档:点击大图查看】 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内卷的,连竞争“云上名牧”也不例外。为了加入竞争,需要每周认真地发布讲章,用心地开发各种课程(或许略微收费几百,日后好有个计较),参加直播,谈自己最近所读的书籍,介绍如何爱妻子,怎样教孩子(嗯,几个孩子还小,暂时不知日后成就如何),公众号每天赶热点发表制式文章,渐渐就有了点名气。 ...
据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时光机器(archive.org)从2011年开始,至今已经爬虫过40次这个博客(eddyemma.com),所以无论这个博客日后命运如何,上面的所有内容大概都会一直存在下去。 昨天整理了一篇关于李提摩太的论文,Regent的历史课程小论文。作者似乎是华人,但论文是用英语提交的,竟然也需要翻译。其中说到Timothy Richard在中国的事迹,分析他如何多次改变了自己的事工哲学。 ...
环球退休的胡总编最近有句新话,劝大家不要对徐州喊话,“难道不正是这种集体沉默形成的态度等来了事件出现新的转机”。感谢我的朋友王跑跑之父,在朋友圈里指出这句话来。 ...
先回答一个问题。 RIME输入法的android版,请去 Google Pinyin for Android, 请自行搜索,或者 这些软件包,我是没有办法维护的,也无法提供安全的下载。不提。 ...
简单读了一遍《事工哲学(8)|安全感》,深感后悔。因为,我尽然在最后一句话里用了“告诫”一词,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其实,大部分人一生所能经历的,不过有限的几个教会而已(至于宗派,甚至会更少吧),远不能说见多识广,可以开口闭口就胸怀天下,指点中国神学或华人教会的程度。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GGZ。 一句留言妃子笑,无人知是Bipo来。 ——DM《过HQG三首·其一》 《历史的另一条线索》今天收到了两条线索,全文如下: 那篇CT的文章,我只看到一些坐在书房里,泡在理论里的人对这样的新闻既感觉到兴奋,又释放自己廉价的同情心,其实他们就是喜欢听这些,流量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