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计划本来是这样的,Emma带着三个孩子去丽江参加淡季的homeschooler营会,而我在家加班翻译手中的一本书。到了周五早间要出门,Emma生病了,我临时买了机票,陪着孩子们去了丽江。

于是我就发现自己孤单一人在束河一个名叫伯特利或者伯利恒的民宿里闭关。

每天早晨起床,我就还是翻译。到了中午11点,出门祷告。回来之后继续翻译,到了下午4点左右出门吃一碗米线,在束河古镇的街上走一走。买两个苹果,三个鲜花饼,也许还有一棵生菜,单价都不过10块。

回来之后将运动水杯灌满老树红茶,作为晚上的饮料,就继续翻译下去,直到大脑皮层停止工作。

每天一餐,一茶点,两次行走祷告,剩下就是翻译。好吧,也不完全是在翻译,还有两个晚上在上课,一个下午在开视频会议,一个上午心不在焉地看勇士和灰熊的季后赛,半个小时看道奇主场被血洗0:16。


年前在评估博爱思的创世记注释的翻译用时,我没有料到后来竟这样忙。我试译了一章,计算了时间,认为两天一章的进度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一个月做10章,半年可以完成。然而安息年假之后,我已经上了三门课(以弗所书,讲道学,计算机网络基础),开着HHW工作坊,去了两次西安,一次土耳其。还有一些日常的在家教育、讲道之类,都在占用时间。有时候心情不佳,翻译的进度也就慢了下来。

这就是一个人太过于自信,打破30年作为项目管理工程师的经验法则,没有在预算时间上留出20%裕度的结果。

到了最后一天,孩子们的营会结束了。本来说好早晨去接他们,但因为项目没有做完,我就对Marty说,我会傍晚再去。所以那天早晨我就专心致志地工作,几乎一刻也没有停,一直做到下午4:30。敲完最后一个字,把文件输出备份,合上电脑,我就出门了,一刻也没有耽搁。本来想着一天没有行走祷告,预备走路去营地接孩子们,但高原反应之下,还是选择了半程打车。


简单评论一下翻译博爱思的创世记注释的感受。

他几乎只引用了三个人的著作,巴恩豪斯的神学,马丁路德的灵性洞见,以及莫里斯的洪水地质学年轻地球论。钰炜说巴恩豪斯是他在费城长老会教会的前主任牧师,这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作为“圣经无误委员会”的发起人和主席,他半心半意地引用YEC,我也能理解。

但路德总是极好的,巴恩豪斯早年讲的那些故事和例证也是极好的。

翻译大洪水地质学的三章时,我觉得自己受了工伤,心中郁结,不得不出门长时间地祷告才行。但过了大洪水之后,博爱思就正常了。接下来讨论家谱的几篇讲章,倒是真的打动了我。

博爱思是一个很好的“以JD为ZX的JD”人,每一篇讲章最后都要扣题到基督上来,给予福音的呼吁。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位极好的牧师,虽然不能说是一位特别有创见的神学家。对于传道人和平信徒,这卷注释颇值得一读,可以看到一位知识渊博、涉猎广泛、思想开明的老派改革宗牧师在那些古老的、几乎无话可说的家谱上分析出的属灵新意。

推荐阅读,4星半。限于版权,我就不摘录发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