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提出过一个“神学翻译第一性定理”:

翻译不正确 -> 没有读懂原文。

除了少数问题是语言组织上的缺乏经验或模式,更多的翻译问题可以理解为没有读懂原文。

“改革宗初学者网站”以及最近的“拔摩的海岛”公众号上,有一篇针对书评的回应评论,“危险的有神论:考察约翰·傅瑞姆对《在上帝里的一切》一书的回应”

我用这篇翻译作为例子,来讨论这个第一性原理。

教义神学因为涉及许多哲学概念的历史定义,所以是特别难的材料。但有些翻译问题是基础的语法问题,一篇由一位译者翻译,两位译者校对,一位明星“初学者”发表,再由一位在“橡树”从事文字工作的哲学博士转发的文章,有这样的问题,本来是不应该的。我在朋友圈里用词会狠一点,但只保留三天。这里就不用那些大词来批评了。

我会在后面附上两、三天前的截图。但因为我指出一些问题之后,“拔摩的海岛”已经做了一点改正(虽然因为20个字的限制,没有改完,还有一些问题。我曾经建议先把这篇文章下了,修改之后在发表,但拔摩的海盗没有采纳我的建议。)

anyway,下面的从改革宗初学者网站上摘取的翻译错误片段,以及基斯·马蹄声(Keith Mathison)的原文对照。改革宗初学者网站和桌边谈网站文字的提取时间,均为2024年10月8日。“拔摩的海岛”截图,提取时间为2024年10月5日。我没有完整地看译文,因为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手中还有养家糊口的工作要做。下面的讨论,点到为止:

我赞同多尔扎对古典基督教有神论的委身。古典有神论是合乎圣经的上帝论,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信条和信仰宣言中我们能够找到上帝论。也是为什么从早期教会一直到二十世纪正统基督教神学家所捍卫的教义。我也相信,多尔扎总结性的展现了当代许多福音派和改革宗神学家所教导的上帝论已经偏离了古典有神论。我想那在傅瑞姆对多尔扎的回应中已经很清楚了。

I share Dolezal’s commitment to classical Christian theism. Classical theism is the biblical doctrine of God, and that is why it is the doctrine of God that one finds in our creeds and confessions. That is why it is the doctrine defended by orthodox Christian theologians from the early churc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I also believe that Dolezal has demonstrated conclusively that the doctrine of God taught by many contemporary evangelical and Reformed theologians is a departure from classical Christian theism. I think that is made clear even in Frame’s response to Dolezal.

评论:

  1. “share”最好不译为“赞同”,语气太弱,但不是大问题。
  2. 下面一句,译者特意加黑(原作者没有用强调),似乎是一句重要的陈述。但这句话是很低级的语法错误: Classical theism is the biblical doctrine of God, and that is why it is the doctrine of God that one finds in our creeds and confessions. 古典有神论是合乎圣经的上帝论,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信条和信仰宣言中我们能够找到上帝论 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大概是这样: 古典有神论是合乎圣经的上帝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信条和信仰告白中宣告这种上帝论的原因。 这里把简单的“that is why it is …”翻译错,是一个很基本的语法错误。我在许多文章里提到这个问题,因为许多译者在处理英语的名词从句时常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但即使不管语法,这句话的翻译逻辑也是奇怪的,一位文科哲学博士应该基本具备看出这个问题的能力。古典有神论是合乎圣经的上帝论,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信条和信仰宣言中我们能够找到上帝论
  3. “也是为什么从早期教会一直到二十世纪正统基督教神学家所捍卫的教义。”这句话但从汉语看,就是有问题的。“为什么”显然多余,害了原意。没有主语,不知道宾语“捍卫的教义”指的是什么。
  4. conclusively,表示“决定性地”,“最终地”,“盖棺论定地”,“一救永救地”,翻译为“总结性地”,语气太弱,略微伤害了多尔扎的正义性。
  5. “我想那在傅瑞姆对多尔扎的回应中已经很清楚了。”这句话的翻译也偏弱。作者的意思是,不用多尔扎出手,傅瑞姆自己的回应就已经暴露了。
  6. 不教而诛非君子。给出一个参考译文:

我与多尔扎一样,坚持古典基督教有神论。古典有神论是符合圣经的上帝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信条和信仰告白中宣告这种上帝论,或者从早期教会到20世纪,正统基督教神学家一向捍卫这一教义的原因。我也相信,多尔扎已经决定性地证明了许多当代福音派和改革宗神学家所教导的上帝论已经偏离了古典基督教有神论。我认为,即使在傅瑞姆对多尔扎的回应中,这一点也已经很清楚了。

简单总结一下(not conclusively)。当拔摩的海岛引用改革宗初学者的时候,照着初学者发了一张英文图片,上面是这样一句话:

Classical theism is the biblical doctrine of God, and that is why it is the doctrine of God that one finds in our creeds and confessions.

我本来对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改革宗热衷于抓特务抓异端的另一个平庸无奇的案例而已。但读到这句英文,就发现一篇翻译文章,唯一炫耀了一句英文,以为重点突出,但这句英文的翻译就犯了一个简单的语法错误。

在这一点上,我可以用“可耻”这个形容词了。也可以说,“错误的翻译损害了事工的声誉”。


再举一个例子好了。也是一个基本的语法问题:

“基督在时间和空间中与我们同在,担当我们的罪,并且在他里面给我们新的生命。他来成为了我们盟约的主。这就是福音,并且我决定不要接受任何形而上的假定,那会对这种上帝与人之间的盟约关系有所妥协。”

在初学者网站的翻译(以及拔摩的海岛的引用)中,这段话是对傅瑞姆的原文引用。但是,如果我们在批评一个人的时候,却将这人的观点(特别是引文)翻译错了或变得模糊难解,这种批评将是不公正的。至少在证据和程序上是不对的。

Christ came to be with us in space and time, to take to himself our sins, and to bring us new life in him. He came to be our covenant Lord. This is the Gospel, and I determined not to accept any metaphysical premise that compromised this covenantal relation between God and man.

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说明翻译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没有读懂原文,那么我们的批评就是不公正的。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

昨天,我全文翻译了傅瑞姆的回应。我的翻译大致如下:

基督在时空中与我们同在,承担我们的罪孽,并赐予我们新生命。他来,要成为我们的盟约之主。这就是福音,而我定意不接受任何可能损害上帝与人之间圣约关系的形而上学前提。

评论,这就是福音,并且我决定不要接受任何形而上的假定,那会对这种上帝与人之间的盟约关系有所妥协。如果不是刻意模糊傅瑞姆的意图,大概也是一种草率的翻译。但在论战的时候,这样的翻译是不公正的。傅瑞姆并没有说他不接受任何形而上的假定!

而神学表述本身是精密的,两种翻译的意思差别很大,无法等同。

这是我的观点之一:有些译者的语言和知识储备,以及翻译的态度和委身,可能并不足以支撑其完成这样精细的翻译工作。当然,我大概也不能做,只能站在100步之外笑那些敢于进入50步射程的孩子们。


我没有举出什么神学上难以翻译的句子,都是简单的语法。下面是另一例,也是最后一例:

傅瑞姆继续解释说,在他看来,上帝与衪百姓的关系涉及到上帝里面的“一种改变”。然后他说,“但是如果我们说上帝只在这些情境中出现改变,那难道我们也必须说上帝只在进入时间后显现,上帝的儿子只在成为人之后显现(那是教科书上对幻影说的定义), 衪显现只为了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再次复活?再者,这个假设是:道成肉身需要某种神性的可变性,而那样来确定神性的不变需要通过道成肉身的幻影说。然而,道成肉身并不意味着圣子的神性转变为人性,好像一个毛毛虫蜕变成一个蝴蝶。也不意味着神性倒空衪自己的属性,好像基督虚己论(kenotic Christology)所教导的那样。我不相信那是傅瑞姆所相信的或者有意要传达的。但是当“道成肉身”与傅瑞姆所反对的的神性的不变性相悖时,那么人就会开始疑惑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当然,古典基督教有神论从来没有否定其中任何一个而是为两者辩护,迦克墩信经的定义守卫着神性本性的不变性和道成肉身的现实。正统基督徒总是会为两者辩护,因为两个都有在圣经中的教导。

我希望大家在读到这一段中文的时候,合理而坦诚的表示自己看不懂。不懂装懂没有什么意义。

Frame continues by explaining that in his view, God’s relationship with His people involves “a kind of ‘change’” in God. He then states, “But if we say that God only appears to change in these contexts, must we also say that God only appears to enter time, that the Son of God only appeared to become man (that is the textbook definition of Docetism), that he only appeared to die on the cross and rise again?” Again, the assumption is that the incarnation requires some kind of divine mutability and that to affirm divine immutability entails incarnational Docetism. However, the incarnation does not mean that the divine nature of the Son transformed into the human nature as a caterpillar transforms into a butterfly. Nor does it mean that the divine nature empties itself of attributes, as kenotic Christology teaches. I do not believe that is what Frame believes or intends to communicate, but when “the Word became flesh” is opposed to divine immutability in the way Frame opposes them, one is left wondering what he does mean. Certainly, classical Christian theism has never denied either and has defended both. The Definition of Chalcedon guards both the immutability of the divine nature and the reality of the incarnation. Orthodox Christians have always defended both because both are taught in Scripture.

英文的强调是我加的。初学者网站的翻译是:

但是如果我们说上帝只在这些情境中出现改变,那难道我们也必须说上帝只在进入时间后显现,上帝的儿子只在成为人之后显现(那是教科书上对幻影说的定义), 衪显现只为了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再次复活?

评论:

  1. 翻译文本里缺少一个反引号,使得读者很难分辨这段话的引用范围。不知道那句话是傅瑞姆的,那句话是评论者的。
  2. 译者在这里犯下一个很大的错误(当然,也很初级),将apprears翻译为“显现”。在这里,正确的翻译是“看起来”。下面的我的翻译:

但是,如果我们说上帝只是看起来在这些经文处境中有所变化,那么我们是否也必须说上帝只是看起来进入了时间,上帝之子只是看起来成为了人(这是“幻影说”【Docetism】的教科书定义),他只是看起来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又复活了?

  1. 初学者网站的翻译(以及 “拔摩的海岛”),在神学上对“幻影论”给予了错误的定义:上帝的儿子只在成为人之后显现(那是教科书上对幻影说的定义)。按着这个定义,幻影论应该被称为“实体论”,而且至少在这一表述上,不再是“异端”。
  2. 我的意见是,只要有一点历史神学和教会史的常识,单单读一下这段话,就能发现翻译的错误。但因为这篇文章的基调是在指控傅瑞姆为异端,所以大概什么烂污都可以泼上去,译者和发布这篇评论的网站并不以为自己有什么过失。
  3. “拔摩的海岛”算是我的朋友。但我希望指出来,转发文章不能只看标题,一定要仔细审读内容。发表就代表某种立场和态度。我一向对学生的要求是,发表和报税一样,是不能玩虚的。因为任何过失都有追溯期,但这两样是过了几百年还能继续追的。所谓“文责自负”,或者“悔少作”,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改革宗初学者”据说是某位在北美按立的改革宗牧师在主持,这种译文放出来而自己不看不审,不仅是那自己“永远的初学者”名声开玩笑,而且有损这个事工的声誉,或者多少波及自己宗派的声誉吧。(小型缓坡谬误)。按照初学者足以参加委员会去靠别人按牧的资格,看出这种神学问题,应该是小菜一碟。非不能也,大概是想着“既要”-“又要”,但事工的质量总是会下降的。

下面是截图: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下面是傅瑞姆的在线课程,《神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