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今日佳音”的编辑请我为Dr. Hugh Ross的《Navigating Genesis 1-11》一书的中文翻译版写一份序言。前几天(2024年1月)“微读书城”的朋友对我说,这书已经出版上线了。因为我自己没有看到样书,就问他说,“我写的序言吧?”想着这大概是他特地告诉我消息的缘故。所以我就去找“今日佳音”要一本电子版样书,目前还没有见到全貌。
2022年夏天我正在束河休息,等着David参加一个夏令营。本来没有什么工作计划,不过是和Emma带着两个女儿四处逛逛,偶尔喝点咖啡,读一点闲书。为了这书的序言,大概用去了两个半天。先写了一版,得到的反馈是过于尖锐,于是另写了一版去,并授权“今日佳音”随意按着发行推广逻辑自由裁量。因为我还没有看到样书,所以不知道最后呈现的样子如何。
我一直觉得我的第一稿是值得保留的,是写得还好的,讨论的问题自有其意义。但为了“友商”的缘故,隐忍不发,等待此书出版再来发表,原是合宜的。但这份序言大概没有特地夸赞此书的好处,而是借题发挥,更为一般性地讨论翻译、神学输入、基要主义对大陆神学的影响。作为一本讨论“创造论”的书籍序言,确实不大合适。但写作就是这样,总得反应一个人当下的思考和关切,而不是简单的应景。这事就不多说了。另一方面,其中的诸多议题,也没能完全展开。如果详细分析,应该成为一本“1980年后中国教会神学发生史”。
下面我就把序言的第一版发在这里(篇幅并不长,不到2千字)。我的第二版语气会温和许多,也去掉了许多点名。但对于《创世记导读》这本书来说,大约是更切题的推荐。无论如何,此书值得严肃的基督徒知识分子一读,无论是让人虎躯一震还是娇躯一颤,都会像疫苗一样,让人在轻微感染之后增强思想的免疫力。
在十分真切的意涵上,两个版本的序言对读,可以算是我和读者在互动之中创造的一个当代行为艺术。其中体现的张力将不仅在于“创造论”,而是弥漫到更大的思想版图和地理空间。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基督教得到了高速发展。随着中美关系的持续亲近,中国教会在北美基督徒弟兄姊妹的热心支持下,通过大约两代海外宣教士、神学院留学生以及大量的神学翻译和出版,以近乎白白恩典的方式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神学人才和神学资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会的发展。
这样的方式也造成中国教会的成长路径依赖:北美福音派神学资源与训练→中国中心城市教会与翻译出版事工→二线城市→农村教会。而且,在2015年前后互联网在线教育成熟之前,神学观念和议题的传播,因为需得借助翻译出版事工和神学留学生的训练与回国服事,往往有较长时间的滞后——一般在10年以上。同时,依赖于北美资金支持的翻译和观念推广,在翻译的侧重上往往体现出各个事工机构的神学“傲慢与偏见”。有些资金雄厚的事工机构,以免费公开发行图书、提供全额神学训练奖学金、差派高水平宣教士和神学教师进入中国教会服事等方式,逐渐将自己的神学输入中国教会,并建立了较为坚固的事工基础结构。举例而言,我们在城市教会中耳熟能详的“品牌”即有泛福音派立场的“福音联盟”,改革宗浸信会立场的“健康教会九标志”,改革宗立场的“第三千禧年”以及“恩典城市”,“渴慕神”和约翰派博牧师的诸多图书与讲章,约翰麦克阿瑟牧师的恩典社区教会及其诸多出版物与讲章,等等。
在上帝的恩典中,中国教会借此获得了自己的丰富性,无论是神学的深度和广度,在这40年的“黄金时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缺乏基督信仰深刻丰富的本土表述,特别遗憾的是,甚至我们中间发生的一些神学争议也仍然是从北美输入——不仅滞后多年,而且缺乏处境的切适性。另一方面,圉于国内言路不畅,我们听到最坦白自由的汉语神学表达,往往仍然是北美或欧洲的华人牧者或学者在发言。
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我们卷入了一些在北美正激烈展开或者已经过时的神学争议,比如美国2020年大选。大致而言,这样的争议少有时效性和现实感,乃是依附在前述的神学“品牌”中,作为一种副作用输入,增加了我们反思本地处境,回应迫切神学议题的难度。
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教会对北美“基要主义”神学议题的误解,可能是最值得讨论和澄清的问题之一。在“基要主义”这个大的框架下,源自基督徒在20世纪初对现代性和“自由派神学”的抵触,由“安息日”派加以教义化,在1980年代由美国基要派基督徒重新复兴的“年轻地球创造论”和“大洪水地质学”,以一种排他性(这本来就是基要派的典型特征)的姿态,借助免费的杂志、不断更新的网站、免费下载的电子书籍和培训,通过激烈地攻击现代科学和其他解释方案,逐渐进入了中国教会的神学视野。但“年轻地球创造论”的流行,是一种典型的“代理人战争”形式——一种单边的立场,以免费竞争的方式,在更新频度和言辞的激烈上压倒其他解释,在一个本来不成其为主要文化议题的异文化(从北美文化迁移到汉语文化)中,成为事实上的“标准”神学立场。
从神学发展的均衡安稳而言,我很赞成“今日佳音”翻译介绍罗仕优的《创世记导读》一书。关于此书的前因后果以及试图回应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有着详细清楚的说明,无需赘言。但此书代表着一个很重要的神学建设方案,即,一位受过高等科学训练的委身基督徒,如何顺服良心的带领,回到上帝的话语上来,仔细地权衡信仰与科学的协调与冲突,而不是盲目接受流行的基要派立场。罗仕优博士此书以及他所建立的“信仰原由会”事工,乃是理解信仰与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进路,帮助了许多同样受到高等科学训练的基督徒。
我最近翻译了费城威敏神学院溥伟恩博士的《救赎科学》一书,并开过一次读书会。我们用了两次讨论的时间来考察对创世记1章的数种不同解释,比如年轻地球论,框架理论,类比日理论,成熟创造论,日龄论,等等。我们的讨论并没有得出统一的认信式结论,而是将历史上各种释经理解及其理由作一简单的概览。但仅仅是这样的讨论,也足以使得这些从前只知道“年轻地球创造论”而内心有所不安的基督徒重新认识自己的信仰,在良心上得到释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读者面前的这本《创世记导读》,无疑可以作为一种处理信仰与科学的范例。读者不必全盘赞成罗仕优博士,但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获得道德和理性上反思的勇气,学习如何借着上帝的话语来审视自己所接纳的某些舶来观念,在圣灵的带领下更加重视良心的提醒。
本书第2章对于信仰与科学之关系的模式描述,以及对于“抗拒信仰与科学协调”之理由的分析,是极有启发性的。而后面的章节对于圣经原文与最新科学理论之讨论,也能帮助我们理清诸多概念。
这本书的出版,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整全地看待当代北美教会在“创世记”1-11章的解释以及信仰与科学之争议,更好地理解我们所面对的信仰氛围和处境。同时,此书以及“游子新歌丛书”系列的其他书籍,也代表着“普世佳音”团队对于汉语神学建设的主动思考,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知识分子基督徒的神学和教牧关切,以及有意识设置神学议题的能力。
是为序。
2022年8月13日于云南束河古镇伯利恒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