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昨天的思路多说几句。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冒犯。对我来说,“不冒犯”意味着缺少原创性,或者等同于“不值得书写”。比如,一个人为什么要挖空心思创造一个开幕式,但却不冒犯任何人呢?
顺便说一句重要的,基督“道成肉身”,本质上就是一种入侵和冒犯。看看腓立比书2章就知道这冒犯得有多深,甚至要让万膝下拜。
自然,这个世界对他的反应是完全合理的,他来到自己的地方,他自己的人却不接待他。十字架,如果仔细阅读约翰福音,也是彼拉多对犹太人的冒犯,比如基督头上那块三语标牌,“犹太人的王”。
我一早就知道那开幕式是冒犯性的,所以连奥运会何时开幕都懵懂,早早就心理建设好了,打定了主意是不看的。如果不是第二天在朋友圈里刷到“冒犯派”的屏(但我一个也没有打开,就看了一眼题目,知道个大概),我可能就这样昏睡过去了。
如果我喜欢某个运动(比如NBA),我就看詹库杜三个年轻人欺负约老师或者斑马这样的小辈子,放松一番就好。明知故犯地自我作践,熬夜看一个公开身份的男同导演的开幕式,似乎不是我的风格。
(顺便说一句,早在3年前,导演人选就宣布了:The director for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Paris 2024 Olympics, Thomas Jolly, was announced in December 2021. Jolly, a well-known French theatre and opera director, was chosen to lead the creative efforts for this historic event, which marked the first time an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was held outside a traditional stadium setting, taking place along the Seine River in Paris.)
所以,我在2021年就棉签抗议过了巴黎奥委会利用圣诞节期宣布Jolly为开幕式导演,严重伤害了我的鼻黏膜……嗯,那时我天天用棉签在鼻孔里抗议,以保证绿码不会变红。
我认为,凡是看了开幕式的人都应该被冒犯了,不论是何种理由,大概没有人不会觉得恶心。杜尚的马桶和浅浅的诗歌或许也靠得上。
假如我本来预计开幕式必然会冒犯我,所以提前就不看。但第二天有朋友一定要发来视频,要求我对此发表“冒犯”声明,逼着我看上一眼,我大概也就只能自认自己真的被“冒犯”了。
前几天有位不是太熟的朋友,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突然在私信里发来一个群名片,名字大约是”五湖四海天路客“一类。我心里作难了12秒,最后还是没有点进去,而是简单回复了一句“谢谢,我不加入这群”。那位朋友回复说,“尊重你的决定”,此后无话。
几年以前,我被邀请进入了一个“大多是神学生”的群,在群里实在太不自在,没有几天就向邀请我的朋友道歉,退群了。
所谓预防性“免冒犯”,基本上全是这种做法。但大多数时候,我是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冒犯了别人,所以即使在某个群里,也是基本不发言的。
我至今也没有看巴黎奥运开幕式,那个著名的镜头我一次也没有看见过。这事就在我当下的关切之外,不知道这样是否也会冒犯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