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今日这一段,有4245 字。此书实为经典,无论内容、语言还是情绪都精致高贵,其理论细致入微,论述得当,结构奇思妙想,发人所未见。读到此书,我才相信神学创新并不终止于16世纪的加尔文(实际上,“要义”更像是“讲义”)或17世纪的清教徒,当代仍然大有可为。我很久没有翻译这样激动自己心意的书了,似乎有点停不下来。读者提出了几处明显的typo和理解有碍的地方,我已经修改了。也等到全文做完,再发一个修订试读本出来,不加前面的按语和说明,维持干净的阅读体验。目前暂且如此吧。
感谢我的朋友们大力支持,这个项目的筹款只用了5天就满足了。截止今日清晨,筹款额度为116%。多余款项将转入大约10万字原文的“救赎进程”notebook汉化项目。《新约教义进程》项目关闭筹款,致谢名单我会放在译后记里。但年底仍然有仰望来年上帝仁慈供应,在诸多不可公开言说之项目上的需要。
特别提及另外一个项目,作为《以神学翻译为志业》一文所讨论题目的示例。2019年,跨文翻译出品了“广西宣教史”一书。身在广西的一群弟兄姊妹看见了这本书,一起共读,给了我很好的反馈和鼓励。事见《计划、筹款与出版》一文。
昨天这群弟兄姊妹告诉我,他们中间有一位壮族的姊妹正在翻译欧福德的回忆录
以及Rex Ray 的“牛仔宣教士在广西”:
这自然是极好的事情,由一个信仰共同体来发动一个翻译项目,本来是我所期待的。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希望有出版社可以参与到后续的出版工作中来。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
- 《新约中的教义进程》(2a)November 18, 2023
- 《新约教义进程》2b | 同观福音书November 20, 2023
- 《新约教义进程》2c | 从地上到天上November 21, 2023
3
福音书蕴含了后续一切基督教义的种子
“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 希伯来书 2:3
我想请大家把注意力放在这节经文的后半部分,因为它提到了一个符合我们当下思路的事实:这伟大救恩起先是由主亲自讲说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来 2:4)。
新约多次提到说,旧约的话语乃是借由天使所设,由天使所确定,或者说,由天使所传(徒 7:53;加 3:19;来 2:2)。这些服役之灵——上主的使者和仆人,起着引入预备系统的作用。另一方面,新约的救恩不是由仆人介绍给我们,而是由上主亲自带来。他并不仅仅提供了救恩的条件和基础,而是亲自降世显现,做成救赎大功。他既是这救赎的信使和教师,也是其创始成终的作者和赐恩者。救恩完全由主做成,也始于上主的宣告。福音最初出自上主之口!
然而,当上主个人的事工结束时,救恩的话语只达到启蒙阶段,尽管这乃是后续教义发展所必须的最重要阶段。根据我们对于上主亲自教导的话语的认识——视其为已经完成的终极之道,还是圣道的开头——我们处理后续教义发展阶段的方式将有很大的不同。
在本章中,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命题:首先,福音书中上主的教导蕴含了所有基督教义的实质内容,但不具有终极特征。其次,上主在福音书中的教导有一个明显的推进过程,但在其最高点却亲自宣告了自身的不完整性,并开启了另一个阶段的教导。所以,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福音书中上主的教导蕴含了所有基督教义的实质内容。
上主的教导是自然而有机的。根据场合,他随意地给予教导。他在世间游行,所遇之人的性格、言语和行为极大地塑形了这些教导的特征。它从当时的环境和场面中借用了各种意象。像这样的教导似乎不可能系统涵盖整个真理体系。我们应该预料到它是片面而零碎的,根据引发教导的场合,在某些方面可能是完整的,在另一些方面则有所不足。
同时,上帝之子的显现并非偶然,也不由环境决定,而是上帝的预定。因此,一切场合和条件安排必定有着完美的天意护理,才能让他以这种方式说出上帝之道,顺利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意味着,当他降世为人之时,一般性的宗教气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日渐增强的反对以及他在生活中偶遇之人的状况、场合和处境等等,都在上帝的护理之中,以有效地完成他的使命,成为人类领悟真理的教师。因此,不仅在他的演讲中,而且在他短暂的谈话和突然的回答中,在可怜之人的呼吁、敌人的诱惑或门徒的错误中,在他对恶人的强烈谴责或对软弱者的温柔安慰中,基督的思想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表达,神圣之道逐渐丰盈起来。
例如,在罗马书中关于称义的整个论点,都围绕着这样一句断言中,即“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约 3:14-15)。加拉太书对基督徒地位之阐释,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理解:“奴仆不能永远住在家里;儿子是永远住在家里。所以天父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约 8:35-36)。希伯来书有关献祭的教义,下面一句暗示了全部的意义:“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路 22:20)。不难看出,书信中扩展的每一条教义都植根于基督在福音书中的某句话,而圣灵向使徒启示的每一真理,其发端都是是人子口中所出的话语。后来的启示可能会扩充较早的启示,可能会显明其意义、定义其应用,但较早的启示仍然是后来启示的支柱。我们对新约每一部分的初步了解,都要归功于我们主在私人交流中谈到的救恩信息。按照使徒的话说,我们仍然以主耶稣的话语为指南。然而,主耶稣的这些话语并不具有终极性。福音书所传达的教义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组合和发展,也留下了这样进展的空间。
论到其形式,特别前三卷福音书教义的形式,我们的主一般采用比喻或箴言。但上主常用比喻和箴言的特征,并没有被其仆人所效仿。众所周知,箴言的本质是抽离特定场合的智慧言说,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适合没有时间限制的使用,以简短的言词蕴含丰富的含义。因此,它非常适合表述基督教思想的伟大原则,使之在人世间流传,无远弗届,经年累月。然而,这种教学形式只方便知识的引入。它似乎旨在通过部分的真理及其象征,刺激头脑的思考,唤醒探究之精神。我们的主说,“至于别人,就用比喻”(太 13:10-14、35;路 8:10),暗示使用这种形式的指导,适合于预备和试探阶段。针对普罗大众,我们主的教导主要是这种性质,但对他的门徒来说显然不是这样。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他们知道,至于其他人看来,不过就是比喻(太 13:11;路 8:10)。
虽然这种说话方式在门徒受训期间得以广泛使用,但上主向他们保证,将来的教导将与过去不同:“这些事,我是用比喻对你们说的;时候将到,我不再用比喻对你们说,乃要将父明明的告诉你们”(约 16:25)。
当他开讲登山宝训时,他给出了道德公义的伟大原则。但是,正是从晚上私人谈话或应对非信徒的挑衅时,在朋友坟墓前的叹息或悲伤中,我们才对他得救的奥秘有了最朴素的确据。即使在他平常的谈话中,我们也意识到字里行间隐含着其他真理,比那些宣布出来的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其志不在成为最终的真理形式。它们宣告着一个即将成形的真理体系,在其中,他所说的一切都会凝聚成为一体,他那些简短的格言将在体系中扩展完整。
如果耶稣个人教导的形式和方法暗示这并不是他教导的全部而只是一个启蒙阶段,那么当我们考虑教义本身的实质时,这个结论就将会更加清楚。
教义具有两个特征。首先,它是对业已知晓的真理之洁净、恢复和完善,其次,它揭示尚未披露的神秘经世之道(a mysterious economy)。换句话说,尽管神圣目的实现之道隐约简洁,教义的职责和特征却需要最清晰的光芒印照,明白地阐发。
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对那些紧紧抱着启示中更神秘部分不放手的人而言,尤其如此!他们固执于上主亲自给予的教训,以其为更加可靠,更有确信,而不愿听从跟随上主之人的作品见解。这些人守着登山宝训,徘徊在比喻和长篇讲论中,忱迷于伟大真理的起头——上帝的父性、衷心的祈祷、爱和宽恕、谦卑和真理、顺服和自我牺牲、相信上帝有赦免怜悯的恩典、信靠上帝所差来的那位(即使只有空泛而初步的信心)。
然而在同观福音书中,我们很少见到有关基督中保之工真正性质的讨论,也难寻关于其效果的明晰断言。如果我们满足于从各种听起来模棱两可的零星话语中获得最低程度的理解,并且预表性神迹所暗示的以及整个历史所蕴含的意义毫不敏感,我们也许可以进入到约翰福音,但我们的结论将不会比其中探寻真理之人那可疑的认信更加高尚—— “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约 3:2)。
然而,在承认这一点之后,我们必须以之为出发点,承认更多。我们发现,福音收集了基督零散的言论,我们的主在其中不时宣告自己最高的职分,偶尔揭露自己工作的奥秘。关于他的伟大见证排山倒海而来,一个接一个地敲打我们的耳膜。然而,在面对每一份见证时,我们感到其中有所暗示,并不为当时在场之人所理解,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迟钝,而且因为所要见证之事尚未发生。它们是一个伟大启示的片段,所指向的时机尚未到来。请观察下面几段: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约 1:51);“你们拆毁这殿,我叁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 2:19);“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 3:5);“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 3:13);“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约 3:14);“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 4:14);“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 6:51);“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 12:32)。
这些说法,以及许多其他类似的话,对着那时的听众说出来,他们的困惑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当时也无从解释。这些话等候着未来的事件和发现所发出的亮光。当我们将上主说话的方式与其使徒完整而明确的语言进行比较时,我们的主满怀期待地教导自己将要完成的工作,才最为强烈地打动了人心。
若有人相信他所教导的一切,就必等待它们得以完善,直到我信之事变得清晰为止。我们与上帝之关系的教导(无论是关于补赎的盼望,还是像孩童一样进入上帝的国度)都还没有完成,蒙上帝赦免接纳的理由仍然模糊不清。关于职事和品格的教导,仍然列入有所缺乏的紧要因素之中,因为在耶稣死亡之前,救赎的行动过程难以辨认。圣灵里的生命、复活的大能和在天国公民的身份,在耶稣的死亡、复活和升天之前是无法实现的。
让我们以罪得赦免和祷告蒙回应的教义为例,来说明这一断言。这两种教义都与我们救主亲自采取的行动密切相关,前者与他的赎罪牺牲有关,后者与他的大祭司中保有关。然而,当他在地上教导我们中,并没有如此说明这两个教义。当两样真理还不存在,但福音书记载了关于它们的其他真理表述。
以第一个教义为例。“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 6:37);“他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他的爱多”(路 7:47);“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太 18:32);“那税吏远远的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路 18:13-14)。最后,在讲述饶恕的伟大比喻中,犯错的儿子回来了,父亲什么也没有要求,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 15:11-27)。这里没有提到为我们代祷的那位,没有暗示他需要牺牲生命或为赎罪付出代价。
然而,在其他几处,主却亲口告诉我们,他的宝血是救赎的渠道,为我们赎买上帝的赦免,就是他免费向世人宣告的:“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太 9:6;可 2:10;路 5:24);“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太 26:28 )。这些话语让我们瞬间了解了这个主题的深度,并揭示了某种奥秘的手段——一旦真相大白,我们可以借以寻求基督,获得上帝的宽恕。显然,这样的启示不能永远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即使没有在福音书中得到完全解决,它也必须成为根本性启示,赋予基督信仰中“罪得赦免”教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这样看来,难道我们不该期望在福音书之后这教义会如此发挥?我们难道不应期待将来的某个神圣教导阶段,“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这句话被提炼和打开,成为“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 4:32),我们过犯得蒙饶恕的盼望永远寄托在上帝的爱子身上,“我们藉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过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弗 1:7;西 1:14)?
祷告蒙悦纳、回应的教义也说明了这一点。……【本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