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为“HHW”工作坊做一点宣传。先说术语的问题。
UAB =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Bible,我翻译了一版,给CIU在线中文课程使用。后来又精修了一版,交给橄榄华宣走出版流程。但在翻译之前,我就知道有一个机构已经翻译过一版,只是那时找不到,也没有时间去询问了。后来才知道,另一个译本是我的长期合作伙伴“研经工具”做的,译者是杨芹。这个译本很好,如果我提前拿到,大概不会再重译一遍。但我的译本好处是完全独立翻译,一点也没有参考和借鉴另一个译本,所以在表述上有着一眼看去的“跨文翻译”体。
按照我的朋友Jason的意见,“研经工具”是最好的开放式免费汉语神学图书馆(嗯,其他的大概不是收费的就是盗版的,所以总有一个关键字配不上去)。所以,HHW工作坊指定的阅读材料之一,是UAB,免费访问地址是“释经与应用”(https://www.yanjinggongju.com/studybible_uab)。
绝大多数当代释经学教材因为受到伽达默尔、列奥·斯特劳斯、德里达等哲学家的强力影响,在对话的对象上已经更加偏于“上层建筑”,而不再是面对教会的“经济基础”。带来的问题自然是一线传道人的实作显得无所适从。我记得一个轶事,不一定准确,应该是Jimmy说的。多年之前,他们的教会来了一个美国名校(姑隐其名)毕业的道硕,在教导上很有恩赐。大约过了3年,Jimmy对我说,那位传道人自己承认,经过三年的讲道实践,才逐渐知道如何讲道,整合了学校所学的释经学。
我自己的讲道定下风格,大约是2016-19在活石三年,靠着“笔者”的120篇中英双语逐字稿,以及普遍收获的反馈意见而来。当我在讲第100次的时候,我在台上感谢了每一个忍耐我的会众,也一一列举了每一篇讲道的题目,作为大家的回忆。
但UAB算是完全不同的经典,甚至连“三视角”、“释经螺旋”这样的概念也没有用,就是希望讨论一种具有个人特征的、可以跨文化的、适合构成一个教会地基的释经方法(注意:不是释经学)。我就说这么多吧。
PWB = Preaching With Balance,《平衡的讲道》,可以在微读书城买到电子版,或者在橄榄华宣买到纸质版(但不要问我买,也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这本书不是最理想的“讲道方法”教材,但可以说是很全面的“讲道学”教材。最好的讲道方法介绍,是作者的另一本书,《讲道学手册》,不过限于版权,我没有介入翻译。此书的作者Hamilton博士是CIU荣休的讲道学教授,其内容也是讨论方法,而不是讨论哲学。所以没有什么“以JD为中心的JD”,而是告诉你讲道的时候语速如何控制,声音需要多大,情绪是否饱满,要不要和听众保持眼神交流(同时还不能读错经文)……
这本书更重要的话题,自然是“讲章的结构”,理由可以参见“三种非释经式讲道”。就说这么少吧。
现在开始说三颗胶囊的故事。
话说有一句名言,是说的三个锦囊。但我觉得锦囊显胖,随身携带不便,所以按照自己的身材改为瘦版的三颗胶囊。算是一种easter egg式的致敬好了。
10年以前,在CIU隐居了3年之后,我开始有一点独立思考。那时正好跟着Dr. Luc做CIU中文项目的助理,业余翻译UAB一书,也在设想以后的事工方向。CIU的核心价值观是Authority of Scripture, Victorious Christian Living, World Evangelization, Prayer & Faith and Evangelical Unity. 所以,我想着规划出来三个工作坊,作为我将来主要的事工之一。
一个是HHW,释经和释经式讲道工作坊,主要是为了预备传道人的技能,也对应Authority of Scripture,为了传道人在自己的生活、服侍和牧养上可以稳定的依靠圣经。
第二个是LGL,赐予生命的领导力,目标是塑造传道人(广义的)的灵性,帮助他们在长期服侍中间不至于过快地消耗殆尽。
第三个是MMC,事工倍增循环,目标是宣教动员、事工策略与实施。
我自己的最大恩赐(自我意义上的横向比较,不是与名牧相比)大概是“教师”,并不是“先知”或“使徒”,所以这三个工作坊将会构成我很重要的事工比重。另一方面,一个教师如果教授太多的科目,对于学生来说不太有利,因为任何人的经验都有限,在传授的时候往往重复,也就是让学习的受益递减,曲线变得平缓。
限于翻译的进度(主要是经费的制约),HHW已经做了5期,MMC才做了一期,而LGL目前正在做第1期,刚过了5/6的进度。
这三个工作坊都不是哲学或理论讨论,也不是具体的方法论和事工模型,也不是XX365,而是借着一起讨论的时间来打磨一个人的事工原则、工具集与方法的“工作坊”。
希望进一步了解的,请参考“第6期“释经与释经式讲道工作坊”(HHW Workshop)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