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神学翻译需要的素养吗?神学翻译杂谈(42)|神学译者的素养与心理好的翻译的反面(或者低质量翻译的定义)神学翻译杂谈(42)|如何成为一个没有过大学英语四级的神学译者……

大体而言,一个好的神学译者(以英汉译者为例)应该具备海外生活经验(最好是在海外拿到神学学位,参加过英文的礼拜,懂得英文习惯的神学术语),也有国内教会的经验,熟悉和合本和衍生的“黑话”,并且有不错的中文功底(比如六艺通其三,七艺得其四)。

或者,这位译者应该喜欢阅读,能够像英语为母语的作者一样联想,随时敏感文字中影射的圣经典故。

上个月开设一门“保罗书信”,本来打算采用最新的《透视保罗》作为教材。我在备课的时候,刚做了几页PPT就停了下来,给我的客户发送了一封邮件:

非常抱歉,我最近看了一下“Thinking Through Paul”一書,發現前面幾章的質量上沒有達到跨文翻译交稿的標準,當時委托了一位譯者校對,但我沒有最後檢查。我需要再次修訂譯稿,請暫時不要安排排版。

昨天修订完了10多万字的《古代世界之新约》920章(全书还没有翻译完成,已经拖稿2个月),才有了时间来处理《透视保罗》。我慢慢回忆起叫停这本书出版的原因。只举一个例子吧:

Scholars seeking to date Paul’s life consider the Gallio Inscription to be a critical piece of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This inscription, written by the Roman emperor Claudius ca. AD 52, mentions by name the proconsul Gallio, who served as proconsul of Achaia from 51 to 52 or 52 to 53. According to Acts 18:12 – 17, Paul appeared before Gallio during his ministry in Corinth. This is the one fixed date in Pauline chronology.
研究保罗生平的学者认为,迦流铭文(the Gallio Inscription)是一项重要的考古证据。这篇铭文由罗马皇帝克劳第(Claudius)撰写,时间约为公元52年,提到了总督迦流(Gallio)的名字。迦流于51年至52年或52年至53年担任亚该亚总督。从《使徒行传》18章12至17节来看,保罗在哥林多传道的时候,伽里奥还没有上任。这是“保罗年历”中唯一确定的时间。

这段译文的问题在于,Gallio 译为了“佳里奥”,我已经按照和合本的术语作了修订。其次,一个严重的误译:从《使徒行传》18章12至17节来看,保罗在哥林多传道的时候,伽里奥还没有上任。

讨论过许多次,“According to Acts 18:12 – 17, Paul appeared before Gallio during his ministry in Corinth”,before在这里是个前置词,“before Gallio”,而不是用作引导时间状语,“before his ministry in Corinth”。后面一个前置词短语由时间性介词“during”来引导,而before则是表示位置的介词。

另一方面,译文在叙事逻辑上不通顺,算是“翻译心理学”范畴的问题,就不多讨论了。

再一方面,我的译者和校对者都有不少的正规神学训练,甚至拿到道学硕士的学位(不针对两所优秀的神学院,只是给出模糊事实:一位出自北京“MT”,一位毕业成都“HX”)。在给出圣经参考出处之下,对这句话的翻译不敏感,我还是觉得有些遗憾(当然,仍然是经验、心理反应、翻译时间和精力分配、以及状态问题)。

ChatGPT的翻译是:

试图确定保罗生平年代的学者们认为,加流铭文是重要的考古证据。这个铭文由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于公元52年左右撰写,提到了代表亚该亚的执政官加流。根据历史记载,加流于公元51年至52年或52年至53年期间担任亚该亚的执政官。根据《使徒行传》18:1217所述,在保罗在哥林多传教期间,他曾在加流面前露面。这是保罗年代学中唯一固定的日期。

从神学上看,通用语言模型在给出足够上下文的情况下,并没有很好地理解“before Gallio”的意思是在迦流面前受审,或者说GPT不能主动补全上下文,在翻译的时候说明作者的意图。从这个意义上看,采用GPT辅助翻译,如果没有一个具备一定水平的编辑,这样的译文同样很容易放过,使得最终的文本含义偏移——对于追求“正统”教义的阅读者而言,或许会有些难受。也有可能(我见过许多例子),他们不过是用这样误译的文本来支撑自己“正统神学观”的Big Ego罢了。

我不是要批评个体,只是劳心之余,蔚然叹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