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ess we read, the more harmful it is what we read.

——Miguel de Unamuno

啊,抱歉!我读书也少,之前没有见过这句话。著名西班牙哲学家、散文家、诗人、存在主义者、天主教徒乌拿穆诺说,书读得越少,所读的内容就越发有害

常常看到大家兴趣盎然地讨论,如果你要去荒岛旅行或去做沙漠教父(教母),只能随身携带一本书云云。有人带圣经,有人带心经,有人带魔戒,有人带卡拉马佐夫……但Unamuno老师说,这样是不行的。


有些神学是自限型,不大肯读别的书,比如巴特或怀特。而热衷阅读的书籍,我觉得全是不同版本的天路历程。

有些教会是自限型。过了大半个世纪,他们还在某位老弟兄的作品中自得其乐或某个尘封的牧师图书馆里流连忘返。

有些情绪是自限型的,就像感冒一样,不去寻找专业的咨询辅导大概也能好。但若在治愈的过程中接触了某种类型的辅导,大概就会觉得这辅导是有效的。我知道婚姻辅导(无论什么类型)是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商品之一,大约60%的辅导甚至是无效的,剩下的有效案例中,辅导结束一年之后恢复原状的比例或许高达80%。至于情感障碍型的辅导,有人一旦遇到点小事就找牧师说,为我祷告吧,我怀疑神的良善慈爱;或者动辄给传道人发短信说,我抑郁了,今天早晨有20分钟拿不定主意是否还信……这样的案例,我都诚挚地转介推荐给我自己不太懂但十分佩服的圣辅。


一个20岁的小朋友想要做神职人员,问我一点意见。我的意见是,先工作个十年八年再说为好。他继续问我为什么。我需要简单回答一下:

我的老师Dr. Jonny Miller说,1世纪的古人平均寿命比较短,那时大约40岁就可以在教会做长老。太年轻了大约不像。

而将近10年的工作(好吧,姑且称为“世俗”工作经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也是了解传道人所获奉献来之不易,教会成员工作劳苦艰辛的唯一捷径。

神学知识是有限的。整理好的系统神学,再多也不过7卷而已,30岁以后理解力提高,不用两三年就读完了。而圣诞节讲道的经文也是有限的,无非是马太1章,路加2章,以及寥寥几处以赛亚或诗篇(我今日生了你)。从20岁开始讲起,这点经文不到35岁就用完了。

工作经验是服事中理解自己所服事人群不可替代的财富。怜悯首先需要理解人的处境。

年轻的时候做传道人,有可能因为单身之时对收入要求不高而陷入长期的贫困,牵连到日后的婚姻和子女抚育。有研究指出,年幼时的贫困会影响大脑关键区域发育,增加儿童(以及成年之后的)抑郁风险。所以,长老的资格里有“儿女敬虔”一条,并非空穴来风。


讲一个我的朋友Ronny蒙召的故事。

Ronny是太平洋某岛上的土著。年轻时有了呼召,要去中国宣教,于是去问自己的牧师。牧师说,Ronny,你有呼召吗?Ronny说是的。牧师说,你每周六来教会扫地吧。

这样过了一年,Ronny又去问牧师,是否可以去中国宣教了。牧师说,你有呼召吗?在周日早上第一个到教会开门吧。

这样又过了一年。Ronny去问牧师,现在可以了吗?牧师说,礼拜结束之后留下来服事做清洁吧。

……

有一天,Ronny去了中国,认识了漂亮的妻子,在哈尔滨开了一间有名的咖啡馆,在一线服事了15年,也许至今还有人记得他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