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八月才见到Marty。当时David从他组织的哈巴雪山夏令营回来,因为疫情和旅行证,无法住进青年旅社,我只好去接他。第二天,David说要去寻找Marty的儿子玩,所以我就送他去了Marty在束河古镇中心租下的一个院落。
这是David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户外营。从前David还小,我们没有让他独自出门,但Emma每年都在观望Marty的登山营。终于,今年夏天Emma说,送David去吧,他需要品格训练了,而Marty的夏令营每年都在举办,内容也维持不变,即使疫情也没有中断,应该是可以信任的。
所以,我们就为David报了名。但David没有手机和各种码,独自一人似乎无法坐飞机。所以我临时说服Emma,带着全家送David去参加一个营会,在束河休整了一周,等到营会结束,才和Marty见面,一起喝啤酒。
Marty毕业于美国北部的一个圣经学校。他略微提过那个学校的故事。据说,学校的创始人是一个农场长大的孩子,父亲去世得早,所以少年时期就需要下地干活。但少年气力不足,所以挖空心思发明农具,最后成为美国最大的农具生产公司之一。有一年,一位基督徒商业领袖组织了一个团契,挑战所有在场的商人,将自己的资源拿出来拓展神的国度。于是,这位农机公司的老板出资买了地,建了一所学校。我觉得,这大概是在圣经学校运动的早期发生的时期。据说CIU曾经有意合并这所学校,后来因故没有成功。
这所学校有不少山地和湖泊,Marty就在这里受训,成为一个Camper。他在中国已经待了10多年,每年都开展营会。
David在参加了夏令营之后,和Marty的儿子成为好友。他们都是Third-Culture-Kids,或者说,他们的文化既不是美国的,也不完全是中国的,而是一种混合二者但又没有根据的漂浮(我就不展开说这事了。但大体而言,在家教育的孩子都会体会到某种程度的third culture,特别是将来独自去留学的时候)。David那几天总是想着往Marty家里跑,所以我也有时间和Marty聊天,喝啤酒。
我们聊起来似乎一见如故。我很赞同Marty做营会的方式和策略,以及他注重孩子们品格训练的重心。他很有经验,带着一群孩子去爬山,总是可以安全愉快地回来。在许许多多外国友人都离开中国的时候,Marty的工作虽然也很艰难,但我看他仍然很快乐地做着自己要做的一切。
推荐Marty的冬令营——2023丽江冬令营。我们家采用的在家教育按着美国的日程,2月没有假期,所以这一次应该是去不了。但Lisa已经要满9岁了,她已经在期待夏天和David一起去营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