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Q发来邮件,我使用的软件服务期快要到了。看了一下,从2015年7月开始使用MemoQ,已经整整7年了。在这个软件上,算上刚刚购买的一年服务,我已经用掉了超过2500美元,评价每年的成本大概是200美元。
2015年5月,我刚从CIU毕业,回到国内。8月初我下了决心离开从前的Logos教会,想象之中从此失去了教会的财政支持,无论做什么服事都不会有薪水了。
那时我刚开始比较集中地做翻译,但立刻场景就变了,我大概需要“以神学翻译为志业”了。在计划成为职业译者的第一天,我就决定要使用职业译者所用的工具集。问了一下曾经开过翻译公司的太太,Emma说从前使用过Trados,所以我做了一点调查,最后决定试用比较新的MemoQ。
我很喜欢MemoQ的界面,尽管因此再也不能使用我喜欢的桌面Linux,也无法使用昂贵的Mac了。但一开始使用MemoQ,我仍然觉得学习曲线很平缓。那段时间父亲住院,我在医院里一边陪护,一边翻译,一边熟悉MemoQ。从7月到11月,我大概翻译了24万字的“马可福音注释”,现在属于“生命宝训注释”系列的一卷,列在“研经工具网站”。
我也试用了OmegaT,但从来没有喜欢过。Trados和Wordfast我也试过,界面用不惯,或者学习曲线比MemoQ更加平缓。不过那时的确兵荒马乱,在医院的噪杂环境中,使用一个新的软件来做从前不太认真做的翻译,对于语言的理解也不如现在熟练,出现了很多问题。
马可福音的第一句注释,现在的版本是这样的:
在这简短的开场白中,马可为了刻画耶稣基督这位的耶和华独特仆人的正式事工,巧妙地布置了祂活动的舞台。
但我的第一稿却是这样:
In this brief opening section, Mark skillfully prepares the stage for his portrayal of the official ministry of Jesus Christ, the unique Servant of Jehovah.
在这简短的开场白中,马可有技巧地布置了他要刻画耶稣基督——耶和华独特的仆人——的正式事工的舞台。
那时我并不觉得自己的翻译有什么问题。投入在日常翻译活动中,译者是很难抽离自己,从一个更外在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输入的文本的。现在看来,我当时的翻译很西化,采用的原则是形式对等,喜欢使用(或者不得不使用)破折号……
所以,我的第一次交稿是一场灾难。客户给我邮件,严厉地告诉我说,听说我使用机器翻译在做翻译,这是不可接受的。我无法分说这只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偶然效果,只能停下整个项目,将所有24万字全部仔细地修改了一遍。这一次,客户接受的译稿,也接受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
翻译也是这样,需要精熟的语言、翻译哲学与方法学以及趁手的工具集。现在的翻译不再是一个人在灯下用小楷手书,再请秘书或编辑抄写。大的翻译项目,无论如何都会使用工具。当然,Annie这样将两个word窗口并排在屏幕上,也是一种工具理性。
Anyway,我在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时,都希望使用这个行业的最佳实践和最佳工具。一旦要做职业译者,我就立刻采购了翻译行业最贵的CAT软件MemoQ。有一段时间,我会声称自己的翻译速度大概是一般使用word做翻译的两倍,而且质量也会整齐2030,不过后来我发现,职业翻译的质量不如业余翻译,因为业余做做的人大概没有经济压力,一句一句地打磨,慢工出细活,许多地方反而比我做得好。但业余翻译的问题在于任意中途弃坑,或者延迟交付。这是后话,不提也罢。我找到一篇讨论双职或业余服事的文章,这就先把它归在事工哲学系列之中吧:全职和兼职/职业和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