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thy先生写了一篇文章,似乎叫《基督教牛肉面》。他的自述是,“把让我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

我的朋友woo哥在很多年以前就说,我们的生活,只要照直写下来,就足够荒诞了。

最近的假期虽然没有时间禁食禁闭静默地祷告思索,但回来之后生活还是变了。我突然丢失了打桥牌的兴趣,决定阅读一点哲学。

翻开巴特的《罗马书释义》读了几行,发现中文译本和英文译本的差别甚大,但我又不懂德文,所以不知道究竟谁的表达更正确一些。当然,Barth本人倒是感谢英文译者说,英文版正好是他想对英文读者说的话。

Paul is authorized to deliver—the Gospel of God. He is commissioned to hand over to men something quite new and unprecedented, joyful and good,—the truth of God. Yes, precisely —of God ! The Gospel is not a religious message to inform mankind of their divinity or to tell them how they may become divine. The Gospel proclaims a God utterly distinct from men. Salvation comes to them from Him, because they are, as men, incapable of knowing Him, and because they have no right to claim anything from Him. The Gospel is not one thing in the midst of other things, to be directly apprehended and comprehended. The Gospel is the Word of the Primal Origin of all things, the Word which, since it is ever new, must ever be received with renewed fear and trembling. The Gospel is therefore not an event, nor an experience, nor an emotion—however delicate! Rather, it is the clear and objective perception of what eye hath not seen nor ear heard. Moreover, what it demands of men is more than notice, or understanding, or sympathy. It demands participation, comprehension, co-operation; for it is a communication which presumes faith in the living God, and which creates that which it presumes.
—-Sir Edwyn Hoskyns英译本.

保罗蒙神授权,要传讲神的福音。他的使命是向人类交付某种新颖无前、喜乐良善之事——神的真理。是的,精确地说——出于神的真理!福音不是某种宗教信息,要提醒人类自有的神性或告诉他们如何成为神。福音传讲一位与人断然不同的神。拯救从神至人,因为他们,作为人,无法认识祂,也因为他们无权向祂提出任何要求。福音不是泯然众事物之中,可以直接攫取和理解。福音是万物本源之道——这道既然常新,就必须不断地带着恐惧战兢领受。因此,福音不是一个事件,也不是一种经验,也不是一种情绪——无论这些事物如何精致可喜!相反,它是清晰客观地感受那眼不能见,耳不能闻的。除此之外,它所要求于人的不仅是注意、理解或同情。它要求参与、领会、合作;因为它所沟通的道需要我们对永生神之信心作为预设——而信心正是创造这一预设的根本。
——我从Hoskyns笨译过来的参考文本。

保罗的使命是转达上帝的福音,向人们传布上帝全新的、闻所未闻的、至善之乐的真理。在此必须注意:传布的是上帝的真理!这就是说:不是宗教信息,不是关于人的神性或神化的消息和指令,而是上帝之音——上帝与凡人迥然不同,上帝的一切凡人永远无法知晓和占有,但正因为此,上帝给人带来福祉。这就是说,不是可以直接理解或一劳永逸地把握的物中之物,而是万物之源不断发出的,因此必须不断战战兢兢地聆听的声音。这就是说:不是经历、经验和感受,哪怕最高级的也不是;而是对无法耳闻目见者的朴素和客观的认识。这就是说:是这样一种通告,它期待的不是记录,而是参与;不是悟性,而是理解;不是同感,而是同工。这种通告创造了对上帝、对上帝本身的信仰,从而以此为前提。
——魏育青的中译。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在一段里面用上四个“这就是说:”,或者在加上一个“在此必须注意”。但也许从德语译过来就是如此,也未可知。

但对我自己而言,大概看英文版会更容易明白一些。

于是我就卡在了切斯托顿里——当然,是在那篇“玛士撒拉人”里。

玛土撒拉人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下面这个有趣而又深具哲理的事件。一个人在朴茨茅斯应征入伍,有人给了他一些表格填写。毫不奇怪,除其他事项外,还要询问他的信仰。这人平静而仪态庄重地写下了 “玛土撒拉人 “一词。我想,审核这种文件的人在他的时代一定见过各种奇怪的宗教,否则军队早就解体了。但是,以他渊博的专业知识,他还是无法将玛土撒拉教”归入”博叙特所称的某个新教变种之中。他对这个教派的信条和做派极为好奇,于是问那名士兵这教究竟信个啥。士兵回答说,他的宗教就是,”尽可能活下来,活到最后”。

现在,作为欧洲宗教史上的一个事件来考虑,那个士兵的回答比一百卡车讨论宗教问题和宗教书籍的季刊、月刊、周刊和日报的价值还要高。每天的日报都会评论一些新的哲学家,他们有一些新的宗教;而在整个两千字的专栏中,没有一个词像 “玛土撒拉人”这个词一样机智或明智。文学的全部意义在于把一个冗长故事缩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的哲学书从来不能称之为文学。那个士兵身上有文学的灵魂;他是现代思想中伟大的修辞家之一,就像维克多-雨果或迪斯雷利一样。他找到了一个词来定义今天的异教。


这个玛士撒拉教的确很有趣,因为创世记里似乎就数老玛活的最长。要不是挪亚大洪水(根据我的计算,他在大洪水来临前一年,突然不想活了,于是生命就结束了。我一直觉得这事可疑,怎么这么巧?)

嗯,我本来是要找那句“I think seriously, on the whole, that the more serious is the discussion the more grotesque should be the terms. ”——大体上,我严肃地思考过,讨论越是严肃,措辞就应当越搞笑。而这句话是想要送给Mr. Timothy Han,因为他最近似乎失业了。一切时机都不太好,如果他去年失业,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搞事。但现在,我们只能一起搞笑了。我觉得自己花了很多时间把微信和支付宝对齐,在Tim那里就这么歪歪斜斜地放着,太不严肃了——大家多给他的写作以鼓励吧。

于是我就在美亚买了切斯托顿的全集Kindle版,1.99美元,将近6000页。我估计会看布朗神父,其他的就是为了把kindle的空间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