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会采取一致行动时,往往给个体带来不同的后果。
最近,美国最大的日报之一,华尔街日报,有一个很重要的报道:深圳有一家教会整体去了韩国的济州岛。
这事国内的教会中间没有任何讨论,实在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也许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吧。
上周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是,一个基督徒家庭从成都去了台湾,2年之后终于去了美国。
这两件事情,至少从大的层面看,还在发展之中,所以并不太容易展开讨论。但每个教会,从长执层面到平信徒,都应当很严肃地讨论这两个案例。
在一个很小的群里,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 当教会采取公共行动,预计(甚至早已知道必然会发生)会有压力时,如何与成员沟通。最好事先像基甸那样把事情沟通清楚,先行遣散一下老弱病残。有些事情,留下300人足够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预备好了承受长期性巨大压力的。
- 我的同情始终在普通个体,每个个案都情有可原,或者情不得已。但一个家庭采取的行动,事实上完全可能导致剩下的家庭陷入更紧张的局势之中。
- 任何人都难以承受长期的高压。这是医学常识而已。几年之后,意见的分歧、人员的流失分散、士气的低落、经济和健康状态的恶化,都是可以预计的后果。
- 为他们祷告,希望在神的恩典之中,从个案的层面有所安排。我们需要讨论,反思,而不是哄抬,需要允许陷入困境的弟兄姊妹在恩典中寻找各自的出路。
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有些事工,和另一些事工,在某些处境下,是天然冲突的。
举例而言,办教育需要稳定的环境——除了教会的投入和推动,至少需要20年左右的稳定地点、师资、教材、家庭支持和心态。收养孤儿的事工,也是如此。
而另一些事工,比如儿童节期间上街做一点什么,则可以预计会带来不太稳定的震动后果——这是这种事工应该引起的效果。
问题在于,儿童节期间带着教会学堂的儿童上街做一点什么——在我看来,这就是自相矛盾。发展成这样的局面,只能叹息无语。
这是我更倾向于独立的主内学堂,或者更好的在家教育,将这样的事工与那样的事工分开的理由。
当然,每个基督徒都需要思考这样的事,也需要在神的面前祷告寻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