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命在我,复活在我”。公众号的复活比较意外,若要为之辩护,不过“临时起意,激情杀人”8字而已。

那个裹着麻布在坟墓里呆了4天的“跨文翻译”,记忆中是2018年底才开始有规律发表吧。一开始是为了连载“坚固的服侍”,因为觉得许多做我这一行的同事们都很辛苦,折损率过高,需得有什么内容来平衡卢云的“受伤的治疗者”,不要大家都以为必须先把自己弄残了,才可以服侍别人。

2019年我们家回到国内,慢慢更新得勤快,读者数量也以龟速爬升,一天增长几个,偶尔10来个,最多不超过24——两倍的门徒数量,然后再因为某篇文章而掉几个下去。

总的来说,这是比较正常的态势,一方面读者和朋友在慢慢增加,一方面读者和朋友的类型在慢慢地置换演变,而文章的类型和主题也按着我的性情随意变换,有时候也有一点留言互动——一种我觉得甚为舒服的公众号模式。大体而言,我的文章读者不超过200,而且通过朋友圈阅读的占了一半。而我的总订阅读者到裹上麻布那一天也没有超过日常读者的10倍(这是订阅量与阅读量的正常比例),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也就是一时心动,拇指一滑,按了“follow”,想想要取消也麻烦,就姑且存着吧,等他说了什么让人受不了的蠢话,再拉出来祭旗好了。


前天,“跨文翻译kuawen”的订阅读者增加了1.7k,实在是一件惶惶不可终日的事情。这可不是两三年内一点一滴置换而来的“铁粉”,而是多多少少“搭错车”的过客。

所以,我还是有必要再明确一下去年年底的总结陈词:

写作是三重(或五重)抵抗。

我用写作来抵抗遗忘。记忆力越来越差,这一年有许多事情被我遗忘。或许写作是唯一可以抵御遗忘的工具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为着自己的记忆在写作。没有宏大叙事,也不追热点(甚至比我的讲道还要更多避开热点问题)。

另一方面,写作是对读者的抵抗。当我每一天都要写作,都要面对想象中的读者时,那种写写热点、做一点讨好读者的话题、发表一点喜闻乐见可以“涨粉”的文字的想法会不时从地底下冒出来。

《信任崩塌》以后,我建了一个群。过了1个月,赶紧删除了。我还是把自己当作译者看待比较好,而译者很容易自以为翻译过一本书就变成了领域专家。从这个意义上,尽快解散那个互助支持群,至少于我是明智的。也算是一种对读者的抵抗。

在第三重意义上,写作是对公众号营销的抵抗。我尽量坚持自己的文章不涉及宏大叙事,不胸怀天下,不将“华人基督徒”或“中国教会”作为预设的谈话(牧养)对象;也坚持自己写的文章只发朋友圈(24小时内不超过2遍,绝不刷屏),只针对没有屏蔽我的朋友;不在任何群,特别是某些基督徒集中的读书群、神学生群,推送自己的文章(除非专门为了论战而写的——参见下一条);不在群里与人论战;文章的题目需要吸引人,但不要太大,以至于超过内容,变得太能“装”,也不要标题党。但在年终的倦怠感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另一个抵抗,是抵抗评论的欲望。一切事工都有自己的目标人群可以牧养。一年之内,除了在工作坊里偶尔讨论其他传道人发在教会公众号里的讲道稿,作为教学的必须,以及,偶尔会讨论某些公开出版的神学译著中的技术问题之外,我几乎不评论其他事工。

正如我的朋友所说,“看动机吧。是希望造就人……”

抵抗伸手党和一切以为“跨文翻译”是一个团队,而Eddy是位“小编”的、不忘粗心的读者们

Image我听到有人叫我“小编”,马上起一身的鸡皮疙瘩。

至于洗稿,我希望我的文章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这本来是不用追求的。唯有追求流行和热门的,才会失去特色吧),所以略微增加大家洗稿的难度。

至于伸手党,耶稣说,凡伸手的就给他们,凡叩门的就开门,“怜悯本是向审判夸胜”(链接已经消失)。


对于新近遇见的、偶然的读者,简单导读。

跨文翻译的文章基本在 上。这个网站实际上存着从2008年开始的一些文字,那时候还没有跨文翻译,所以一向就是eddyemma.com。

在这个网站上总共有将近300万字的内容吧,有时候我认为这几乎是我的cyber-personality,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文章,不同时期的不同观点,生活经历,事工反思,而且互有交叉,彼此支持,构成一个繁复的网络人格。

博客和微信公众号是完全不同的。一来您可以在大屏幕的pc或mac上阅读,另一方面,关键字和搜索要方便许多,功能上比微信公众号强大不少。我一向吧微信作为一个分享平台,但文字还是以“eddyemma.com”为主。不过有一段时间因为太忙的缘故,自己违背了原则,仅仅在微信上写作,所以大概也有些文章被永久性地关闭在了坟墓里。当然,得到一点教训,幡然悔悟一下,今后不会那么做了,所有的文字都会首发eddyemma.com,再用微信来导读。

我的所有文章都是原创(或者亲自翻译校对的译文)——建立一个转发或聚合为主的网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最近两年来最重要的系列,按照自我感受和读者的反馈,应该是“事工哲学”系列。从体量规模而言,已经是一本书了。里面的许多文章已经无法在微信上生存,事实上,这次被封号就是因为这个系列里的一篇文章(猜猜是哪一篇。首先猜中之人,有神秘小奖一册)。所以,不打算重新发表在微信(或者任何国内平台上,包括但不限于XXX,XXX,XX,XXXXX等)。对于新的读者,请您点击“阅读原文”,阅读这个系列。大部分读者都是在阅读这个系列时发现自己“搭错车”或“恨不相见微信时”,或者按照我的朋友汉锋的引导词,“常读常新”——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也许有一天,我的微信也会失踪的,那时就连朋友圈也没有了。但这个网站总是在的,至少和我的生命与自由联系在一起。所以,您可以填写邮件地址来订阅这个网站,或者订阅电报频道:https://t.me/kuawentrans,或者用rss阅读器,比如feedly这样的app,订阅https://eddyemma.com,或者将htpps://eddyemma.com保存在您的书签里。订阅的读者,至少可以提前5分钟读到新的推送(仅订阅微信公众号的人,每天都要熬夜才行……)。

当然,耶稣也说过,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马太福音 24:43),所以不订阅也挺好的,免得我终日警醒,无法入睡。

至于其他的文章和歌曲,以后再导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