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个话题都会讨人喜欢。

我有朋友常常劝我“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提前 6:20),最好是谁也不要得罪了,保持一切合作的可能性。

这里的“似是而非的学问”翻译容易引起误解,ψευδωνύμου γνώσεως,指的是被“虚假地称作”知识的事情,或者说,貌似知识,其实算不上知识的事。而“似是而非的知识”,更让人联想到知识的内容和价值判断。


当然,我有这样的自觉,**一切值得讨论的话题,必然是冒犯人的话题,至少是冒犯部分人的话题。**既然这个世界,甚至教会也撕裂得这样的极端,任何立场都是一种冒犯,甚至引来各种不必要的争议。

但有些话题即使引发很多争议,也是有必要提出来了。比如《信任崩塌》涉及的属灵虐待,或者“圣经辅导系列”所引起的争议,以及最近的“年轻地球创造论”问题,以及我希望在更多范围内讨论的“基要主义”与“改革宗”教会在中国的奇妙结合问题,都是很有趣的历史或现实问题。

我没有精力和能力做深入的研究,但也没有什么宗派或教会传统(“老人家”)的包袱,所以偶尔会将自己思考的问题简单地提出来。按照我的观察,许多问题都是常识,而且许多人存着和我同样的想法(至少人数不亚于激烈反对的人),只是他们害怕被各种“政治正确”所迫害,不敢说而已。

有个熟悉的年轻传道人对我说,“我对‘年轻地球创造论’提出反对意见,被指控为‘自由派’了。”

我问他是谁说他‘自由派’,他对我说,‘应该是你不认识的人’。

这样也好,我认识的人不多,所以可以自由地发言,暂时也没人说我‘自由派’。但说起这个自由派和基要派的问题,又回到原点了,似乎越“基要保守”(“基要保守” = 律法主义或教条主义),就越敬虔,生命也越好。

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记得某位名牧回忆说,他从前在校园团契时,早晨6点去校园某处祷告,有一天去了发现另一个团契已经在那里祷告了,于是大家相约第二天5:30去占位子……过了几天,另一组基督徒团契5:00就到了。

这就是所谓的属灵竞争——看看谁更‘基要保守’的现实运动。问题在于,祷告只是一个方面,还有每年读经多少遍,是否相信地球只有6000年,是否每句话结束都加上“感谢主”或“哈里路亚”,是否用吉他带敬拜的人应该被独唱诗篇派瞧不起,进入教会学校的子弟可以斜眼公立学校的孩子等一大堆事情可以供大家“追求”敬虔。

于是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属灵表演和冒犯性的行为艺术出现,或者涌现出一大批神性写作的“诗人”。


但有些话题似乎不得不提出来。按照最近大热的Dr. Beth Barr的说法,尽管一个话题不讨好,但只要是认为有价值的严肃话题,仍然应当毫不惧怕地提出来,因为一个话题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对话的方向

《信任崩塌》就是这样的话题,一大批读者意识到了属灵虐待的可能性,并参与到讨论之中,至今还有读者在和我讨论这一类问题,或者希望寻求帮助。

“圣经辅导”的问题也同样,教会应当意识到不同的声音,特别是传道人需要意识到其中有太多值得讨论的地方。实际上,“圣经辅导”系列的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话的讨论方向,至少在我的印象里,最近大家友好了不少。

希望“年轻地球论”的讨论也有相似的对话效果,不过我是不打算过多参与了。

明天的讲道,讨论耶利米哀歌第3篇,作为教牧辅导的模型介绍——一种实证有效、符合圣经的整合辅导模型(REBT结构化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