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 我对公众号的看法一向是,公共空间发表的文章,就可以接受公共评论。新年打破惯例,将“不平衡的讲道”系列继续写下去。2. 不针对具体的人。不批评具体的事工。只讨论释经和讲道的原则问题。3. 汉语语法中有所谓的趋势性补语。放在后面的语法部分解释。问题在于,如果传道人的中文语法出现理解失误,将“站起来”这样的短语中的**“起来”单独拿出来**作为讲道的关键字,而这个补语又是原文中没有的字眼儿,从讲道的设计上,已经大大地失去平衡。旧文一篇,兹据两例。4. 讲道,首在释经;而释经,首在对语法的把握。语义不明白,后面的分析和解释,应用和命令,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不平衡的讲道,大多是释经上缺乏坚实依据的讲道。

看到一篇讲章,“正确运用你的恩赐”。

多年以前我在教会做翻译,牧师们周六将大纲发给我,以作准备,所以见识过各种样子的讲道。

当然,印象最深的是一篇讲生命翻转的讲道,题目叫“翻出来”。

问题不在于讲道内容有多不靠谱,而在于讲道选择的经文,其角度之匪夷所思,异军突起,变幻莫测,柳暗花明,完全不是我等可以想象的,听了之后令人肃然起敬,会心一笑。

这篇讲道的经文就是马太福音1:23:

说:

必有童女怀孕生子;

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

(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 神与我们同在”。)


最近又见另一篇讲道稿大纲,题目叫做“正确运用你的恩赐”:

这两篇讲道稿都是用了不恰当的经文来解释一个“正确的”主题或教义。这是解经不准确造成讲道的严重问题。第一篇就不说了。第二篇的问题在于:

  1. 如火挑旺起来,ESV作“fan into flame”,原文是“ἀναζωπυρεῖν”,或者rekindle。英文的意象是用扇子将火扇旺,在希腊文原文是再次旺盛的意思。我们大概很难想象有人会用“into”或“ἀνα”一类的词来作为讲道的关键字,但用“起来”作为关键字,就是这么个用法。
  2. 提摩太后书2:1的问题:

1 我儿阿,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
1 You then, my child, be strengthened by the grace that is in Christ Jesus,
1 Σὺ οὖν, τέκνον μου, ἐνδυναμοῦ ἐν τῇ χάριτι τῇ ἐν Χριστῷ Ἰησοῦ,

这句话又是我要找的典型类型。如果仅看中文翻译,这句话是一个主动语态:你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但英文和希腊文原文的动词都是被动语态的,动词的行为人(agent)是Grace,所以不是让提摩太自己刚强起来,而是要求他被恩典所坚固。

这是汉语不喜用被动语态所造成的翻译后果。于是,呼吁提摩太起来,就已经错失了保罗的意思。应用到讲道上,呼吁所有人都起来,已经不知道去那里了。

这就是我最想考察的地方:和合本的翻译和我们对和合本译文的理解,是否影响到我们对福音的认识?比如,一个基督徒按照主动语态的理解,竭力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他会怎么做?结合上下文会造成怎样的理解和后果?

虽然不是我的主要关注点,这一节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词汇没有译出:ESV作“Then”,原文“οὖν”,亦可作“therefore”。这个词表示,保罗给予提摩太的命令,乃是有前提的,需要在第一章里找出其前提来,才能完全理解为何是这个命令。详细的分析此处略过不提。

3. 因此,提摩太后书1:6和2:1,都没有“起来”的意思。讲道的时候,拿一个原作者没有表达的概念作为主题,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偏离原意的解经方式了。


下面的说明,引自安徽师范大学熊仲儒教授的新浪博客,提取时间是2017年9月13日。原页面现在已经加密,访问不到了。不过知识点还是可以学习。

趋向补语

一、涵义

(一)趋向补语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二)由趋向补语“来、去、进、出、上、下、回、过、起、来”等充任的补语叫趋向补语。例如:“走进、跳出、爬上、滑下、拿来、送去、寄回、飞过、撑起、打开”。趋向补语总是读轻声。(《语法讲义》朱德熙)

(三) 趋向补语指: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的趋向动词。其中有简单趋向补语“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以及“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与“来、去”构成的复合趋向补语“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开去、到……来、到……去”。趋向补语共有二十八个。(《趋向补语通释》刘月华)

二、趋向动词

(一)1、趋向动词:表示移动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限于下列这些

| | 上 下 进 出 回 开 过 起 | |---|---| | 来 去 |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开来 过来 起来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开去 过去 |
2、在趋向动词里,“来”“去”可以做其它几个动词的补语,例如: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开来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 ——

北京话里没有跟“起来”“开来”相配的“起去”“开去”。

此外,“开来”是粘着形式,只能做别的动词的补语(打开来、分开来),不能单用。

(二)所有的趋向补语的主要语法意义可以归入三大类: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全部趋向补语都具有趋向意义,大部分趋向补语有结果意义,少数趋向补语有状态意义。

1、趋向意义

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是基本意义,也就是作为趋向补语的趋向动词本身所表示的意义。趋向意义是方向意义,表示人或物体通过动作在空间的移动方向。

2、结果意义

有相当一部分趋向补语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即具有结果意义。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结果意义与非基本结果意义。

(1) 基本结果意义

基本结果意义一般来说是每一个具有结果意义的趋向补语所必有的。它通常表示动作的一种自然结果,与其趋向意义有内在的联系。比如“关上门”、“闭上眼睛”,“上”表示“关、闭”的自然结果。“门”与“门”或“门框”、“上下眼皮”的接触;把两根绳子接起来”、“把水和牛奶混起来”中的“起来”表示动作 “接”、“混”的自然结果——“两根绳子连接”、“水和牛奶混合(结合)”。

(2)非基本结果意义

有相当一些趋向补语具有不止一种结果意义。基本结果意义以外的结果意义,我们称为非基本结果意义。最重要非基本结果意义都与实现动作结果的主现条件或客观条件有关。此类结果意义常以可能式的形式出现。比如“住不上大房子”.“当不上干部”。

3、状态意义

趋向补语的状态意义是比结果意义更为虚化的意义。它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与空间无关。只有“起”组,“上”、“上来”(少用),“下”组,“开”具有状态意义。

状态意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足表示进入新的状态,一类表示已进行的动作或已存在的状态继续。

(三)由“来、去”充任补语的述补结构后边只能带一般宾语,不能带处所宾语,处所宾语要插在述语和补语之间。例如:

进来一个人 回去一个人 要来一本书 寄去一百块钱

*进来教室 *回去学校 *拿来家里 *寄去上海

进教室来 回学校去 拿家里来 寄上海去

如果述语是及物动词,指人或指物的宾语也可以插在述语和补语之间,例如:派一个人去/拿一本书来。

由“进、出、上、下、回、过”等动词做补语的述补结构后头可以带处所宾语,如:走进教室/拿出图书馆/爬上山顶/搬回老家。

(四)“了”与补语位置

例句:

①他跳<上>了车子,一阵风似的扑<来>。

②江岸和江心,闪<起>了航标灯。

③远处传<来>了脚步声。

④人们绝不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⑤森林里跳<出>一只大老虎。

⑥一个中年人挨了<过来>,把他的小母牛端详了一会。.

1、动态助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如例2;有时候“了”加在补语之前,这时句子不会出现宾语,如例6。

(五)趋向动词做补语,有时有引申义,例如“笑起来”的“起来”表示开始,“笑下去”的“下去”表示继续,这种用法的趋向动词已经虚化了。

(六)“进来、进去、上来、上去、回去、回来”等又可以放在别的动词后头充任趋向补语:

走进来 跑出来 爬上来 跳下来

走进去 跑出去 爬上去 跳下去

送回来 扔过来 站起来 分开来

送回去 扔过去 —— ——

我们管这类补语叫复合趋向补语。复合趋向补语也总是读轻声。

(七)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所带宾语的位置。决定这类格式里宾语未知的因素有三个:(1)宾语是一般宾语还是处所宾语;(2)宾语是有定还是无定;(3)充任述语的动词是及物的还是不及物的。

(1)一般宾语的位置比较自由,处所宾语只能插在复合趋向补语中间,即“进、出、上、下、回、过”之后,“来、去”之前。例如:

走进屋里来

拿出图书馆去

爬上山顶去

跳下水去

送回北京来

飞过大海去

(2)无定宾语的位置比有定宾语自由。不论充任述语的动词是及物的还是不及物的,无定宾语都可以占据一下三种位置:

(a)述语之后:飞了一只苍蝇进来/拿了一本书进来

(b)复合趋向补语中间:飞进一只苍蝇来/拿出一本书来

(c)整个述补结构之后:飞进来一只苍蝇/拿出来一本书

有定宾语只能在述语是及物动词的格式里出现,而且只能占据(a)(b)两种位置,不能占据(c)的位置:

(a)叫老王出来~叫他出来 拿那本新的出来

(b)叫出老王来~叫出他来 拿出那本新的来

(c)*叫出来老王~*叫出来他 *拿那本新的出来

(3)在述语是不及物动词的格式里,有定的体词性成分不能作为宾语出现,只能作为主语出现。例如:

那只苍蝇又飞进来了

老王跑出去了

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2、《语法讲义》(朱德熙)

3、《趋向补语通释》(刘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