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CAT(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MemoQ,功能复杂,学习曲线很平缓。但在最初接触MemoQ的时候,难度最大的地方并不是软件的运用(毕竟我也算是一位不错的“Hello World!”软件开发工程师,当年考系统分析师全国资格考试,顺手拿了一个全国第三的高分,名字挂在信产部的网站上),而是领域知识和概念的把握,比如什么是语料库,术语库,如何构造,如何使用等等。
但是工具的便利在于,一旦投入时间学习,对于以后的工作就会大有帮助,所以按照“delayed gratification”的延迟满足原则,花一点(甚至大量)时间学习技能,并不算一种浪费。
前一篇事工哲学(42)的文章讨论“时间价值管理”,大概接下来应当谈谈“求助与独立的价值管理”。
有人喜欢在简单的事情上求助朋友,在工具的学习上很快就放弃。比如在工作的时候,常常有人会提出一些连百度都知道答案的问题,而不是首先去使用搜索引擎;翻译的群里,有人并不事先给出自己的译文,直接抛出一大段没头没尾的文本,求问最佳的翻译;采用微信聊天,而不使用更直接的语音(或者更职业态度的电子邮件),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耗费几十分钟;或者我们家的小姑娘(她并不算是同样)反复询问我还有几天到星期二,其实她完全可以掰起指头自己数数……
大多数问题都是举手之劳,但有的时候我的大脑明显被两种语言所占据,正在紧张的翻译过程中,一旦被打断,往往需要1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而另一些时候,引起问题的本来就是双语。
翻译领域有一个很大的业务叫做软件本地化(localization),可以自动地根据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来显示菜单和帮助。有的时候浏览器也来掺和,如果我通过某个俄罗斯或德意志的vpn服务器上网,界面上就一片狼藉。
所以我一向习惯将所有菜单都设定为英语。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在学习界面操作的时候,我可以直接使用英文帮助文件(往往软件本地化的时候,只有菜单变成了中文,而帮助文件要么采用google翻译自动生成,质量不高,要么就完全没有翻译)。
我的朋友们,即使在使用wordpress的时候,也会使用中文后台的Dashboard,或者在使用MemoQ这种专业翻译辅助软件时,使用中文菜单。
于是,当他们以为我是这一类软件的专家,同时没有事先穷尽一切努力去查找百度、google、知乎、reddit、在线帮助、youtube教程、抖音之前,就来问我这个对中文界面一无所知的人,如何“设置字体替换”,而我想了半天,试着准确地回答“请使用setting/font substution setting”,却得到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我的界面上找不到你说的东西!”
对话就这样在双语的环境中进行下去,我心里担心朋友们会觉得我敝帚自珍,故意敷衍,而我则因为无法提供帮助而陷入了抑郁之中……
后来,我对每一个使用MemoQ的朋友说,请你先更换成英文菜单吧。既然都是这个级别的译者了,大概英文对你不是很难。其次,请先把在线帮助过一遍,把基本概念梳理一遍,再来提出问题比较有趣,或者我也能受到激发,通过解决一个未曾见过的问题,学习到新的知识。
2011年,“Science”有篇论文讨论搜索引擎对人类思维的影响。似乎有明确的迹象表明,搜索引擎渐渐替代了人的记忆,或者人渐渐将搜索引擎当作了“外部记忆库”,于是不再费心去记忆重要的事实。
这种情况会影响到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相信信息会被计算机保存,我们就会更容易遗忘,更不容易记忆。
当然,在一个信息可以被大规模修改的时代,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你现在百度谁是中国足球队进球最多的球员,可能会得到一片空白。
而在信息可以方便检索的情况下,默认另一个人是我们的外部记忆库或专家库或百科全书(Emma常常对我说,噢噢,又把你当百科全书了),大概是搜索引擎带来的记忆力改变和使用习惯改变的另一种效应。
互联网对人类行为的绑架,按照Tristan Harris的文章“How Technology is Hijacking Your Mind”,列举了大概10种:
Hijack #1: If You Control the Menu, You Control the Choices。控制了菜单,就控制了选择。互联网提供了什么内容,我们就吸收什么内容。于是没有人问,我还有其他选择吗?什么选择并不在菜单上? Hijack #2: Put a Slot Machine In a Billion Pockets。将app变成一个“可变奖励”机器,或者老虎机。如何吸引人不断打开微信?如何让人不断刷新朋友圈?信息流变成一种不可预料的奖励,不知道打开以后会看到什么,于是一个app就变得吸引人了。纯粹心理操纵。 Hijack #3: Fear of Missing Something Important (FOMSI)。害怕错失重要信息。但是,担心错失任何信息,并非我们受造的本来。凡是没看到的信息就是不重要的,如果真的重要,信息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让你知道。比如,微信联系不上我的人,通常可以找到我的电子邮件,并有把握地找到我。如果使用微信,默认都不是重要信息。 Hijack #4: Social Approval。社交认可。我们会高度介意自己的流量和点赞数目。甚至写作本身已经不重要。最后,写作的题目和内容也被社交圈的偏好所带领了。 Hijack #5: Social Reciprocity (Titfortat)。社交互惠。你给我点赞了,所以我有义务给你回点一个。 Hijack #6: Bottomless bowls, Infinite Feeds, and Autoplay。无底洞,自动播放,或者知乎的不断下拉显示。 Hijack #7: Instant Interruption vs. “Respectful” Delivery。立刻打断人的方式更容易得到回答。所以,app鼓励弹出,而不鼓励电子邮件这种更尊重别人时间的沟通方式。我现在较为常用的是,如果有人在微信聊天上唤起了我的注意,我会在对话的过程中立刻切换为语音方式,尽快地讨论问题,结束对话,转回自己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中看不到,就忽略信息了。以后也不会再回复。 Hijack #8: Bundling Your Reasons with Their Reasons。将商业理由包装在你自己的使用理由之内。看起来是为你好,其实是为了app多挣钱。 Hijack #9: Inconvenient Choices。让选择变得很难,虽然表明上看起来我们有自由选择权,但即使推广一个signal,用了好多年也不算成功。 Hijack #10: Forecasting Errors, “Foot in the Door” strategies。当你点击一篇文章时,并不知道自己要花费多少时间或消费多少钱。所以,最好把“阅读需要5分钟”这样的提示放在前面,显示对读者的尊重。
如何克服这样的绑架?Harris的简单结论是:
We need our smartphones, notifications screens and web browsers to be exoskeletons for our mind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at put our values, not our impulses, first. People’s time is valuable. And we should protect it with the same rigor as privacy and other digital rights. (技术是我们的思想和人际关系的“外骨骼”,但不要冲动式的使用技术,而是真正发挥技术的价值。特别需要尊重人的时间价值,就像保护我们的隐私或其他电子权利一样,保护我们的时间。)
独立日的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