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成都中院连续发出了几十个公告,想要遮掩一个短短的判决声明。
许多人说,生在2019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正在经历今后10年中最好的一年。
朋友圈刷屏的基督徒们大多数不太可能支撑得到元旦,就像前几天的“同婚”签名一样,只会在某个群里落下一地鸡毛。那些用各种怪异符号与谐音字割裂得支离破碎的文字,那些胆战心惊的叙事或“呐喊”,也绝不再可能“美得惊动了中央”。
9年是一段很漫长的日子,7天一个回合的热点话题很快就会被另一个热点占据,甚至按照需要被制造出来。
使徒行传里有一场逃亡,彼得蒙天使所救,随即离开耶路撒冷去了远方。但多年之后他或许仍然记得,耶稣给他的使命,“照顾我的羊”。耶稣甚至对他说,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约翰福音 21:18-19 和合本)
那时主所爱的另一个门徒(疑是约翰)也在场,知晓自己的命运之后!彼得大概心中也有一点忧伤,于是好奇想知道约翰的结局如何。
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 (约翰福音 21:22 和合本)
所谓呼召与托付,大抵是这样。有人束手,有人薪传,有人被希律见猎心喜抓来祭旗,有人被流放孤岛在异象中见到耶稣来的景象。
窗外风雨如晦,沉默良久,为了此事祷告。
昨晚,此事发生之前,我为神所托付给我的,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无所不知的复活的主啊,你知道我爱你。我想要竭力保守你所交托的教会与弟兄姊妹,求你赐我分辨力,知道如何行在你的旨意之中。
不知道留给我的时间还有多少,但我知道,神所求并非才干勇气,不过忠心而已。
圣诞假期结束,读书二册,从神学、哲学和事工上反思明年的工作,翻译也日拱一卒,不觉做了几万字。明日无暇,今天发出第二章吧。第三章就开始渐渐有趣起来。
平衡的讲道
第二章 新约教会的事工优先顺序与重点
对新约稍作研究就能发现,教牧事工的哲学绝非单面,甚至也不是双面的。这种哲学必须涵盖方方面面,因为新约教会的实情就是如此。在所做的一切事工中,新约教会特别强调某些功能。如果我们的事工哲学要反映出圣经的教会观—真正的基督教事工哲学必定如此—那么我们的哲学必须体现出圣经高度重视的功能之重要性。
新约并没有系统性地讨论教会论。大多数时候,我们通过归纳法来认识教会的性质。我们研究使徒行传,了解早前教会的活动和进展。我们看见她开始快速成长,注意到早前教会领袖采取各种步骤,确保她行在神的旨意中。我们发现一些总结教会日常活动的陈述:“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使徒行传 2:42 和合本)。我们注意到这个群体的某些特点,比如卖掉财产凡物公用,每天去圣殿和各人家里祷告,不断赞美神,神将得救的数目天天加给他们。我们看到早前教会公开宣讲信仰,无论是在教会聚会中还是敌意环境下都不住口。我们观察到教会领袖如何应付逼迫、教会纪律、教义纷争、组织机构、向别处和外邦人宣讲等各种问题。
从使徒行传之后的书信中,我们也找不到完整的教会宪章或规程。相反,我们发现地方教会纠结在各种教义与实践问题中。有的时候,我们发现教会成员面临难题,需要鼓励。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保罗和彼得对教会领袖给予指教。
如果使徒行传或某一封书信以更为清晰有序的方式记载了教会治理和事工的规定,不是更好吗?但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内容。相反,新约以粗线条的笔触,印象派的手法刻画了早前教会的形象。为何在这些事工领域需要多元化的思维,这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中间才有人坚信,新约教会乃是天生的主教制,而另一些人则同样坚信,教会须得是会众制或长老制。同样,新约尽管特别强调了某些事工,却没有提供一种单一的事工哲学。那么,新约有哪些特别重视的事工领域,应当在我们的事工哲学中予以强调?下面,我要冒着忽略其他重要之处的风险,简短地讨论其中的几个方面。
They Carefully Set Ministry Priorities 仔细设定事工优先级
随着早前教会的快速增长—数以千计的新信徒加入—人们开始抱怨,有穷人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有些寡妇没有领到每日食物救济。当时的情况如下:
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使徒行传 6:2-4 和合本)
当早期教会规模尚小的时候,使徒们可能亲自承担了某些日常事务性工作。随着教会增长,设置优先事项的需要越发迫切,他们需要集中精力以祷告传道为要务。实际上,在领导一个年幼的教会时,这是事工哲学中最基本的纲领性原则。
在讨论教会的性质和目的方面,以弗所书大概是最清楚详尽的文献之一。当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他相信教会中所有成员应当彼此分担事工。那些有领导恩赐的人无需独自承担教会所需的所有事工。以弗所书4:11所提及的领袖恩赐(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教师),乃是为了将福音传入新的地区,宣告神的真理,以及训练和预备教会里的每一个人有能力担当事工。正是因为教会领袖要承担上述最后一项任务,才使得地方教会的领袖们必须以祷告和话语的服侍为最优先的安排。
They Recognized the Spiritual Gifts of All 识别所有人的属灵恩赐
新约中共有五处经文讨论了属灵恩赐的概念(罗 12:3-8,林前 12,林前 14,弗 4:7-13,彼前 4:10-11)。尽管目前在属灵恩赐的某些方面尚存争议,但有一事可以肯定:神的灵奇妙地赐予教会成员各种恩赐,让教会可以凭借多样的恩赐,完成不同的事工。有些恩赐处于聚光灯下,另一些恩赐则隐藏在幕后。有些直接服侍所有人,有些则一次服事一个人。有些似乎特别实用,有些则更具超自然性。
然而,属灵恩赐也可能被滥用,带来问题。保罗在哥林多提到前书 12-14章里提到某些问题。尽管他强调,若缺乏基督一样的爱,属灵恩赐不过空虚无益,但他仍旧认可恩赐的重要性。他在罗马书 12章里讨论恩赐时,就没有直接责备归正的话语,而是简单地指出,教会里每一个人都应当按照个人所得的恩,专心服侍。
恩赐的目的是服事教会内外多种多样的需要。恩赐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教会若要运行正常,所有的恩赐都不可或缺。早期教会意识到这一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事工。
They Emphasized Worship 对敬拜的强调
旧约中的犹太人是一个敬拜的民族。早在会幕和圣殿建立之前,他们就开始个人和家庭的敬拜。
敬拜上帝被人们视为基本的义务。无论私下还是公开场合,敬拜都包括赞美、祷告、教导和献祭。尽管族长时代的敬拜似乎并不正式,但会幕的建立带来了更为系统的公开敬拜仪式。圣殿建立之后,敬拜的流程甚至更为规范。
即使圣殿被毁,百姓被流放,有信仰的犹太余民仍然坚持祷告和默想。缺少圣殿祭坛,有些礼拜活动不得不从简。然而,但以理、尼希米和以斯拉等人仍然表现出深刻的属灵委身。新约时代直到如今,在犹太人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会堂,大概就是从流放巴比伦时期开始出现的。会堂礼拜的主要元素是赞美、崇拜、祷告、朗读和解释圣经。在犹太传统中,这些活动都有详细的规定,新约中犹太背景的基督徒也完全接受了这样的做法。耶稣自己也一向在安息日参加会堂的活动。
尽管最早一批从犹太教归信基督的人一段时间继续在圣殿里礼拜,或者至少在圣殿赞美和祷告,但这种情况似乎仅仅持续了数年。新约最后一次提到基督徒参与圣殿礼拜是使徒行传 21章记载,保罗与一群新近皈依的犹太基督徒进入圣殿参与洁净的仪式,被犹太人抓捕。
早期的犹太背景基督徒参加会堂崇拜则是另一件事情。巴勒斯坦的犹太会堂众多—有人认为,光是耶路撒冷就有500座左右—因此规模很小。只要有十个犹太成年男子聚居,就可以设立一个会堂。与单一巨大的圣殿相比,会堂的规模不大,数量众多,基督徒在其中容易引人关注,引发对教义的争论。因此,基督徒渐渐在圣殿和会堂之外聚会,但在进入新的地区时,仍旧常常利用会堂作为当地传福音的起点。
新约教会的礼拜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会堂的模式,尽管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教会完全袭用了会堂礼仪。使徒行传前几章提到大家一起用饭—或许是聚餐,或许是领圣餐,一起祷告,并穿插教导。保罗说,聚会的时候“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哥林多前书 14:26 和合本)。但从上下文看,这里更多指的是有序的敬拜而非敬拜的内容。在教牧书信中,保罗强调了祷告和话语的教导。
They Practiced Evangelism 传福音
早期教会非常严肃地对待耶稣最后的命令,要让万民做门徒(太 28:18-20)。这项事工从分享在基督里得救的福音开始,带领人建立信心,并借着洗礼让人归入信徒的团契。尽管这并非使人做门徒的最终成果而仅仅是开始,但传福音却是一个极为必要的开始,是早期教会积极参与的事工。
只要简单研究使徒行传就可看到,早期基督徒将传福音视为最优先的任务。从五旬节以降,教会在不断传讲福音的过程中,从一小群基督徒开始不断成长壮大。这些基督徒并没有被动地传福音,而是在个人层面上和教会专门分别差派植堂团队上,都有意识地积极参与。
我们提到腓力时,常常记得他遇到埃塞俄比亚女王甘大基手下位高权重的太监的故事(使徒行传 8:26以下),但少有人记得他在撒马利亚一带开创性的传福音工作,甚至早于彼得和约翰到达之前(使徒行传 8:4-8)。许多人一处一处地传福音,腓力是其中一例。
尽管彼得和约翰前往撒马利亚主要是为了回应腓力早前成功的福音事工,但他们也是传福音工作的一部分。在返回耶路撒冷的时候,他们有意选择迂回的路线,沿途向众多撒马利亚村落传福音。保罗和巴拿巴以及后来的保罗与西拉组合,乃是早期教会派遣团队进入遥远地区传福音的重要案例。这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因为使徒团队是地方教会差派,并向教会报告和负责(见使徒行传 13:1-3;14:26-28)。
新约书信主要是劝勉和归正性质,写给已经建立的教会,但读者仍能从中发现传福音的重要性。信仰不是个人私藏的宝贝,而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马书 1:16 和合本)。除了解释和澄清福音的含义之外,罗马书、加拉太书和希伯来书等书信都多次鼓励读者传福音影响世界。
例如,保罗腓立比书中曾经比较温和地批评教会,要求他们不仅在教会内部追求公义,在社会上也好公义度日,建立福音的好名声。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 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腓立比书 2:14-16 和合本)。
同样,彼得采用旧约中极为生动的语言,提醒读者牢记自己的特权与责任: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彼得前书 2:9-10和合本)。
尽管类似的段落在新约中相对稀少,我们却无需怀疑,以为圣洁的生活、与神保持正确的关系本身就是生活的终极目的。相反,它们是为了把荣耀归给神,影响他人,让人认识神。
They Emphasized Edification 强调门徒建造
大使命的第二部分,使人成为门徒,乃是要建造信徒,让人在基督里成熟起来。耶稣告诉门徒们,当教会进入世界,同时需要给人施洗(赢得信徒)和教训人:“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 (马太福音 28:19-20 和合本)。
我们发现这是最早的教会遵循的模式。使徒行传 2:42说,早期教会“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使徒行传 2:42 和合本)。大部分新约文献都在讨论耶稣的教训以及后续使徒的教训。
关于教会功能,最丰富的讨论见于以弗所书第4章。我们在其中可以发现有关教会运作的概要,也有如此运作的终极目的。保罗说,神赐给教会有恩赐的领袖—具体说来,有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教师。这些领袖有责任预备神的百姓(所谓的平信徒),各尽其职,好让整个教会得以“建立”,直到“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最终“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以弗所书 4:11-13 和合本)。
在别的地方,保罗说他自己愿意“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腓立比书 3:10 和合本)。他后面继续说到: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所以我们中间,凡是完全人总要存这样的心 (腓立比书 3:12-15 和合本)。
早期教会非常地对待属灵成长,希望每一个人都长成基督的形象。
They Valued Christian Fellowship 重视基督徒的团契
早期教会常被人厌恶甚至逼迫,迫切需要属灵支持和鼓励。因此,信徒口中的团契并非点头之交或偶尔聚餐。他们说的是一种新的事物—一个新型社区—需要属灵重生之人,带着属灵的需要和渴慕加入其中,才能获得成员资格。使徒行传告诉我们,最早的教会成员们“彼此交接”(使徒行传 2:42)。
名词koinonia在新约中出现过大约20次,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典迈锡尼时代的希腊文(已知最古老的语言)。这个词的含义包括“联合,共同,团契,参与”等。(J. Schattenmann, ‘Koinonia,’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vol. 1, ed. Colin Brow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5), 639. Discussion in this paragraph is based largely on this article, found on pages 639–44.)在古希腊文化中,它被用来表示“诸神与人类之间显然的、牢不可破的关系”。有趣的是,七十士译本从未用这个词来形容神和人的关系。koinonia也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很像我们所谓的“兄弟情义”。
新约同时用到上述两种用法。使徒约翰的信中,两种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 (约翰一书 1:3 和合本)。相交的垂直和水平维度不可分离。基督徒团契并非简单地为了共同目的或价值观而聚在一起。相反,它的基础是超自然的属灵合一。这主要是神的工作,而非人的努力。正如夏腾曼(Schattenmann)所说,“但是 koinonia 表达了一种新颖独立之物。它代表着圣灵带来的一致与合一。”(Schattenmann, 642.)
这种混合属灵与人际维度的团契,可见于腓立比书2章里常被人引用,讨论谦卑含义的经文:
所以,在基督里若有什么劝勉,爱心有什么安慰,圣灵有什么交通,心中有什么慈悲怜悯,你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使我的喜乐可以满足 (腓立比书 2:1-2 和合本)。
显然,人际的合一建基于我们在属灵上与基督和圣灵的合一。
甚至早期教会钱物公用的做法也与koinonia的概念有关。 koinos 的词根有几种含义,其中之一是“公有资产”。当我们读到使徒行传 2:44“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或者使徒行传 4:32“没有一人说他的东西有一样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斜体为作者所加)时,所用的词都是koinos。同样,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8:4说,马其顿信徒为耶路撒冷教会奉献的财物乃是“在供给…上有份”(ten koinonian tes diakonias)。
我们必须牢记,凡物公用是在强烈的属灵合一感受下的完全自愿的行为。
在经验上,信徒属灵的合一借着他们与耶稣的联合成为生动的现实。他们意识到,自己必须与那些有需要的弟兄姊妹分享财产,方能表达这种合一。实际上,他们构成这样一个信心共同体,有赖于这样的做法。
(Richard N. Longenecker,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 9, gen. ed. Frank E. Gaebelein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1), 310.)
在我们思考事工与讲道哲学的时候,绝不能忽略团契—属灵共同体—这一重要的圣经概念。
They Exemplified God’s Care for People 体现出神对百姓的关心
早期教会继承了他们的老师耶稣基督的传统。耶稣关心他人的问题—无论是身体、情感或是属灵问题,所以早期基督徒也爱教会内外的人,同情他们的需要。
当然,旧约表明,这种善行根植于神的属性。
因为耶和华-你们的神-他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他为孤儿寡妇伸冤,又怜爱寄居的,赐给他衣食。所以你们要怜爱寄居的,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 (申命记 10:17-19 和合本)。
新约也继续对基督徒提出如此的期望。雅各极为实用地定义了何为真正的宗教/敬虔:“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书 1:27 和合本)。他还说: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雅各书 2:14-17 和合本)。
约翰更进一步提出,若出于爱帮助穷人,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爱神:
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约翰一书 3:16-18 和合本)。
早期教会正确地认识到,教会需要在社会上担负慈善的责任。尽管人们误将各种虚假罪恶加在他们头上,却无人责备他们不关爱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