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工哲学(104)|代码管理
原创Eddy Zhang跨文翻译KUAWEN2021-08-25 17:45:16 #事倍工半 前几天,有在微信公号上结识、线下尚无缘见面的朋友希望我写一篇讨论代码的文章。我对此没什么特别的观点,也没有计划到这个题目,所以很客气地谢绝了,希望他可以写一篇讨论的文章,我可以发在这个公众号上。 ...
原创Eddy Zhang跨文翻译KUAWEN2021-08-25 17:45:16 #事倍工半 前几天,有在微信公号上结识、线下尚无缘见面的朋友希望我写一篇讨论代码的文章。我对此没什么特别的观点,也没有计划到这个题目,所以很客气地谢绝了,希望他可以写一篇讨论的文章,我可以发在这个公众号上。 ...
第八章 新一代的新信仰 “每一代基督徒都应该操行其自己的信仰,无人可以活在上一代人的信仰中。”(G·艾伦·弗里斯) ...
很少有人研究教会里的自恋症候群牧师们。去年(2020),牧师、神学院教授兼临床心理学家Chuck DeGroat博士出版了一本200页的小书,《When Narcissism Comes to Church》,瞬间在亚马逊得到了375个评价,4.75的高分。 ...
文字翻译是一种历时性工作。译者的表述会持久地存留,等待另一个时刻的读者。 面对面的口语,是可以随意的,片段的,许多语法要素都经过表情或语境很好地表达,甚至通过对话之人共享的“隐秘知识”来表达。但书面翻译没有这样的同时性,需要很好地顾及历时性的表达。 ...
邓宁-克鲁格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英语:Dunning-Kruger effect),或简称邓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将其归咎于元认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无法认识到自身的无能,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的能力。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反之,非常能干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错误地假定他们自己能够很容易完成的任务,别人也能够很容易地完成。[1]但能力欠佳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不比能力较佳的人高。[2]邓宁和克鲁格于1999年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此认识偏差,他们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 ...
时间管理好的人会比较安全,但主要的安全因素是”never be caught“。 最近退出了微信里几乎所有的群,留下了一个作为”思想资源“——一个不准使用惊叹号,不准帖经文的群。 ...
我认得这人…… ——林后12:3 随口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段黑历史”,汉锋问,你的黑历史是什么? 我说这历史是不能说的,因为我正走在洗白的路上。但后来想想,还是说吧: ...
内向型人格。 周日和朋友吃饭,听见他早年工作的时候一天接打200多个电话,我就赶紧喝了一口果汁压了压惊。 我今天打了3个电话,然后就黄了一天。 ...
公孙杵臼曰:“立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
圣经辅导运动:最后的反思 Posted on February 28, 2015 by April Translate by Eddy 这是本系列最后一篇文章。我还能写更多。但是,希望我在这7篇文章中发表的材料足以表明,圣经辅导运动不仅不符合圣经,而且可能对寻求创伤和精神疾病医治的受辅导者造成彻底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