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期“释经与释经式讲道工作坊”(HHW Workshop)报名
安息年很快就结束了。本来想着要做“A Secular Age”的英文读书会,但这事等回国再议吧。也许是一个月一次,每次一章的讨论节奏。 ...
安息年很快就结束了。本来想着要做“A Secular Age”的英文读书会,但这事等回国再议吧。也许是一个月一次,每次一章的讨论节奏。 ...
对于一本书,最温柔的批评,就是不去阅读,完全搁置。 其次,就是安静地呈现原文和译文,不置一词。 一旦要展开讨论,自然就涉及到具体的语法细节和阐释学。在这个层面上,即使是最温和的讨论,也多少会有些负面。但我认识好几位闻过则喜,乐于改进自己翻译技巧的译者。他们的态度是,翻译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翻译一篇论文,继续关于教义神学与历史神学、圣经神学的关系之讨论。 这篇文章会具体涉及旧约神学的问题。参考的案例,自然是威敏在21世纪以来,失去好几位杰出旧约学者的公案: ...
神学作为哲学皇冠上的明珠,从来没有暗投到我这里来。作为一个自小缺失了“基督教古典教育”启蒙(甚至小学也只读了4年)的工科生,当我进入神学训练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诗曰:四十一年过去,飞起一脚尖)。 ...
按:本文译自Scholasticism for Evangelicals: Thoughts on All That Is In God by James Dolezal,作者是约翰·弗雷姆(John Frame)。原文发表于2024年10月7日。 ...
我曾经提出过一个“神学翻译第一性定理”: 翻译不正确 -> 没有读懂原文。 除了少数问题是语言组织上的缺乏经验或模式,更多的翻译问题可以理解为没有读懂原文。 ...
As the pool of early twentieth-century anglophone theologians with an interest in Dutch theology, or furthermore the ability to read Dutch, was relatively small, such references to Bavinck were fleeting. 徐译:由于20世纪早期对荷兰神学感兴趣或有能力阅读荷兰文的英语神学家屈指可数,所以对巴文克的谈论十分言简意赅。 ...
过去二十载,英语学界中兴起了对已故荷兰新加尔文主义神学家赫尔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1854–1921)的研究热潮。在此期间,巴文克所著的典册高文陆续被译为英文。与此同时,众多学者也纷纷摛文掞藻,于是关于巴文克神学思想研究的二次文献骈兴错出,布列于世界各地。 ...
岂不知留言的要受更重的审判吗?——俗各书3:1 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一篇文章为何或者为何不能呈现在公众号里。钰炜曾经给我留言说(paraphrased),“你怎么了?居然这样的文章也能发,而我无论如何修改都发不出来,只能写点重庆美食了……” ...
有些事,或者有些议题,是自己跳出来的。 最近因为一本书而有些搅扰。书的作者是金南俊,书名是《朋友,你真要走这条路吗?》,翻译署名JOYAN翻译组,出版社是橄榄(CRTS Press),韩文版序言上的时间是1997年,算是一本老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