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工哲学(107)|安息年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主日清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没有说名字,但笃定地对我说,有一本书是要寄给我的,但寄到了他哪里。如果有空,可以去拿一下。 ...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主日清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没有说名字,但笃定地对我说,有一本书是要寄给我的,但寄到了他哪里。如果有空,可以去拿一下。 ...
哲学上有所谓“能指”和“所指”,”应然“和”实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只是觉得这些术语能指颇多,所指不详,看似应然,实则不然。 ...
开放时代杂志2019年1月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到底有多少基督徒》,主要是讨论统计方法论的问题。普世科学研究网上有一篇发表于2018年11月的《中国基督徒人数到底有多少》,则给出一种更意气之争,更意识形态化的态度和估计。 对于个人而言,单凭我手机上1000多个熟人,我对重庆这个城市教会数据与基督徒数据的估计,大概比《Operation World》给出的7-9%的数据要低很多很多。我的朋友林先生对我说,海外对某个tribe的统计数据是这样来的: ...
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 ...
原创Eddy Zhang跨文翻译KUAWEN2021-08-25 17:45:16 #事倍工半 前几天,有在微信公号上结识、线下尚无缘见面的朋友希望我写一篇讨论代码的文章。我对此没什么特别的观点,也没有计划到这个题目,所以很客气地谢绝了,希望他可以写一篇讨论的文章,我可以发在这个公众号上。 ...
时间管理好的人会比较安全,但主要的安全因素是”never be caught“。 最近退出了微信里几乎所有的群,留下了一个作为”思想资源“——一个不准使用惊叹号,不准帖经文的群。 ...
内向型人格。 周日和朋友吃饭,听见他早年工作的时候一天接打200多个电话,我就赶紧喝了一口果汁压了压惊。 我今天打了3个电话,然后就黄了一天。 ...
周一和几个朋友在南山住了一晚。天气较热,信号不好,晚上的工作坊因为手机过热而反复掉线。 结束之后,朋友们又聊天到深夜。 ...
当教会采取一致行动时,往往给个体带来不同的后果。 最近,美国最大的日报之一,华尔街日报,有一个很重要的报道:深圳有一家教会整体去了韩国的济州岛。 ...
第一次的Ministry Multiplication Cycle工作坊昨天最后一次讨论。 和计划的不太一样,本来打算弄成读书分享会,结果第一次讨论就没有收住引言,变成了“Four Types of Church”的分析,以及接下来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