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二职业

过来人的白皮书

我想写的很多,也写了很多(都删掉了)。写完就好受一点了。但能说的只有这么多。祝一切顺利,安全归来。

man standing beside train

不想冒犯你的悲哀

最近有个书城的库房被封了,无法发货。但很快就听说,这样的事情铺天盖地而来,或者并非个案。最近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好消息,唯有坚持当下、手中的小事,才能抵挡身边弥漫的抑郁情绪,安静地思考那些去国之人有些得意、有些内疚、有些不舍、有些不知所措的秋日红叶。 韩非子传道最近写了一篇《思想文士|一则让我不适的金句》。他一向写得很好,但唯有在面临被拉去酒店隔离的挣扎委屈之间,大概他才会想起这句话来,或者唯有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才有了酒壮心头志,意向胆边生的豪气,一抒胸意地写这样一段评论吧。我读了以后只是叹息而已,若干年之后,这些处境消失了,我们还会记得当年的写作动机吗?算了,不多说了。祝他在封控之中平安。 而我有点盼望天主教弥撒的“恩典注入”了。如果恩典和疫苗一样,打一针加强就可以管6个月,何必现在殚精竭虑有小心翼翼地想要在朋友圈注入一点盼望呢?一方面我不能说赞成“润学”甚至“难民润学”的得势,另一方面我又不太想冒犯许多亲爱的朋友那些悲观的情绪。事在两难,我只能想起大先生“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近体古诗…… 昨天的释经讲道工作坊,讨论了约翰福音 5:35-40,自觉颇多新意。主日讲道则采用前一周分析的罗马书 5:1-11,都是为了注入盼望。这一期的释经讲道工作坊做完,要开始做新课了。或者就是新约概览-保罗书信吧。不多说了,最近要抓紧做文本编辑的工作,文债已经堆积如山。但说几句总是好些。

gray rock formation near body of water

历史还是历史吗?(Is History History)

按:这是美国历史学会会长James H. Sweet 博士8月17日在Perspectives on History发表的一篇评论。这篇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非常多的批评,甚至有人因为他引用的示例,直指他是一位种族主义分子。
但他对当下主义的批评是有益的,对于我们讨论历史神学和思想史、理解“宗教改革500年演讲”、中国五月花的“普利茅斯开拓史”、“闭关锁国”新观、在家历史教育等都有很大的启发。

日记:制糖一年

制糖已然一年,是时候写点小结作为纪念。   去年这时候,拖家带口来到西湖边。满满一货车厢装的不只是我们的行李,更是我们的满腔期待与满心疑虑。面对未知,我们既期待上主会做什么超乎人理解的工作,又暗自忖度,在掂量过自己的斤两之后定下一个惴惴不安的小目标。   感恩的是,小目标基本达成,这也验证了一套… 日记:制糖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