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ovember 2022

grayscale photo of ship on sea

Noah’s Ark, a.k.a. 方舱

Noah’s ark, aka 方仓。All righteous- positive persons (about 8) and some animals were sent into it. Hold for one year and don’t forget to check olive green before out. After healed, be careful of alcohol and nakedness when you have 3 soft ribs, aka 软肋。good luck the rest fellows.

low light photography of brown window blinds

神学翻译杂谈(42)|神学译者的素养与心理

明年希望恢复神学翻译研讨会,有感兴趣的译者可以报名了。好吧,我也来强调一下,这可能是免费-公开的研讨会(嗯,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讲座要特别声明自己是免费公开讲座,难道讲座不应该默认全是免费公开吗?),但需要自带投名状——你的英汉对照译文,供大家讨论和批评。

bottle equipment factory fix

事工哲学(137)|万圣节的宣教意义(Hollowen as Mission)

按,本来不必细写。但“无法救赎的“单边”神学”似乎太隐晦了。这也是一个逐渐处境化的过程——尽量减少冒犯,渐渐地改变观念,争取更多的同意而不是对抗性思考。
我的叙事不一定是历史,所以不用和我争史实问题。我的资料来源就是维基百科,所谓下沉事工的脚手架而已。但从宣教策略上思考节日,无疑是有意义的,也是一种尽力的提拔,希望我们不至于沉得更深。

man standing beside train

不想冒犯你的悲哀

最近有个书城的库房被封了,无法发货。但很快就听说,这样的事情铺天盖地而来,或者并非个案。最近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好消息,唯有坚持当下、手中的小事,才能抵挡身边弥漫的抑郁情绪,安静地思考那些去国之人有些得意、有些内疚、有些不舍、有些不知所措的秋日红叶。 韩非子传道最近写了一篇《思想文士|一则让我不适的金句》。他一向写得很好,但唯有在面临被拉去酒店隔离的挣扎委屈之间,大概他才会想起这句话来,或者唯有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才有了酒壮心头志,意向胆边生的豪气,一抒胸意地写这样一段评论吧。我读了以后只是叹息而已,若干年之后,这些处境消失了,我们还会记得当年的写作动机吗?算了,不多说了。祝他在封控之中平安。 而我有点盼望天主教弥撒的“恩典注入”了。如果恩典和疫苗一样,打一针加强就可以管6个月,何必现在殚精竭虑有小心翼翼地想要在朋友圈注入一点盼望呢?一方面我不能说赞成“润学”甚至“难民润学”的得势,另一方面我又不太想冒犯许多亲爱的朋友那些悲观的情绪。事在两难,我只能想起大先生“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的近体古诗…… 昨天的释经讲道工作坊,讨论了约翰福音 5:35-40,自觉颇多新意。主日讲道则采用前一周分析的罗马书 5:1-11,都是为了注入盼望。这一期的释经讲道工作坊做完,要开始做新课了。或者就是新约概览-保罗书信吧。不多说了,最近要抓紧做文本编辑的工作,文债已经堆积如山。但说几句总是好些。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