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ecember 26, 2019

传统讲章结构

困在遥远的海盗船中,没有合适的工具(笔记本电脑,软件和词典等),翻译就是闲暇时间的玩票。上午尽量读书,终于读到最后几章,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需要祷告反思阅读的经验,写成文字表达出来。下午找到一处阳光下的荫蔽之处,用热点和手机加上pad来翻译着玩。 为“讲道学”的翻译祷告和募款之中。支持这个项目(平衡的讲道+讲道学手册的翻译,讲道学课程建设)的朋友,可以期待收到“坚固的服侍”和“山友”试读版。 项目介绍: 在安全与冒险的夹缝中换了一个主题 gofundme链接: https://www.gofundme.com/f/translate-quotpreaching-with-balancequot-into-chinese 以下摘译自“讲道学手册”第二章: 传统讲章的结构 尽管多年以来,讨论讲道的书籍对结构的看法各有不同,比如说对于如何从中心命题导入主要点各持己见,但大体上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通常,它们都按照传统将讲章归为三类:主题式(topical)、文本式(textual)和释经式(expository)讲章。尽管这样的划分显得任意,但读者需要注意这些类型的分别,因为我们在阅读有关讲道的书籍时会反复看到这些概念。 主题式讲章 一般而言,讲章的主题来自于一段给定的经文,但是其主要点和子要点并非来自于这段经文,被称之为主题式讲道。有的时候,主要点和子要点来自于相关的经文,有的时候这些内容与经文完全无关,而是来自于其他的手段,比如对经文的提问(何时何地何人何情何理、如何做到…),多面观察(通过不同角度和视野考察主题),或者形式推理(演绎或归纳)。至少,提供主题的经文应该清楚地阐明了这一主题,否则经文就成为掩盖传道人自己意图的借口。 有人认为,主题式讲道有下列的好处: 允许传道人完整的考察一个主题。 训练传道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主题式讲道在演讲上更口语化,更加自然。 确保主题的连贯性。 传道人也应该意识到,主题式讲道存在某些潜在的不利之处。 仅有有限的主题可以选择(指较为宽泛的主题-subject,而非狭义上的主题-theme)。 虽然并非次次如此,但它有时候显露出圣经上的浅薄。主题式讲道有忽略经文上下文的危险。若情况如此,长期主题式讲道无助于会众整合圣经与神学洞见。 有可能导致讲章的连贯性仅在于与一个宽泛的主题有关。一般来说,一个主题无法在一篇讲道中得到充分处理,需要进一步的限定处理的范畴。(如果已经列出主要命题,则此项批评不成立。) 有时候人们以为,最伟大的讲道都是主题式的,最伟大的传道人都以主题式讲道为主。尽管不错,有不少所谓伟大的“讲道集”的内容偏于主题式,但这里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这些传道人被收录在文集中,是因为他们采用主题式讲道吗?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伟大的传道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讲道形式都能处理的很好。他们中的许多人几乎一贯采用主题式,因为那是他们时代的讲道特点,也是他们服侍的主要领域所决定。在教会历史的许多时期里,主题式比其他的方式更为流行。(迄今为止,出版的最详细考察讲道的文献,是13卷的“20个世纪的伟大讲道”一书。在其中考察的95个出色的传道人中,大部分人都是主题式。有名的例外包括路德,加尔文,司布真,麦克莱恩等。) 尽管许多神学上的保守派忽略或者瞧不起主题式,但我们需要知道,许多教义和伦理学的主题,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有时,甚至必须采用主题式讲道!按照传统意义上的释经式讲道,我们很难处理诸如堕胎、同性恋、或者死刑的话题。从教义的角度看,有些话题,比如神的属性,看起来似乎也需要主题式讲道。 若有人采用主题式来处理一个主题,他必须确保自己所沟通的概念基于圣经的真理,因为圣经是任何讲道的权柄所在。 文本式讲道 文本式讲道只采用一两节经文,其主要点来自经文本身,通常是经文中重要性相等的短语或子句。主要点围绕着经文所呈现的主题,而次要点则或者从经文推导出来,或更为常见的,来自于平行经文或圣经以外。… Read More »传统讲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