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pril 2016

银行问题

美国的银行不用短信认证码,看起来安全措施比国内的银行弱。我怀疑他们是故意把界面设计简单,但是背后的系统却异常复杂。 **************************************************** 去年回国的时候,我很愉快地用美国的银行卡在ATM机提现,也尝试用西联和MoneyGram,一切都很顺利。我又打电话去申请增加一次提现的额度,想要减少手续费的成本。但是过了一个月,我的账户突然就不能用了。 打电话去银行,发现我没有告诉他们我要去异地用卡,于是他们认为我的卡被盗,将所有的服务都停了。后来花了不少时间,用了50美元的邮费从美国寄来一张新卡,但是还是继续不能使用。 所有的电话联络最后都说没有办法,请自己到我们的本地支行面对面的解决。 那一段时间我的银行卡不能取钱,为翻译而设立的公司又迟迟没有做好,几乎断绝了收入来源。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是如何度过这段时间的。 **************************************************** 回到美国第二天我就去银行将卡密码修改了,开通了Debit卡。我继续要求开通在线银行,却一直都开通不了。 为了这个事情去了三次银行,打了很长时间的电话,都绝望得想要换一家银行了。因为若没有在线银行,就不知道我们的消费记录,不能在线转账,不能出账单,反正诸多不便,几乎无法使用。 后来终于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去国内用卡没有告诉银行,所以他们认为我的卡被盗了。我回到美国用卡,也没有通知银行,所以他们又以为我的卡在美国被盗了。 反正银行对位置信息监控非常严格,如果异地用卡,必须提前告诉他们才行。否则很快就锁定账户了。 ************************************************* 我本来将这件事情写到了代祷信中,表达我的绝望。Emma读了,认为不妥,所以她帮我删除了。结果第二天就收到银行的来信说在线访问恢复了。 于是一切都正常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回国用美国的卡,一定要提前告知银行。否则就麻烦了。

事工和家庭的平衡

我和Emma商量,不管事工有多忙,一周最多出去三个晚上。其他时间我要尽量和家人待在一起。 从长远来看,几个孩子是我们最重要的事工。而且这个事工只有我们自己做,无人可以替代。有的时候我看着孩子淘气,心里很生气,也会发火。但是越是这样,我越想多和他们在一起,看着他们长大。 ***************************************** 关于全职侍奉的问题,我经常听到这样的玩笑,“我们雇了一个全职牧师,还免费得到一个师母。” 但是我的事工理念是这样的。在接受一个牧职之前,我会和教会讨论我事工的边界。主要的问题是,一个全职的牧师一周应该工作几个小时,以及教会期待一个牧师完成那些工作。 然后我们会讨论每个事工所需要的时间。例如讲道的预备需要多长时间,探访需要多少时间,主日学的教导和预备需要的时间,门徒训练需要的时间,行政管理的时间等等。另外,教会是否期待牧师有灵修和祷告的时间,是否期待牧师的家庭堪为别的家庭的榜样,夫妻关系良好,孩子们顺服父母、敬虔度日。 通常这样分解一下,教会的领导层就会清楚地知道,有的时候他们期望牧师可以一周工作70个小时或者更长,才能满足所有的期待。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走上讲台就讲一篇深入人心又符合圣经的讲道而不需要任何预备的时间、研经的时间和祷告的时间。 这是我在CIU学习教牧领导学的时候,从Dr King那里学来的最重要的功课之一。Dr King说,要让事工能够长期的坚持,不会很快就失去兴趣或者在健康和精神上崩溃,就需要管理好时间,分配好精力,特别是需要过一种工作和放松交替的、有节奏的生活。 *********************************************** 作为一个工作狂,我刚到的第一周就有了要burning out的感觉。到了周六的晚上,终于放弃了出门锻炼身体和祷告的习惯做法,直接就睡了。第二天早晨圣灵提醒我,我需要更好的生活节奏,减少一点紧张感。  

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

到美国已经10多天了,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 生活方面,除了住下来以外,其他进展不大。我们继续过着没有车、没有电话、没有在线银行,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借书证的生活。 昨天再次去银行,但是一如既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我的在线银行还是开设不了。想要换一家银行了。 图书证的问题本来不存在。我们回国的时候,车卖给了一位台湾来的同学。图书卡连在车上。后来有一次她忘记带自己的卡,就用我们的卡借了书。结果我们在中国收到图书馆的邮件催还,于是就打电话去图书馆取消了图书卡。 这件事倒简单,昨天去图书馆重新激活了图书卡,David和Lisa已经借了一堆书回来。 ***************************************** 尽管暂时没有车,但是有两个朋友把备用钥匙给了我,需要的时候可以出去买东西。我们出去了好几次,已经用了将近1000美元。 我们第一件事情是买了亚马逊的会员,这样David可以用IPad看上面的各种儿童片,另外很多东西不用出门就可以买。 然后是各种厨房用具,食物。美国的食物有不少比中国还便宜,例如孩子们的主食——牛奶,比国内便宜1/3到1/4。具体的说,我可以买到2美元一加仑的牛奶,而在国内这个价格只能买1升。 外面的孩子们很多,下午又20多个孩子在外面的草地上玩。David前几天有点不高兴,因为他的玩具不多,别的孩子玩的他没有。为了安慰两个孩子,我们给每个人买了一个浇花用的喷雾水壶! *********************************************** Pine View 很安全,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外面玩,他们有的时候去儿童设施区,只有他们两人就可以玩几个小时。 不过我已经相当忙。周日已经带了一次成人主日学;周一晚上去探访;周二参加向国际学生/移民/难民传福音的定期同工会议;周三晚上参加教会的同工培训;周四去一个弟兄家带领家庭敬拜;周五晚上去IFM;周六有一个Baby Shower;接下来的周日要讲道和带领成人主日学。 这里的工作日程也略微不同,因为有敬拜小组,所以周三就要提交讲道的大纲。所有的日程都要调整。我需要提前准备几周的讲道才行。 ********************************************** 请大家为了我们祷告,接下来几周慢慢可以更清楚神的带领,知道我们的安排和事工。  

逃城

诗篇18:2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臺。 ******************************************** 2011年9月底,Emma怀着David已经进入第5个月。教会的牧师突然告诉我们,马上申请去CIU学习神学。我就开始了各种申请工作。得到河海大学贺军同学的大力帮助,从学校拿到学历证明。然后开始WES学历认证。国庆放假耽搁了一周,有点拖延,到了12月10日左右才从CIU拿到i-20。那时圣诞将近,我们忙着预备圣诞晚会,将面签的预定时间放在了12月30日。耶和华为我们开门,虽然Emma很难掩盖怀孕的样子,但是还是顺利地拿到签证,在Emma可以乘飞机的最后一天到了CIU。两个月以后,David诞生在南卡的哥伦比亚。 2013年3月,我们准备夏天回国,买好了机票。到了4月,Emma再次怀孕,所以她没能成行。机票退了,买了两个东芝的笔记本电脑,一个给了朴弟兄。Lisa在圣诞节期间诞生在哥伦比亚。 2015年5月我们毕业,带着David和Lisa回国,暂住在Emma父母家里。这一年在国内特别忙。6月接待CIU的校长来中国访问,7月在重庆牧会,8月决定离开原来的教会,于是闭门祷告一个月。9月建立新的教会,10月重新修订马可福音的译稿。11月开始为华京神学院上课。12月初发现Emma再次怀孕了。 然后就是各种忙乱的安排。12月我们很慌乱,还没有好好地消化怀孕的消息。但是这是神很清晰的带领,要我们的生活有所改变。 1月我们祷告,决定是否回哥伦比亚。2月我们祷告寻求在哥伦比亚要做的工作。2月底我们前去签证。Emma看起来和第一次去面签一样的状况,据说怀第三个孩子,比第一个的时候要明显很多。我们住在第一次去成都所住的酒店里,不过换了一家餐馆吃饭。第二天签证很顺利,完了以后还不到9点。 ********************************************* 接下来就是入境的问题。早一点去美国固然风险较小,但是我还需要完成手里各种事情。3月开始在神学院新开了一门课。还有一个软件要开发。教会也需要新的领导层。各种事情还是堆着做。本来计划要去北京看朋友,也没有找到时间成行。 ********************************************* 入境的风险是这样的: Can I visit the U.S. while pregnant and what are the risks involved?… Read More »逃城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