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ecember 11, 2010

教会与消费主义文化

Amos 2:11 我从你们子弟中兴起先知,又从你们少年人中兴起拿细耳人。以色列人哪,不是这样么?这是耶和华说的。 12 你们却给拿细耳人酒喝,嘱咐先知说:不要说预言。 / 转载自:http://peddrluo.ccblog.net/archives/2010/38364.html 作者:Jonah Tang 转载自:http://tw.myblog.yahoo.com/jonahttm-reformed/article?mid=3256&prev=-1&next=3253(CREDO-Classical Evangelical博客) 处在后现代西方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消费主义逐渐从理念到实践,从欧美到亚洲,从社会到教会,明显是个有待探讨的课题。不同文化学者纷纷从各自的背景和切入研究,而教会的回应则相对在萌芽阶段,许多问题尚待厘清。本文尝试从基督徒的视角,观察教会中消费主义的现象,其所可能产生的问题,基于改教《回归圣经》的精神,提出些建设性的出路。 定义和特征 学者对消费文化作了不同的界定,但总体上,就是以消费者的欲求为中心。商家如何从发现到创造到满足顾客,简言之“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这种思维也影响到教会,以致不少教会为吸引更多人,不惜降低标准来满足会众的感受,结果弄巧反拙把教会给商业化了。大使命变得像市场销售,教牧人员如推销员般把神的话当产品热卖,为求目地不择手段。 中心的转移 沉闷的恩具(means of grace),如圣道,圣礼,要理问答等,逐渐被新的媒介如敬拜赞美,戏剧,舞蹈,魔术等余兴节目所取代。教会增长理论和世俗心理学应时而生,顺势升级为决定性的新指标,主导着神学教育和教会牧养的方针。合一与实践成为中心的议程,《圣经》和教义则列为边缘的考量。比如,若严谨的释经和教义讲道,与会众的期望是有抵触的,那前者便应做出让步和适应,所谓“入乡随俗”。 据笔者有限观察,眼下的教会许多时候在次要的活动上热心,却对基要的信仰敷衍草率。比如,在听道时,不愿多思考,只想知道怎么做。除此,没有多少人理会信息的内容是否合乎道统,当然这与会众长期建立的判断力有关。但关键是,多半信徒更在意证道时间的长短,多过内容的正当性。长气的讲道,往往是比罪恶和异端更可怕及惹人厌的,主日崇拜后的早餐或比当天的信息来得可爱甜蜜。 如此,消费主义将神的话贬低至次要的从属地位。实质上,这种人为的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将来人带到神的面前,它拦阻圣灵藉福音大能彻底地工作,另一方面却乐观地将教会任由世界的灵摆布,开门让那与基督主权敌对的自主思想来腐蚀信徒的灵性,因抗拒神的话和圣灵的工作而拒绝基督在各人心中掌王权。以下四小点,是笔者认为消费主义最好的载体或衍生,对教会无益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 世俗主义 (Secularism) 世俗主义的人生观,就其时空性质,包括以“世界”和“现今”为中心。它促使信徒把天上永恒的祝福约化为现今在世的(here and… Read More »教会与消费主义文化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