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ugust 2008

出差

我厌恶出差,何况要常常出差去美国。所以,我从以前的公司辞职了。 然后,就有一个空档可以去灾区,然后,就可以发生很多事情。例如,结婚。   朋友雨舒最近也是常常出差,似乎每个星期四都出差,至今已经2个月左右了,我们的查经班他连续几周没有出席。看到他的情况,我就忍不住想起,我以前为了周二的查经班,如何费劲心力要将课调换到那一天,然后又一个理由可以不出差。   终于可以选择一个留在这里的工作。昨天又看见小爽在台上那感人的一幕,为了做传道人,她放弃工作去神学院了吧。难得有这样的志气。   我还是做我的老师,每天忙着上课。专业英语,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实习实训,只要能不出差,我就可以安排时间。   有一天我给武说我没什么钱,奔奔也是用不起的。武问我,问什么要这样?唉,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真实的答案是不容易理解的吧。于是,武就和我聊起他的爱好,收集紫砂壶。有人说,一个人收集1000多把紫砂壶,是很正常的吧。我细细的想了一想,还是维持原来的爱好算了,音乐和围棋,桥牌和阅读,我的时间已经够充实了。要看高清,或者要喝茶,或者要打麻将,还是去武那里比较好。要下棋,就去阿漫家,他也收集紫砂壶。打牌可以和翁校长一道,他也做普洱茶交易,身边总有些好茶。   嗯,这样似乎不错。  

怀旧和敏感

怀旧是敏感的。   在南京去看小古,主要是他在给陶陶怀旧。不过,陶陶看来还是受到很大的震撼,在回来的路上,要求我给他核算这次去看“古总”的开销。开销当然很高了,一天差不多1000吧,我们计算完了以后说。   临走前的晚上,我们在秦淮河边看着画舫不时经过,对岸的“美人靠”上斜倚的游人,小古对陶陶说有一年新年夜,我们俩从学校走到新街口,然后买了一瓶劣质的葡萄酒,一包花生米,经过南大走回河海。然后,就说如果他高中要去南京读,就来吧。 这个场景我倒是映象全无,不过希望陶陶能记住。   这次他的最大收获是自然到来的,13岁了,所以我没有限制他喝酒,那两个晚上他尝试了白酒黄酒啤酒红酒,然后脸涨得通红,有些微醉。我和小古都很欣慰陶陶长这么大了。他的另一个收获是有意识的体会了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那种我永远不会获得,也永远不会选择去过的奢豪的方式。多样性,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还是同一类人,但是生活已经让我们拉得很远。   没有工作的压力,我也能够轻松的和Emma度过一个周末。所以我们就讨论怀旧和敏感的问题。对于Emma来说,怀旧也许是敏感的。

存在主义神学

源自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的神学,是最近的热门。我唯一看完的大部头神学著作《基督教神学原理》就是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立论的。  其中的概念是关于存在,实在或者现象之类的。还有一本书叫现象学神学,还没有时间看。  不过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上周二的聚会,Jasen问我对于其他宗教传统的看法。  我当时回答说,按照《基督教神学原理》,我们没有理由设想存在仅仅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对一个特定的人群启示了他的存在。例如,设想在宇宙中还有外星智慧存在,那么神如何启示他们呢?所以,我支持一种普世的宗教观。至少,我们不能轻易的攻击其他的伟大宗教传统,这样的观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不过,从我的基督教信念来说,我相信我们基督徒所指称的神,那个具有全能全知全善,超越的实在,是真实的,可以经验和献上崇拜的。和这样的一个传统相冲突的其他传统,虽然也是值得尊重的,但是却不是我们获救的源泉和生命的安慰。  这不过是逻辑排他律的简单应用而已。 

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

普兰丁格这本书无疑是知识论和基督教哲学的一本杰作,这是当代最顶尖的分析哲学家从分析哲学角度说明神之存在的另一个代表作。   昨天和Emma说到知识孤岛的问题。我们曾经读的很多书,在我们的知识领域中构成很多孤岛。例如我们小时候读的很多小说,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文学批评理论指导的时候,每一本书就是一本书而已,直到看到布鲁姆的“影响焦虑”理论或者其他理论。何况还有很多跨学科的知识,在我们的大脑中汇聚。   所以,现在看一本书的最大乐趣就是突然发现它可以将很多孤岛连接成为一体。例如那本“圣书的子民”,或者这本“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   这本书一开始就讨论康德。我不知道是否不能将康德的东西看下去的人就不算是能够进入哲学领域的。康德是非常难以理解的,纯粹理性批判,看了好多遍都没有能够看完。看到普兰丁格仔细的分析二律背反的命题,我突然有所领悟,原来哲学是这样来研究的。只要仔细的推演和思考,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问题和道理。   当然,这本书的翻译还是有问题。写序的那位口气已经很牛了,不过他的学生尽管在圣母大学——普兰丁格所在的学校进修了一年,但是还是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   例如,将“相对论”翻译成“关系理论”,算是很低级的错误,反映了有的中国哲学家所缺乏的物理或者数学的知识。也让我对翻译的质量心里存疑。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个翻译得很好的书,讲的很清楚。   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没有办法找到可以讨论的人了,这是在重庆这个城市的孤独吧。

另一个耶稣讲的故事的解读

浪子的故事在路加福音15章。   11 ChiNCVs:  耶稣又说:“某人有两个儿子。  12 ChiNCVs:  小儿子对父亲说:‘爸爸,请把我应得的家业给我。’父亲就把财产分给他们两兄弟。  13 ChiNCVs:  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收拾一切,到远方去了,在那里生活放荡,浪费钱财。  14 ChiNCVs:  他花尽了一切所有的,那地方又遇上了严重的饥荒,就穷困起来;  15 ChiNCVs:  于是他去投靠当地的一个居民。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  16 ChiNCVs:  他恨不得吃猪所吃的豆荚,可是没有人给他。  17 ChiNCVs:  他醒悟过来,说:‘我父亲有那么多雇工,又有丰富的食物,我却要在这里饿死吗?  18 ChiNCVs:  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对他说: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19 ChiNCVs:  不配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20 ChiNCVs:  于是他起来往父亲那里去。他还在远处时,他父亲看见了他,就动了慈心,跑过去抱着他,连连与他亲嘴。  21 ChiNCVs:  儿子说:‘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不配再称为你的儿子。’  22 ChiNCVs:  父亲却吩咐仆人说:‘快把那最好的袍子拿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脚上,  23 ChiNCVs:  把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要吃喝快乐,  24 ChiNCVs:  因为我这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欢乐起来。  25 ChiNCVs:  “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的时候,听见音乐跳舞的声音,  26 ChiNCVs:  就叫了一个仆人来,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  27 ChiNCVs:  仆人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因为他平安无恙地回来,就宰了肥牛犊。’  28 ChiNCVs:  大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父亲出来劝他。  29 ChiNCVs:  他对父亲说:‘你看,我服事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令,可是你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欢乐。  30 ChiNCVs:  但你这个儿子,常常跟娼妓在一起,花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杀肥牛犊!’  31 ChiNCVs:  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常跟我在一起,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32 ChiNCVs:  只是因为你这个弟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我们应该欢喜快乐。’”   … Read More »另一个耶稣讲的故事的解读

文本批评

要了解一段文本的含义是困难的。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解读方法。 可以试图去了解作者的本意;也可以不管作者的意图,仅仅从文本所表达的意思来分析;或者,按照目前最流行的方法,仅仅考虑读者的理解。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现代最流行的文本批评方法了,认为文字一旦写出,就自有其生命力,常常向读者传达作者所没有的意图。 例如,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结尾,就是在重庆融侨的转转桥拍了一个有趣的镜头,却有人分析为隐喻黑皮的生活是永远在绕圈,永远被追逐,不会结束,云云。   当然,最经典的读者解读,是中国的大学生们解读“大话西游”,如果周星星在拍的时候就有这么多的意图,那简直是神奇了。大家不过是借着这个平台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而已。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困难所在,作者的意图往往是不可能准确的知道了,而如果仅凭文字,则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发现作者所写的矛盾的文字,但是这个时候因为不能假设作者有一个统一的意图,所以不能对此作出解释。而凭借读者自己来解释,对于圣经这样包含超越的存在的意图的书籍,对于这样关系是否永生的启示,似乎又有些不足。   呵呵,Hermeneutics, 释经学,原是一切知识的起点,但是确实最难的一门学问。 ××××××××××××××××××××××××××××××××××××××××××××××××× 所以,我更喜欢用文学的方式来看圣经。看看耶稣所写的经典短篇小说,好撒玛利亚人。   有 一 个 人 从 耶 路 撒 冷 下 耶 利 哥 去 , 落 在 强 盗 手 中 。 他 们 剥 去 他 的 衣 裳 , 把 他 打 个 半 死 , 就 丢 下 他 走 了 。 偶 然 有 一 个 祭 司 从 这 条 路 下 来 , 看 见 他 就 从 那 边 过 去 了 。 又 有 一 个 利 未 人 来 到 这 地 方 , 看 见 他 , 也 照 样 从 那 边 过 去 了 。 唯 有 一 个 撒 玛 利 亚 人 行 路 来 到 那 里 , 看 见 他 就 动 了 慈 心 , 上 前 用 油 和 酒 倒 在 他 的 伤 处 , 包 裹 好 了 , 扶 他 骑 上 自 己 的 牲 口 , 带 到 店 里 去 照 应 他 。  第 二 天 拿 出 二 钱 银 子 来 , 交 给 店 主 , 说 : 你 且 照 应 他 ; 此 外 所 费 用 的 , 我 回 来 必 还 你 。 你 想 , 这 叁 个 人 那 一 个 是 落 在 强 盗 手 中 的 邻 舍 呢 ?    这一段文字里面,充满了生动的细节,这人如何被打,如何生命垂危,如何祭司和利未人弃之不顾,而最让犹太人瞧不起骂为猪的撒玛利亚人却医治包裹他,照料他,吩咐店主。这些细节全部用来表现何为一个好邻居这个概念,故事之生动简洁,完全是大文学家的风范。   ××××××××××××××××××××××××××××××××××××××××××××××××× 我不知道对于这样一个故事,教会的查经班会如何来解释,也许不会一句句的分析其中的神学含义吧。 不能理解圣经的美,阅读圣经就如同法利赛人读律法了。

返璞归真

我看的英文版,没有看中文的。不过有一个台湾译者翻译的版本很不错。 C.S.Lewis的大作,充分的讨论了有关基督教的教义问题。其实,我最欣赏的是从自然律出发的推导过程,说明为什么承认神的存在比否认神的存在更加合理。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对每个人的诚实的推理和思考能力都是一个挑战。  

意义

理性是真理的自然器官,想象是意义的自然器官。For me, reason is the natural organ of truth;but imagination is the organ of meaning. Imagination, producing new metaphors or revivifying old,is not the cause of truth but its condition.                                         ——C.S.Lewis   我似乎只有一次认真思考过意义的问题,运用了我的想象。以前种种,包括读书、考研、入党什么的,不过是社会洪流的推动,让人迷失在这种无法把持的冲动中。   在我的前一次婚姻上,我确实仔细思考了某种存在的意义,但结论是没有意义了。我不敢再想象今后的生活会如何,而陷入深深的绝望中,那就是想象带给我的意义吧。   当时有很多朋友用理性来劝慰我,说服我,帮助我分析,或者威胁利诱,均出于善意和好心,可是他们并不能为我揭示生活,或者这样生活的意义。   那些狂乱的想象,那些浮光掠影般的过往,那些无穷无尽的哀伤,不就是要引导我的生活走向一种新的开始,一种新的意义吗?   真相,或者真理是上帝依然揭示出的,但是意义却要我自己思考。

天堂简史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到上次去南充教会,那位尚未受洗的弟兄分享关于在天堂以后我们如何生活的问题。 他说我们要昼夜不停的赞美上帝,据说是从启示录上看来的。 我当时就想,如果天堂就是这样无趣,永远跪着口称”holy holy holy”,我还不如去地狱算了。呵呵! A. McGrath的东西从来不会让我失望,这才是关于天堂的一本具有神学趣味的书。 从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到班扬的“天路历程”,这样的写法才让我觉得天堂是令人向往的。那是战胜一切中途的磨难,进入上帝为我们保留的最后的福地的喜乐,那是面对面肩并肩和主一起交通散步的喜乐,是永远平安,永远祥和的乐园…… 关于天堂的一切,多么令人神往。

彭州6日豪华游(55-66)

全文修订版: 【版权所有 emma 2008】  五十六、小舒,5月23日,2:00  我给成都的记者小舒去电话,问她上次采访的报道出来没有,小舒说没有能够发表。然后,她就盛情的邀请我去她那里打地铺。我说还有一个弟兄小刘和我一道的,她说也没有关系,都来吧。  于是,我们就从江油去成都,探访小舒。  那天小舒却加班,直到深夜两点才结束。我和小刘在约定见面的地点,在车上就好好的睡了一觉。  然后去她在中科院内租的房子,我就在阳台上打地铺,小刘睡在小舒的床上,小舒自己去睡沙发了。不过,睡得非常香。  早上起来,我和小舒说,正好是周末,去彭州吧。她就约了和她同租房间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李雪一道去。我们说好两个小时后出发。然后,就去拜访彩虹小组的夏阳。  五十七、夏阳,10:30  先给夏阳通电话,然后我和小舒就开始猜测这个女孩子是什么样子,因为听声音我们都觉得非常好听,柔软。  但是她是彩虹小组的联络员,他们的办公地点在川大附近,离中科院也不远。  约了夏阳10:00见面,她稍微迟到了一会儿,不过很容易就把我们三个认出来了。然后我们就去彩虹的基地。那是一间民房,有几个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制作每日的简报。他们是成都的很多家庭教会联合起来,组织的一个针对灾区的服务平台,专门通报信息。  成都著名的王弟兄是这个小组的领导,不断的有人来找他,了解情况或者希望他能够帮助联络救灾的事项。  我们聊了20分钟,我介绍彭州和江油的情况,并请他在简报中呼吁如果有去江油救灾的弟兄姐妹,可以去我们建立的灾民营地事奉。  偶尔,我也和小舒咬耳朵,来核对我们对夏阳的判断,夏阳自己也很感兴趣,问我们她是否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小舒的意见是,她很有气质,但是不算漂亮。后来,我看见多多,大概也是这个样子。  我们办完该办的事情,于是离开成都去彭州。  五十八、小舒,16:00  本来一早,小舒就被报社叫去做发行,但是我用我的风格,一边开玩笑,一边说理的劝她不要会报社,还是和我去彭州看看比较好。  见了彩虹小组,买了两个U盘,我们磨蹭到中午,在外面吃了小面,报社通知说已经发行完了,不用去了。于是小舒欢呼雀跃的和同屋的伙伴李雪一道,跟我们去彭州。  自 从我进入教会的英文查经班以来,就不断的了解到每个人都有些沉重的心理负担,除了向神告解请求宽恕,是无法解脱的。我发现自己快成为一个心理辅导的业余爱好者了。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常常微笑的面容,谁知道背后有那么多忧伤;有的时候我们看见一个平静的外表,谁知道他的内心伤痕累累。  好吧,小舒也是这样。她在路上和我说起她上次去彭州,是和一个男孩一道去的。不过,到了彭州之后她并没有和那个男孩一道走,而是离开队伍和我们同行的。  我慢慢的了解到,那个男孩是她以前的男朋友,中科院的研究生。但是,他在去北京读书期间,却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孩,而小舒自己却一直没有肯定的表白说要和他在一起,所以那个男孩就走了。但是小舒却因此而愁烦了三年。  一个年轻得只有24岁的如花的女孩,却有三年的时间在思念一个没有意义的过往,那就是她的故事。  我慢慢的了解到,那个男孩小舒是彭州人,他的母亲在县医院工作,所以小舒和他去县医院看见他母亲的时候,他母亲将小舒介绍给了jessie,这是jessie从街头捡到的又一例流浪儿童了。  小舒说,那个男孩在彭州中学念过书。她上次来就想去看看。我说,那左右也无事,我陪她去看看吧。 … Read More »彭州6日豪华游(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