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eddy

并非书评(9)| 写给一位要求我上价值的梁兄,我就不假外求,直接上梁漱溟了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基督徒丧失和抽离了与文化接壤的自我认同,不得不将自我的性命寄予在本身就难以稳定、无法在现实冲突中自洽的基要主义意识之中。似乎有不少(you are one of them)第一代城市知识分子基督徒苦恼地放弃了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思考和批评,也放弃了社会行动的责任,同时悬置了他们的下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命运与信仰实质。他们所带来的属灵影响力不再是一种扎根在文化处境中的影响力,更像是一种边缘而微弱的抗议。

view ape thinking primate

抛开事实不谈,这些文章肯定是我写的!

影响或许分为两种,一种是写作内容,另一种是写作态度。关于YEC的讨论内容,可以参见“低端护教学”系列,从上面的截图看来,也许这样的题目并无贬低之意,而是实事求是。既然大家都痛恨“高等圣经批判”,自然需要一些低端护教的文字。关于写作态度,算了,不说也罢。

事工哲学(160)| FAQ

一个非常不情愿、但似乎只好如此的俗套开头:

自从《对抗有毒信仰的资源并不仅仅是再多读一本书》发表之后,不止一位读者朋友私信提问,“老师,如何找到《走出迷雾——信仰的创伤》这本书?”,或者,“《信仰崩塌》这个连载在哪里,我想看……”

photo of nimbus clouds

对抗有毒信仰的资源并不仅仅是再多读一本书

在我看来,经受“属灵虐待”的基督徒并不需要另一本书籍来告诉他们正在经历的事。如果读过《信任崩塌》,也就足以判断自己所在的信仰体系是否“有毒”了。阅读只是一个反省的过程,最终的恢复和医治不是靠着再多阅读一本80%内容重复的旧书,而是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