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arch 3, 2018

网评top3%

网评top3% 另一篇旧文,也是我从大学辞职之前写的了。 办公室通知我,因为在教学评估网上获得的分数为top3%,学校奖励我500元,交50元税。 我到办公室发现还有一个荣誉证书。 ×××××××××××××××××××××××××××××××××××× 所谓网评,是学生给教师评分,在国外的高校也是一种最常见的评价手段,广泛用于教师的续聘评价。 不过在我们学校,很多教师对于此相当反感,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对于教学质量甚具信心,对于学生的平均水平倒是有所保留,特别是扩招之后的学生,比较之前下降了不少。 不过我反感的是这种制度的可能不合现实。从教师内心来说,师道尊严受到威胁是内心不愉快的根源,特别是很多学生对于这种评价的不负责任。我的课常常只有1/4的学生听,没有来听课的学生并无充分的证据评价我的教学水平,于是很多时候我得到一个平庸的分数是符合概率的。 也许中等的水平正常,但是这个网评系统的区分度空前的低,所有的老师在100分制中的得分都在90分左右,因此很难说一个top3%的教师比较low3% 的教师高明多少。这是这种网评系统将评价分为12个单项指标,每个指标分为优良中差四级的打分制造成的。没有一个综合的打总分,造成区分度低的结果。用脚想也知道。 有一年我的得分很低,最低的一项是我的着装不正规,不修边幅。于是,在第二年我高度的重视网评,在教学管理中向学生强调本老师相貌堂堂,神采飞扬,那些不上课的学生说我长的不帅,完全是可耻的污蔑嘛。 同时我郑重的告诫同学们,每个人都会通过这门课(这是我一贯的行为方式和作风),也请大家正确的评价本老师的教学水平。 于是我的教学水平在学生眼中就大大提高了,去年是top10%,今年是top3%。 ×××××××××××××××××××××××××××××××××××× 我们的网评系统,由学生、同行和教学督导打分组成。 可惜这个网评系统非常糟糕,我的姓名后面居然被加了一个空格,于是我再也不能登录上去看我自己的分数了。因为我没有那个名字后有空格的用户的密码。 可是我居然可以以同行的资格为我自己打分,于是在网评中我时时会上网给自己打高分,并顺便在留言中讽刺一下那些“非专业”的开发人员。考虑到我是一个计算机专家,这样的讽刺是善意的。 ×××××××××××××××××××××××××××××××××××× 总体上说,这个网评系统技术差劲,管理松懈,评价指标严重不合理,不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对于本老师作为一个杰出的教师的正确评价,是很公正的,完全符合实际。希望明年的奖金更加高一些。 ×××××××××××××××××××××××××××××××××××× 我要用这个奖金到亚马逊买几本书。  

好教师的标准

好教师的标准 旧文一篇。2006年。 教师节,学生给我发邮件,祝节日快乐。有一个学生告诉我,上半年软件设计师考试,我们学院的同学过了5人,全参加过我的培训班。 这门培训课,我一直想开,给系里提了近一年,终于在老曹的支持下开了出来。参加的人不多,坚持听课的也不过6、7人,不过于我最好,我不喜欢听课的学生太多。 ××××××××××××××××××××××××××××××××× 我喜欢举这个例子。 某一年软件工程没有人上课,于是我上了一次。到得学期结束,学校要求抽查软件工程的试卷质量。我的试卷是参考教材的英语网站随手出的,两套试卷的出题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不外乎选择、判断、简答、详述和计算。然后给学生复习了一下。 改卷的时候,请巧巧在一旁统分,改正了几个加分的计算错误。每个打分下签名。然后作了一个得分分布统计。 系领导寻问我情况如何,我信心十足的说,没有问题。根据我的统计,得分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不及格率正好15%;题目的知识点分散,重点突出,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型丰富,绝无大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果然如我所料,全校抽查了50个考试的试卷,唯一全部指标合格的就是我的软件工程。为此,学校奖励1000元,教研室留下一半,我拿到一半。要是现在出现这样的事情,也许我会提出一分钱都不要,因为我自己知道我出题的态度是很轻率的,全然不值得这样的奖励。不过我所在的学校的其他教师的教学态度之轻率,又远甚于我了。 ××××××××××××××××××××××××××××××× 于是第二年,我不再担任软件工程的教学。到了某一年,教研室分配课程。家伟问我愿意上什么课,我说两个要求:每周不超过4节课;不上全校的公共课如计算机 文化基础,其他都不在乎。对于计算机科学上的课,我大约总有几分把握,不用担心会上不下来。那时专业教研室并没有太多的课可上,剩下一门多媒体,是大家觉 得困难的,没有人上。我于是就成为一个专门的多媒体技术的教师了。 有的时候不免牢骚一下,因为我自认为还算一个计算机专家和不错的教师,我推掉公共课就因为希望能将有限的课时安排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让他们能学到一些正确的观点。于是,我可能更适合教授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等等核心课程。 现在的状态,我只好额外开了两门课来满足教学欲望:一门是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一门是软件设计师培训。这些课都是免费的,至少我的原意不需要收费,不过因为需要系里协调教室,不免和他们有交道。于是,系上也发些课时费给我。听课的人不多,都是真正我愿意教的同学,很愉快。 ××××××××××××××××××××××××××××××× 回到教学周历的问题,因为学校的规定就没有余地了,对于一个教授来说不过是增加了限制,降低了教学水平。 教学的问题,现在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还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领导能力,批判能力,推理能力,协作能力等等很多方面,不是按照一个大纲和周历就行的。特别 的,我本学期的多媒体课程采用英语教学,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进度可能需要随时调整,知识点的讲授也不一定能全部实现。不过,我还是希望 能够达成其他更重要的目标。特别对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我希望有所帮助。

教材问题

教材问题 旧文一篇,从blogger.com导过来。忘掉在blogger.com上还有几篇文章了。为了保留备份,还是存到自己的网站上比较好。 Friday, October 13, 2006 蒋震有一次在上课时告诉学生,不要买不必要的教材,教材科很找了他的麻烦,此事在学校波及广泛,再加上其他一些事件,终于不再强迫学生购买教材了。 按照我的风格,上课是不备课,不带书的,兴之所致,随口而讲。以前的规定,如果不买教材,不允许参加考试。所以,我还是总要指定一本最便宜的书充数,通常不用。 ×××××××××××××××××××××××××××××××××××××× 发生过几件趣事。 去年的多媒体技术,我为学生选择了清华大学陈某的新编教材。当年7月成书,我九月使用,一心想着可以参考最新的知识。 待到书买下来,发现教材科购买的是同一作者编写的高职用的教材。为了缓解这种尴尬(我愿这个荣誉归于教材科),我说:为了选择一本便宜的教材,我费了不少 力气。这本最新的教材是我所看好的。不过,该教材真操蛋,里面最新的知识还是上个实际90年代中期的。感谢教材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选择了两本同 名教材中面向高职的一种,为每位同学节约了书价10%的钱,功不可磨。功不可没。不可磨灭。鉴于本老师向来不用教材作为依托,因此不看也罢,大家算买了考 试的准考证云云。 ××××××××××××××××××××××××××××××××××××× 今年的多媒体课,安排用双语教学。预先问了领导,要英语教材,英语讲授。那算什么双语教学,只好去网上寻找合适的教材。 我看中的书国内没有出版,唯一合适的只有一种,没的选择。 于是我去教材科领教材一册。科长一看该书55元一本,叹气说,这么贵的书不好卖。于是我用上述的理由解释一番。 其实,我仍然不会使用这种教材,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进度讲授。如果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还有同学没有购买这本书,我会告诉他们,不要再买了,或者永远不要购买教材,直到你确定老师严格按照教材讲授。 ××××××××××××××××××××××××××××××××××××× Jesica说,她在念书的时候也投诉过一个教授。该教授指定了一本教材,却不按照教材讲授,并且又指定了一大堆参考书。作为一个穷学生(我怀疑她父亲并非没有钱,美国风格而已),jesica小姐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昂贵的参考书,只能要求教授按照教材讲授了。 ××××××××××××××××××××××××××××××××××××× 目前我还没有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不过有学生(新生)质疑过我不按照教材的顺序讲授c++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