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eptember 2008

改变你的曾经

周四的查经班,唱了《全新的你》一首歌,Emma很喜欢。她说上次青年诗班的赞美祷告会上,听着这首歌感动得流泪。我上次参加赞美祷告会,最感动的却是《主祷文》,那个时候能够感觉圣灵在心里象风一样流过。   昨天晚上,Emma要求学习《全新的你》,于是我就给她用重庆话唱,耶稣能够将一切都搞定,耶稣能够把一切的搁平,耶稣能够改变你的曾经,耶稣爱你,耶稣疼你,耶稣能造一个全新的你。   耶稣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曾经。 我有的时候想如果我也叫穷的话,会让人觉得造作。去年最穷的时候,是因为提前回国被国家留学基金委要求退培训费时。我囊中空空,拿着信用卡去兑换点加元来上缴,还盘算着下个月还款的时候只按照10%的最低还款额交款。 可是这样的曾经不是很难得吗,记忆中保留这样一种场景,然后看着神一点点的改变我,给我安全感,给我安排各样的工作,饶恕我曾经的罪与过,让我的生活重新开始。   要去北京培训5天,我心里有些忐忑。因为,这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吧,回来后我的事情会更多,虽然我预料不到神的计划是如何。

Job

和工作无关。约伯是个圣经人物。 要准备开始研究这本书了,天哪,至少有好几百页的资料要读。虽然考试是可以过得去的,但是这些东西不学习清楚,未必是件好事。   关于约伯的作者,就是一大堆的观点。从摩西到所罗门,甚至有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推测,神学家都在干什么哟。   有QQ昵称“神学生”的小朋友来访,尚不知道是谁。呵呵,我也算是神学生吧,比你还辛苦些。约伯记就是专门讨论我们的苦难从何而来,歌中唱到,“我要向高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来,我的帮助从创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网骂

从来没有看过韩寒的东西,其实我是保守,就是不愿意看年轻人的东西,听年轻人的歌。随着年龄的增加,估计我也会象钱钟书那样,一本书也不看了。   中午上网的时候,看见某作协主席和韩寒的网骂,想起曾经给陶陶买了一本韩寒的书,以为可以符合年轻人的喜好。我觉得他的文字到也流畅干净,也没什么问题。   那次买的书是一本马克吐温的王子与贫儿,还有一本韩寒的三重门吧。陶陶给我的反馈是,还是马克吐温写的好。   那是我唯一的一次未审读一本小说,就指定给陶陶看,结果颇让我觉得失望。看来真的还是要像布鲁姆学习,只推荐陶陶看经典的书籍。好吧,麻烦抽时间每天都50页神曲,或者史上最好的小说唐吉珂德。   算了,随他去吧。愿主恩待和怜悯这些可怜的孩子。

数模竞赛

四天三夜的大学生数模竞赛,终于结束了。学生固然几个晚上没有睡觉,我这个指导教师也辛苦万分。 以前的比赛,我对于问题的兴趣颇为浓厚,所以可以全心投入在里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似乎也体会到精力不济的危机,于是熬夜的兴趣也没有那么大了。 《爱的教育》中有一个故事选入中学课本,说一个小孩子深夜偷偷的帮助做抄写员的父亲抄写文字以赚取家用。我有同感呀,深夜偷偷的辅导学生或者打麻将,都是为了赚取家用。数模竞赛毕竟还是公平的(麻将也公平,是吧),如果获奖,奖金会相当丰富,劳累四天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但是如果没有获奖,那么就不过几个课时的酬金而已。 好在学生很听话,也很努力,所以还算愉快。   ××××××××××××××××××××××××××××××××××××××× 题目是摄像机定位,可能是用于交通路口拍照的。一个复杂的立体几何题。没什么创意,反而将现实的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唉,这不过就是游戏吧。 都以为今年会有奥运或者地震的题目出现。不过出了这么多事,也未必选择这样的敏感内容。呵呵。

吐血

日程之紧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一周又是培训班开课,每天上午要给学生上课,加上学校的课,还有数模竞赛,以及教会的事情,已经快疯掉了。   然后,昨天就发现钱包不在身上了。急出一身的冷汗,赶紧电话回去问,原来记忆力还没有出问题,果然在家里放着呢。   不过晚上家伟请客,去吃饭的时候,就没有钱打车了。幸亏带着IC卡。   后来家伟就赞助我回家的路费。呵呵,当然,足够了。   ××××××××××××××××××××××××××××××××××××××× 最近周末也加班,辛老师又安排很多的圣经阅读任务,要交读书笔记。这周是最常的,50章的创世纪,天呀,神说要有光,可是黑暗却不接受光,于是可以看看约瑟的故事了。那是看完了“圣经的文学分析”理论后本来要做的功课。  

远方

Olivia 去上海的英领馆,从此脱离银行业,不过对于和北京的小俊团聚,似乎还有段时日。 前前后后,来过英文查经班的朋友已经超过100多人了,我的邮件列表上要发送邮件的地址就差不多90多个人。还有10来个没有留下邮件地址,而早期的成员似乎也有什么也没有留下的。   Olivia和Anna都去上海了,昨天在肯德基,Olivia“交代”了她的故事,又是一个美好的主的见证。   朋友来来去去,就像我们一开始的规划一样,查经班是传播福音的地方,很多人在这里多少接触了福音,或者在查经班的过程中慢慢坚固了信心,接受了福音和主的信息,也有在这里决定受洗的,在这里结婚的。   我的想法,一直是如此,愿在这里了解如何带领一个查经班的弟兄姊妹,慢慢的成熟起来,不再来参加聚会。然后,我们就可以不断的吸收新人了。   愿我们的朋友Olivia在上海过得好。

有保证的基督教

用了很长时间,将普兰丁格的这本书看完,中文书名叫作“基督教信仰的知识地位”。   普兰丁格基本上采用的论战的写法,不过主题却是非常简单的,他论证说没有什么对于基督教信仰的规范性指控是可以成立的。也就是说,如果基督教信仰是真实的,那么一个基督徒信仰基督教,就不能被人指责说是缺乏理性的,或者是违背了自己的知识义务的。   所以,任何对于基督教信仰的质疑,都应该是关于基督教信仰是否是真实的这样一个问题,而对于基督徒来说,他考虑了所有正反的论证证据,听到了所有的观点后,仍然决定相信自己的信仰是真实的,这是无可指摘的。   那么,现在有没有什么可以说明基督教信仰本身是假的证据呢?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说,似乎没有。   ×××××××××××××××××××××××××××××××××××××××××××××××××× 和小明同学讨论的时候,他说他不看现代神学家的书了。因为他认为从古典文献可以获得更好的神学和哲学理解。 这是对抗现代性的一种方法吗?当代的哲学家就是这样来思考的。   小明在看康德了。呵呵。

月光

最近是月光一族,钱少的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晒。 然后非非这样的家伙就说,唉,买了车真不爽,有的时候就成为驾驶员了。那天他送我回家,我就说我怎么也买不起车吧。非非说,呵呵,谁让你不断的打着飞的出去消费,哪里积攒下钱来。   今年出去的时间是比较多,地震的时候去了灾区,8月带着一家人去南京看望小古,在陶陶喝成人酒的桌上,收到辛老师的短信,要求抽时间去北京参加培训。我本意也没有这样的铺张,但是计划总没有变化快,所以还是只有临时有安排国庆去北京的计划。   房子装修了,欠着婕敏的装修款,屋中空空如也,“小强”横行。中秋的月光,据说是千里以共的,所以在哪里都一样吧。   摩西说,千年如昨日,又如夜里的一更。呵呵,这一更有点长了。

理论家

有很多人喜欢提问,而不喜欢回答。shane上次提到她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大家在群内笑了很久。 不过,提问总是比回答要简单。如果允许提问,我可以一直不停的问下去,直到将一个人问得崩溃为止。 呵呵,有些人觉得在教会的聚会中将我问得哑然了,就是一种胜利,但是我并不代替神发言,也并不总是持有全部的真理和答案,所以这种问答的游戏会让人觉得乏味。   ××××××××××××××××××××××××××××××××××××××××××××××× 如果一个人不信,即使你将所有的证据全部摆上他的桌面,也不能说服他信。我不想这样浪费时间。 按照我的想法,福音的信息一旦告知了一个人,我就不再有什么责任去说服他了,那是圣灵的工作和他自己的选择。 看来是无情,但是却符合我对于圣经的理解。 我没有时间去和人磨菇,反复争论,或者照顾谁的心情。 我会耐心的解答提问,只要是合乎道理的问题。但是对于胡乱纠缠的问题,我确实一点兴趣也没有,如果要娱乐自己,我应该在书房里看书,而不是在教会里冒充权威。   ××××××××××××××××××××××××××××××××××××××××××××××× 有的弟兄姊妹,持有某种信念至于固执,但是并不知道如何能够达成这样的状态。例如,每个人都知道“爱和宽容”,可是在某个具体的场合,如何去爱,如何去宽容,却拿不出具体的办法。 就像很久以前的一个弟兄,有着满腔热情要组建一个聚会,所以来请教我,他自己却什么概念也没有,也不过就是想让我出面来组织而已,而或者他心里想着一旦成功,荣耀可以归于神和他自己。我和Emma劝他,不如先来参加我们现有的聚会,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然后拟定一个计划,例如房子,时间,方式等等,自己预备。 这样一说,他就消失了。   提问是容易的,指责一个人不按照圣经的话语去做事情,那是更加容易百倍吧。因为没有人是义人,大家都会有过失,特别是还没有信主的人,是不是在基督徒眼中会有很多问题呢? 如果存温柔的心,耐心的指出,也许是可行的。但是,对于福音传播更大的危害,好像是类似传销的方式和自以为义的劝说吧。我们真的应该反思。

弗洛伊德的宗教批判的批判

这是从 www.kxwsl.com (科学无神论)网站上引用的一篇关于弗洛伊德如何解释宗教起源的文章。 上帝是西方宗教信仰体系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它是宗教信仰者将他们不能理性解释的各种恐怖力量人格化之后所形成的崇拜对象,同时信仰者也通过祈祷、牺牲、读经、参拜等各种宗教仪式来表达他们与上帝的联系。     那么,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这个上帝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弗洛伊德认为所谓上帝就是人类在原始状态中对父亲形象的一种扭曲的记忆和病态反应。他的这个结论来源于他对人类原始社会关系的猜测和对儿童普遍心理情结的分析,其意图是将个人行为的理论与人类古老的历史融合在一起,通过分析上帝的形成史来支持他在心理学方面的发现。     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他就明确地将上帝观念的形成与人类幼稚的精神病态联系起来,所以他给该书的副标题取名为“野蛮人的精神生活与神经官能症的某些相似性”。根据弗雷泽在澳大利亚对土著所进行的田野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弗洛伊德推测,人们信仰上帝的历史起点是源于人类社会的原始群落生活,即:当时每个原始群落中都由一个年长的男性领导,群落中的所有女性都是他的性伙伴,而不能成为其他男性的性伙伴。当他的儿子们成年之后都被他驱逐出本群落,以免发生性竞争,破坏他的性垄断权威。儿子们对这样的一个父亲既怨恨又恐惧,终于有一天他们联合起来杀死了独裁的父亲———像原始社会的同类相食者一样一并分食了他们的父亲。这个初始的弑父行动虽然结束了他们的父亲的专制统治,但也产生了其他一些心理问题:后悔感、自责感和负罪感。弑父者们当然憎恨他们的父亲,但他们又爱戴和敬畏自己的父亲。现在虽然他已经死了,但儿子们仍然惧怕他,甚至认为他比活着的时候更有力量,即灵魂脱离肉体后要比被囚禁在肉体中有更大的自由度。于是他们便产生了讨好他的想法,这样他们就确立了必须履行的宗教仪式和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律。因此,他们确立了聚餐共饮他们崇拜的图腾动物的野蛮的纪念活动,在这样的聚餐活动中,图腾动物自然就是他们的父亲形象的投射。因此,他们原来那个世俗的、令人恐怖的父亲就被投射到超自然的世界中成了他们崇拜的神。宗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起源的,所以说,男性上帝是建构在作为谋杀者的儿子们的忏悔行为和神化父亲人格基础之上的。      被神化了的父亲人格具有全能、全善、全知等绝对品质,他把孩子们所期待的那种保护提供给一切面对自然和社会灾难而需要安全感的人,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了上帝的信仰者,弗洛伊德进一步分析说:      成长中的个人会发现,他命中注定永远作个孩子,要是没有保护他自己根本应付不了各种奇怪的超级力量所带来的打击;他认为这些超级力量是聚集在父亲这个形象上的,因此父亲形象就是上帝,他既害怕又想讨好这个上帝父亲,同时又依赖上帝父亲为自己提供保护。人对于父亲形象的期待表达了人寻求保护自己软弱无能状态的真实动机。孩提无助自然会祈求保护,同理延及成人也会寻求一种超越自身能力的保护,这样的本能反应正是宗教形成的原因。      通过解释上帝形象的形成,即将父亲的形象高度人格化后,弗洛伊德将上帝形象的形成与其关于“宗教是人的心愿的实现”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儿童的心理分析入手推论现行的上帝观念,即,作为孩子,如果有个力大无比的父亲的保护,我们会觉得安全许多。哪怕是作为成年人,当我们感觉世态炎凉时,我们也有期望得到保护的强烈的意愿,而永恒的、万能的和博爱的父亲形象正好能够满足我们的这个意愿,我们也就乐意在他身上加诸各种神圣的抽象性质。      如果我们能够将儿童的心理行为类比于人类原始社会的心理行为,那么上帝观念、宗教仪式的形成便更容易得到可观察的经验事实的说明。为此,弗洛伊德引入了“ 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儿童心理分析的新观念。他认为男童都存在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即到4岁时都会自然地产生强烈的弑父恋母心理,换句话说,这同样是一种嗜杀亲长辈的病理现象。更有甚者,弗洛伊德坚持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宗教行为,我们一定会发现,宗教行为在本质上很像那些患有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人的行为。比如精神病理学称之为“上床仪式”的病理行为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某个患神经官能症的人在上床睡觉之前总是会将椅子放在床边的某个特定的位置,枕头和床上的用品也必须得叠好并且以某种方式安放在某个地方,他才能心安理得地躺下睡觉。如果椅子没有放好,枕头和床上用品没有按照他所想象的方式安放好,病人就变得十分不安和恼怒。弗洛伊德十分关注病理行为和宗教仪式的相似性,例如,教徒的圣餐仪式(基督和门徒们吃“最后的晚餐”,以共享面包和酒来表达与基督在一起的仪式)或者背诵祈祷词和咒语,“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患神经官能症的人的行为与宗教仪式的神圣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忽视这些行为人就会感到心神不宁,这些行为使他们全神贯注,不受其他任何行为的干扰,乃至对其仪式行为的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他这里是援引了人们经验中可观察到的精神病的例子来说明宗教起源与精神官能症的相关性,并将宗教的传统仪式类比于精神病人的下意识的心理行为,以实验科学的理性解释上帝人格和宗教经验的神秘性。其结论是:上帝不过是人类心理的“俄狄浦斯情结”外化为宗教仪式后的病态后果。   ×××××××××××××××××××××××××××××××××××××××××××××× 佛洛伊德的想象力是够丰富的,能够编出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杀父故事来作为宗教的起源。当代的心理学家在讨论宗教起源问题上,唯恐跟不上这种新潮,也有诸多奇谈怪论。例如,Carroll说,用玫瑰经祷告其实“是对那被压抑的肛门色情欲念的一种伪装的满足”,是“玩弄自己粪便”的一种替代品。 心理学的唯一保护就是,不管你说什么,他都可以说你其实并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而是你的潜意识知道。所以,你无法和心理学家辩论了,因为你的否认反而让他更加得意的说,看那人正在抗拒其潜意识……   ×××××××××××××××××××××××××××××××××××××××××××××× 但是,佛洛伊德从来没有好好的论述他得出这个结论的方法,以及他从那里收集来的这样一个恐怖故事。因为他没有什么根据吧。现代的传记认为,佛洛伊德和他的父亲关系不好,按照他自己的理论,他是想要“杀父”的。   ×××××××××××××××××××××××××××××××××××××××××××××× 上周二的聚会,有一个朋友用荣格来讨论,说因为很多宗教中都有蛇的形象,作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结论,宗教的起源就没有神的存在的根据了,于是他的意见是神不存在。 当然,他至少还是有一个貌似合理的推理过程,不象V那样,直接了当的说他不任何犯罪就要受罚的观点。 我没有深究过荣格,但是在很多原始宗教中出现蛇的形象,不正是说明神圣启示的广泛性吗?   ×××××××××××××××××××××××××××××××××××××××××××××× 很多人有一种想法,因为英文团契的聚会是我在主持,所以如果能够在辩论中驳倒我或者让我哑口无言,他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放弃神存在的论点,而坦然的走开了。 我常常告诉他们,即使我不能将一个问题说清楚,并非神的能力不够,而是我的学识不够。但是,并不需要一个很明白的人就可以知道,佛洛伊德是全然的谩骂和胡说吧。